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以书为雨写一则格言 正文

以书为雨写一则格言

时间:2025-05-01 19:54:05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piān pì    biāo zhì    shēn qǐng    dǐ yù   pái huái   miǎo shì

(   )  (   )  (   )  (   )(   )  (   )

jīng zhàn   liáo liàng   chú chuāng   líng lì   shǎn shu   chè dǐ

(  )  (   )  (   )   (  ) (   )  (  )

2.选字组词。

(呐 纳)____喊 火柴____(梗 便) 气____(魂 魄)

(魅 魁)____力 (嘹 缭)____亮 (溶 熔)____炼

3.选词填空。

描写 描绘

(1)这件艺术铜鼎深入细致地(  )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

(2)这部文学作品的第三章极细腻地(  )了江南的风土人情。

体会 体味

(3)我亲身(  )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4)从父亲讲的故事中,我(  )到了一份责任。

4.根据前面的提示,把下列带“意”的词语补充完整。

“小心注意”叫 意;“任凭自己”叫 意;“沾沾自喜”叫 意;“任意妄为”叫 意;“心情爽快”叫 意;“心术不正”叫 意。

5.修改病句。

(1)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管你信不信,事实才是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班带着凿子、锯子、斧子、和木工用具去拜师学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填空。

(1)写一句抒写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诗: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借月抒怀的诗:_____________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格言警句)

(4)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恰当的比喻,依次填入空格处。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扬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于千人之心,出自于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婉约_________,粗犷________,细腻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8.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为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

9.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二、阅读理解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 用自己的

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对牛是很熟悉的。第一,我就属牛。第二,我有只小铜牛,我非常喜欢它。

我十岁生日那天,爷爷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属牛,我就把这只小铜牛作为礼物送给你。”说完,就把一只金黄色的小铜牛递给了我。

小铜牛好看极了。它有壮实的身骨,稳健的腿脚,尖利的犄角,灵巧的尾巴。爷爷说:“牛的尾巴不仅可以用来驱逐蚊蝇,还时常用来鞭策自己啊!”真的,我意外发现:那条牛尾巴似乎在左右鞭打自己,让它的四肢更使劲地朝前蹬。爷爷还说:“牛是踏踏实实苦干的动物,是从不喜欢偷懒的。”我越发对这只小铜牛感兴趣了,爱惜地用绸布把它包好,放在写字台上。

从此,每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做作业,写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又一次坐在写字台前,用双手托着小铜牛。看着,看着,眼前好似出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手中的牛动起来,走在广阔的田野里。它腿上沾满肥沃的泥土,低着头,鼻孔里喷出热气,使足劲在用犄角开创道路。它的尾巴用劲地甩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奋力向前。它的身后是一望无垠的耕作过的土地。在它的身旁又出现了成千上万个同伴,向着同一个方向顽强地前进。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熟悉—( ) 喜欢—( ) 坚强—( )

2. 照样子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例:(壮实的)身体

(   )小铜牛 (    )身骨   (   )腿脚

(   )犄角   (   )尾巴   (   )田野

3. 用“鞭策”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画出作者想象的内容。

5. 这些想象,作者是根据生活中的牛“(  )、(  )、(  )”这三个特点展开的,从作者的想象中,可以看出他平时很注意(  )观察,如果不熟悉牛的习性,也就不可能有如此(  )的想象、细致的描写。

6. 作者写《牛》这篇文章是因为[在括号里打√]。

①对牛很熟悉。(  )

②非常喜爱牛。(  )

③为了赞扬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  )

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一息 风姿飘_____ 有声 丰_____ 秀美

2. 文中第3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4. 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红词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 骇人。( )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

5. 最后一段中,画“___”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概括。

①从第3段到第9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答案及解析:

1.偏僻 标志 申请 抵御 徘徊 藐视 精湛 嘹亮 橱窗 伶俐 闪烁 彻底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对于生字词掌握的情况。要注意“僻”字不要写成“擗”,“烁”不要写成“砾”,要注意“藐”字不要写成“渺”,“湛”字不要写作“勘”,“嘹”不要写成“缭”,“橱”不要写作“厨”。

2.呐 梗 魄 熔

解析:这道题要求辨析形近字,“呐”和“纳”,“梗”和“便”,“魂”和“魄”,“溶”和“熔”,也都只是在部首上有一点差异,但字义与用法完全不同,需要仔细辨别。

3.(1)描绘(2)描写(3)体味(4)体会

解析:这是考查根据语言环境辨析近义词的能力。完成这样的题首先要知道这几个词语在意思、用法上的区别,然后根据整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4.留意 随意 得意 肆意 惬意 歹意

解析:这是考察辨析词语意思的能力,只是形式与以往有所不同——给出解释,要求填入词语。完成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合适的词语。

5.(1)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

(2)不管你信不信,事实就是事实。

(3)鲁班带着凿子、锯子、斧子等木工用具去拜师学艺。

解析:修改病句是培养同学们的语感,增强语言规范性和合理性的练习。我们不仅要能辨析一句话是否存在语病,而且能够把有语病的地方修改正确。做这样的练习一般要分三步:一是细读句子,明确病因;二是根据病因动笔修改,或“增”,或“删”,或“调”,或“换”;三是再读,检查修改是否正确。

6.答案:

(1)每逢佳节倍思亲。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③……

解析:这是考查同学们积累并准确书写的情况,要注意记忆的准确和书写的准确,不要写错别字。

7.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解析:这是考查同学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概括能力。完成这样的题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根据整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答案。

8. B

解析:排列句子的顺序,可以先找出开头句,然后根据其意思往下推想,依次找出与之相衔接的句子。

解析:这道题是考查古诗积累情况的灵活运用的一道题,我们先要弄懂各句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分类,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一)

1.略。

2.天雨墙坏,不及时修

补。富人认为儿子聪明,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他儿子的意料之中。

3.略。

(二)

1.熟知 喜爱 顽强

2.金黄色的 壮实的 稳健的 尖利的 灵巧的 广阔的

3.略。

4.手中的牛动起来……向着同一个方向顽强地前进。

5.自觉 踏实 耐劳 细致 合理

6.③为了赞扬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

解析:这是一篇咏物的文章,作者是根据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特点展开的,也赞扬了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做题时应紧扣住这一中心来思考。

(三)

1.奄奄 逸 铮铮 满

2.漫——蔓 产——铲

3.卜算子?咏梅 陆游

4.①使人害怕 ②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5.作者相信那株腊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含义应为“作者相信那株腊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

6. ①老花匠把腊梅移栽到新的地方。

②本文赞美腊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于文章内容和中心的理解。做这样的题必须认真读懂全文,抓住主要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第三段至第九段主要写老花匠把腊梅花移栽到新的地方。本文赞美腊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之情。

一、默写填空,中考文言文默写练习题。

1. 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3. 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

4. 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

5.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

6. 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

7. 山随平野尽, ___________________。

8. 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 。

10. 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11. ______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

12. 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13.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

14.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

1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7.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

18.故人具鸡黍,。绿树村边合,

19.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20.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

21.征蓬出汉塞,,大漠孤烟直,。

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23.两岸猿声啼不住,。

24.清明时节雨纷纷,,借问酒家何处有,。

25.我寄愁心与明月,。

26.,,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27.,,山河表里潼关路。

28.予谓菊,;牡丹,;莲,。

二、理解性默写。

1.《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无题》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破山寺后禅院》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醉花阴》中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口技》中表现失火现场紧张慌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五柳先生传》中描绘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生活状况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木兰诗》中描写北方战场条件艰苦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辩护:“常站河边难免跌于水中。”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19.《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他移山要达到的目的是“,”.

20.《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的是,。写主人的活动的是,。

21. 《龟虽寿》中以高亢的语句,迸发出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 ,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石壕吏》中用议论的语句是,。

23.《桃花源记》中反映其社会风尚的句子为,,2011中考《中考文言文默写练习题》。文中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

24.《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25.《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6.《观书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27.《行路难》中表现作者对现实理想的自信乐观精神的名句是,。

28.《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29.《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写出“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是。

3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深刻的哲理的诗句是。

三、理解应用

1. 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再写出三个含“雨”的诗句。

(1)

(2)

(3)

2. 古诗词中有关送别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其中两句名句。(注明作者)

(1)

(2)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联想美妙、以花喻雪的诗句是

4. 请写出三句古人抒发雄心壮志的诗句。(注明作者或标题)

(1)

(2)

(3)

5. 你读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请写出最喜欢的三句。(注明作者或标题)

(1)

(2)

(3)

6. 古代的诗人很喜欢写梅,如“遥知不是梅,为有暗香来。”请再写出两句写梅的诗句。

(1)

(2)

7.初冬的早晨,李利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枝,不禁感慨说:“真是,。”(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回答)你知道的其他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是,。

8.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的诗句,试举三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在古诗词中许多诗人善引用典故,试举三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

试题答案

一. 默写填空:

1. 为有源头活水来

2. 沉舟侧畔千帆过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两山排闼送青来。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 各领风骚数万年

7. 江入大荒流。

8. 恨别鸟惊心

9. 思而不学则殆

10. 乱花渐欲迷人眼

11. 莫笑农家腊酒浑

12. 谈笑有鸿儒

13. 天涯若比邻

14. 留取丹心照汗青

15. 去年天气旧亭台

16.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7. 草盛豆苗稀;带月荷锄归

18. 邀我至田家;青山郭外斜

19.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0. 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

21. 归雁入胡天;长河落日圆

22. 猿鸣之声泪沾裳

23. 轻舟已过万重山

24. 路上行人欲断魂牧童遥指杏花树

25. 随风直到夜郎西

2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7.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8. 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二. 理解性默写:

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5.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7.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1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13.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4.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5.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7.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 出淤泥而不染

19.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0.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2.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2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7.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8.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9.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海日生残夜

3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1.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8.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鲁迅逝世一世纪。(打一成语)谜底:百年树人

2、建国方略。(打一字) 谜底:玉

3、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 谜底:六神无主

4、拍一个巴掌。(打一地名) 谜底:五指山

5、什么动物行也是坐,坐也是坐,睡也是坐? 谜底 青蛙

6、石头旁边有块皮。(打一字) 谜底:破

海棠开后落残梅(字)淌

〔注析〕在这条谜中,谜面的“海”、“棠”二字系离合之母字,“海”字、“棠”字拆开(“开”)后,计得“氵”、“每”、“尚”、“木”四部。其中,“氵”与“尚”组成“淌”,“每”与“木”组成“梅”。题面“落残”,既可理解为从“海棠”里凋落摧残去一个“梅”字,更可理解为“海棠”若除开了假设的底字“淌”之后,落得一残存的“梅”字。

〔点评〕这是一则字谜创作中具有无上境界的通灵神品。就目前而言,面上母字离合形扣住底字以后,馀部仍能成一字,并又巧妙地在面上揭示而出者,于作者止此一谜而已,于谜坛亦仅此一例而已。本谜“外极其像,内极其意”(借用作者《灯下偶拾·制谜》语),兼有千思所得之“奇”与妙手偶得之“巧”,故能赏之清丽芊眠,诵之

桃花潭水深千尺(成语)无与伦比

〔注析〕李白《赠汪伦》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为李白漫游安徽泾县时所作。汪伦,泾县桃花潭人,常以美酒招待李白,二人情谊甚笃。谜底启下相扣,将“伦比”之“伦”借作汪伦之名,意指桃花潭之千尺深水,也无法与汪伦对他的深情相比。

情急无心垂钓钩(字)静

〔注析〕“情急无心”别义指“情”、“急”二字除去“心(忄)”部,馀下为“青”、“

九九数完魔灭尽(书名)八十一难经

〔注析〕题面采《西游记》第九十九回目,意谓唐僧师徒一行,历尽九九八十一次魔障灾难,终于获得正果。谜底为中医古籍,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后世亦略称《难经》、《八十一难经》。此书旧题战国秦越人撰,共有八十章,以问答体裁解释《黄帝内经》关于脉法、经络等方面的疑义。入谜乃将“八十一”映合“九九数”。作“灾难”义,“经”则别解为“经过”。

〔点评〕谜贵有精神,所谓“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所谓“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总在于取造化之文,为我之文也。

风雨空中雁阵斜(字)佩

〔注析〕题面别义:“风”字、“雨”字空去其中间笔画后,所馀为“几”、“币”。雁阵本作“人”字,倾斜之,当是“亻”。合“几”、“币”、“亻”三部,遂成底字“佩”。

未意刘禅亡蜀国,何因孙皓丧吴都(唐诗)只是近黄昏

〔注析〕面言三国末期之事,分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二回与一百二十回中。刘后主亡国,乃为溺爱中贵黄皓;吴末帝孙皓之丧吴都,是因宠信中常侍岑昏,故题面发问“未意”、“何因”,谜底则作答云:“只是近‘黄’、‘昏’!”底诗见李商隐《登乐游原》。

〔点评〕谜面出于作者杜撰,然句式之工整、意味之深远,丝毫不逊于成句。多少兴亡之事、盛衰之叹,悉凝结于此两句之中。然而作者却不发惊人之论,用意十分,下语三分,以蜀吴亡国丧都之事,诘问缘由,答案却故意漫不经心,以“只是”面对,真可谓至炼之笔。“黄昏”一词在借指人名的同时,又映衬谜意——帝王昏聩,溺于酒色,于是帝业亦如同西山日薄,庶几黄昏之时了。

此类神品,足可传世!

此间乐,不思蜀(红楼梦人)长安守备之子

〔注析〕《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文王,司马昭。谜底人物亦作“长安守备公子”。今据题面蜀汉后主刘禅之答语,将底顿读如“长安守/备之子”。“备之子”,乃言刘禅是刘备之子;“长安守”,意犹长期安乐(禅降魏后亦被封为“安乐公”)而守于魏国,绝不思念故土。

胡服(唐诗)身上衣裳口中食

〔注析〕我国古代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服装称“胡服”。如战国赵武灵王就曾“胡服骑射”,采用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饰,教人民学习骑射。“胡服”亦可别解:胡,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服,穿衣服也,或是吃、食用也(如“服药”。一般只限于服食药物)。题面问:什么叫着“服”?谜底作答:身上着衣和口中进食叫着“服”。底诗见诸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点评〕一箭双雕,一石二鸟;自问自答,情趣盎然!

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成语)赞美备至

〔注析〕谜面为襄阳属邑新野县人民赞颂刘备之歌辞,出《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文中。谜底别解“备至”为“刘备到此”之意。

〔注析〕“织

〔点评〕领会谜面,唧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谚语)英雄难过美人关

〔注析〕唐·杜牧七绝《赤壁》云:“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谜底据诗之末两句,亦即题面作两段理解:“英雄难过”是谓若无东风之助,则赤壁无功,其后果将令大英雄周瑜特别心伤、无比难受——此“难过”已非“难以过去”之本义;“美人关”则指曹操灭亡东吴后,掳走美女大乔与小乔姐妹,关在铜雀台内——此“关”字亦不作“关口”释,实为“关锁”之义也。

〔点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读此谜,难免使人兴“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叹前朝割据忙;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之幽叹。

休教前约束奴心(电视剧名)女权

〔注析〕面句似言旧时女子欲罢除前之婚约而另择佳配。其实取:教“休”字前半部“亻”裁约去,所馀之“木”,则捆束于“奴”字之中心部——恰成谜底“女权”也。

与吾同伴入林间(木名)梧桐

〔注析〕当题面读作“与吾同/伴入林间”时,会其义可指“吾”、“同”二字相伴进入“林”字之间;而谜底“梧桐”,恰是“吾”、“同”、“林”各部参差组成。

似镜、似梳、似弓、似钩、似眉(商业用语)本月盈亏

〔注析〕谜面所述,系古人以物状喻月之词。“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此“似镜”也;“殷勤一梳月,十里伴还家。”(陆游《游山》)此“似梳”也;“初月如弓未上弦。”(唐·缪氏子《新月》)此“似弓”也;“坐见如钩月。”(唐·顾况《望初月简于吏部》)此“似钩”也;“初魄似蛾眉。”(北周·王褒《咏月赠人诗》)此“似眉”也。谜底据此以作别解:本就是月亮由盈满到亏缺(的过程)。其“盈亏”,非为盈亏互见,盖面上罗列之序,实为由圆满渐次缺损也。

池影疏梅景也虚(植物类苔)杉海

〔注析〕“疏梅”别义,谓“梅”字疏散开,作“木”、“每”两处。“池”、“影”二字中,虚化去“景”、“也”两部分,馀为“氵”与“彡”。合“木”、“彡”、“氵”、“每”四部组成谜底“杉海”。

〔点评〕拟面得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句之风神韵致,扣底精谨洗练,浑化无迹。就中尤以“也”字之明为虚词,暗作销脱,如“白山隐隐峰无限”,于人不经意处最为惑人。

不信中原不姓朱(文告用语)郑重声明

〔注析〕民族英雄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诗云:“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末句为郑氏对收回中原、光复大明的'誓言,气势豪壮,雷霆万钧。谜底别解,以“郑”谓诗作者郑成功、“声”释“宣告”、“明”指大明国。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浙江山名二)四明莫干

〔注析〕《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新任东莱太守,上任时,“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之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题面即采自杨震语。今以“天”、“神”、“我”、“子(你)”皆知,释谜底“四明”之意为“四者都明晓”;“莫干”,则拟口语,犹“莫要干这种事”也。

水没尾生犹抱柱(字)汁

〔注析〕面借“尾生抱柱”典故。据《庄子·盗跖》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实取“水”为“氵”,“生”字尾部为“一”,“柱”象形作“|”。“氵”、“一”、“|”三部合成“汁”。

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妆品·卷帘格)爽身粉

〔注析〕明·于谦《石灰吟》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底依格倒卷为“粉身爽”,“粉身”直承题诗上句意,“爽”则谓豪爽磊落。

〔点评〕一“爽”字力透纸背,神采飞扬!晋·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愈深。”此语亦正涵盖、伸张了谜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途径和这类“言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言其上下察也(明人)谭启宗

〔注析〕面出《中庸》第十二章:“《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借之别义作:说它是“察”字的上下部位。底人名中,“谭”乃“言说”之义;“宗”字上部“宀”、下部“示”,正是“察”字之一上一下。“启宗”,犹言“宀”与“示”上下一结合,便启导“宗”字成立也。

〔点评〕清·企杜氏《龙山灯虎》中载有以“宗”射四书句“言其上下察也”一谜。此作则师古而不泥古,继承传统而不为传统所囿,大胆开拓,刻意求变,遂使旧的构思焕发了新的生命,诚可谓“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山径一弯带雨痕(字)函

〔注析〕题面“山”字中一竖笔象形作路径,“一弯”则如“了”;“雨”中四点,既是“雨”字之残痕,复形似雨痕。引带“雨痕”进入“径”弯曲后的“山”字里,乃成底“函”字。

〔点评〕山雨洒衣,空翠粘

冲冠一怒为红颜(《红楼梦》人)吴贵之妻

〔注析〕清·吴伟业长篇叙事诗《圆圆曲》中有“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之句。盖吴三桂引清军大举入关,明为君亲复仇,实为其爱妾陈圆圆被夺而泄愤。诗中“红颜”即指圆圆。谜底“吴”借指吴三桂,“贵”作“贵重、特别看重”义释,“之妻”犹言“他的妻小”。底人原为程伟元本《红楼梦》中的小人物,是晴雯的表嫂,亦可称“吴贵媳妇”、“吴贵妻”。

〔点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陂讨源,虽幽必显;词旨调畅,不蔓不枝,非佳构而何?

偏安一隅召归师(字)嫔

〔注析〕题句“偏安”,别义指“安”字上下两部偏斜;“师”字换置义为“兵”,“召归师”即是要召还一个“兵”字;此“兵”归入何处呢?乃在偏斜后的“安”字之一隅——右下角疏落处,如此组成谜底“嫔”。

客心还系

〔注析〕

手可摘星辰(机械工具)轻便抓斗

〔注析〕宋·李颀《古今诗话》载:“杨文公(亿),数岁不能言,一日家人抱登楼,忽触其首,便能语。家人曰:‘既能言,可为诗乎?’曰:‘可。’遂吟《登楼》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今人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卷上注此条云:“《西清诗话》谓此乃李白诗,首二句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与此少异。”故题面句应判为宋人杨亿幼时所吟。谜底“斗”字别解作“星斗”,以扣面之“星辰”;又以面之随“手可摘”,见底“轻便抓”之意。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医学名词)临床

〔注析〕面出明·朱柏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今取谜底别解,“临床”指夜晚上床休息之前,“经验”则谓“经过点查、检验”。

天街分象见奎光(古代科学家)一行

〔注析〕天街,星名。《史记·天官书》:“毕、昴间为天街。”《正义》云:“天街二星,在毕、昴间,主国界也。”奎光,指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为首的奎星之光。分象,犹言区分星象。西方七宿为:奎、娄、胃、昴、毕、觜、参。处于“昴”、“毕”间的“天街”离“奎”不远,其“光”自然可见。由此知题面撰述有据。谜则取题面之别义相扣:从“天街”二字的笔画中,分步拆光一个“奎”字后,正合谜底“一行”。亦即“天”去“奎”上部之“大”,馀“一”字;“街”去“奎”下部之“圭”,馀“行”字。

〔点评〕二字词汇类的底材,如以离合手法制成七言面句,一是讲究离与合于表义上一定稳含不露,在二层义上则清晰通透,毫不粘皮带骨;二是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字须带双关,句须见圆融,意须有别寓。似此谜,便是既能参透个中三昧、复能造就传世精品。

老子一气化三清(作曲家名)聂耳

〔注析〕面系《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目。“老子”即李耳,因以其名“耳”代之。据该回故事述:老子与通天教主会斗于诛仙阵时,“把鱼尾冠一推,只见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此“三清”,乃指上清、玉清、太清三位天尊,连老子本元在内,共为四位,亦即四“耳”。谜底“聂耳”,析之也正是四个“耳”字。

〔点评〕老子元道合一,才能无上神通;作者“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始可生此佳制!

“淄水至,则汝残矣”“淄水至,流子而去”(历史名词)土木之变

〔注析〕《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桃木刻成的偶人)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谓捏制)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这段虚拟的土偶人与桃梗之对话,原是苏秦借打比方而劝阻孟尝君勿轻率入秦者。此亦见载于《战国策·赵策一》及《史记·孟尝君列传》,然“桃梗”于彼处均直作“木偶人”也。谜底“土木之变”,本指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役,今据面语别解其意为:土偶、木偶都起了变故(被淄水冲残毁坏)。

双钩大戟飞刀剑,马勃车前粤地黄(成语)草木皆兵

〔注析〕谜面两句,系由六味中草药名并联而成。此中既有“草”本者,亦有“木”本者;且又借称军械车马,隐含肃杀交兵之象。

〔点评〕刘彦和《文心雕龙·总术》有云:“若夫善弈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数逢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借之以言此谜之构思,不亦可乎!

叉手旋成五首绝(字)擎

〔注析〕面之“叉手”,本为唐诗人温庭

沐李荣桃处处春(字)

〔注析〕析底字为“四方木”或“木四方”,以之回应谜面,可知“沐”、“李”、“荣”、“桃”四字中均有一“木”,且按或东西南北,或左右上下之“四方”位置而分居;“处处春”,则提示面句前半段“沐李荣桃”中到处有“木”——此系以“春”借代“木”,本于《幼学琼林·岁时》:“甲乙属木,木则旺于春。”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

〔注析〕魏文帝曹丕之《燕歌行》,写女子怀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缠绵悱恻,是一篇言情名作。题面即采自其诗的结尾两句。今将底字拆为“女”、“牛”、“一”三部。“牵牛织女”别义作:牵来“牛”字,交织“女”字。“河梁”乃以物体状

〔点评〕此作迷离者不间,切实者不尽,广大者不廓,精微者不僻,已把取前人诗句作面的字谜发挥到了极致。

禾(明人评点语)千载之下,犹可想见其人

〔注析〕底文见诸明·李贽《焚书》卷五,原系李卓吾高度评价魏晋

〔点评〕“犹可想见”四字虚拟作者口吻,作凭空构架;然此等空中楼阁,却是础皆贴地,户尽通天耳。想到空灵笔有神,每从游戏得天真!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词牌二)十六字令 满江红

〔注析〕题面为《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中孔明所开出的说是“便教都督气顺”的药方,实亦是用火攻破曹之大计谋也。谜底据此连缀读如“十六字/令满江红”,意犹:正是谜面这十六个字,让整个长江都被战火烧得通红。

骄嘶过,沽酒楼前(围棋名家)马晓春

〔注析〕面出南宋淳熙太学生俞国宝词《风入松·题酒肆》:“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湖边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

关河不可共相叙,分定三秦入汉中(字)

〔注析〕题面似说楚汉相争之事,又似说光武西击公逊述之事,其实却是在反复演绎底字。上句“关河不可”意谓去“河”字之“可”部,馀“氵”;“共相叙”乃指“氵”相共一“叙”字,成“

〔点评〕此作便置入《韵谜三百则》中,亦未必减色。妙在面上两句反复声明谜底一字,细微密栗,窈窕而不犯,妥贴而不痴,且发古论势,俨然史家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