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关于君子诚信的格言及注释 正文

关于君子诚信的格言及注释

时间:2025-05-10 10:39:55

[君子之交淡如水] 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君子之交]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君子协定]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君子三戒]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君子好逑] 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君子固穷]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正人君子]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淑人君子] 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仁义君子]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仁人君子] 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岂弟君子] 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梁上君子] 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鞠躬君子] 指谨敬尽职的人。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大雅君子]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博物君子] 指博学多识的人。

[事急无君子] 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先小人,后君子] 先做小人,后做君子。指先把计较利益得失的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食子徇君] 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2、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13、见得思义。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1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16、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1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1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2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2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2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23、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26、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27、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2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30、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爱:爱护;德:道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指对人不偏私,不姑息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成语繁体:君子愛人以惪

成语简拼:JZARYD

成语注音:ㄐㄨㄣ ˇ ㄞˋ ㄣˊ 一ˇ ㄉㄜ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六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君子爱人以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爱人以德

成语例子:邹韬奋《抗战以来·爱我们的祖国》:“但是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们对于政治改革的要求,为着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目的,也一点不能松。

英语翻译:A noble man loves people according to mor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