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2005格言所有期数 正文

2005格言所有期数

时间:2025-04-29 14:52:41

弘扬传统美德作文精选(一)

从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到诸子百家盛况,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现在每年的“感动中国”,到齐心共筑的“中国梦”,无一不体现我们的中华精神,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是啊,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如今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每个二中人的身上。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校园,像阵阵微风,吹进全体师生的心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

走进我们的校园,浓郁的国学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张贴、悬挂的孔子像,随处可见的国学格言,儒家经典的校本课程……优雅的校园里无处不透着浓浓的儒学气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只要你每天走进校园中,就会立该被校园内传来整齐的诵读声吸引。教室内课前诵读、老师办公室、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我们一边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一边大声朗诵着《弟子规》。这个最通俗,经典的《弟子规》,无声无息地触动着我们心灵最深处,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度春风化绸缪,五番秋雨洗鸿沟。老师,这些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从现在开始向你们行“鞠躬礼”,是您教导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其实,传统美德就在我们身边: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举手整理教室图书的时候;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美德在我们心中,美德代代相传,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让美德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弘扬传统美德作文精选(二)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的传统美德以德作为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以道义为重的人生观。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无数为国捐躯的□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的爱国精神,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求荣的夜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以祖国的利益为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要求我们要立志奋发,一个人、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奋发图强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民族。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好问是分不开的,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都说明勤学的道理,读书还要善疑好问,不学不问怎能有所提高?不耻下问、大胆质疑、多思考,才能有所超越,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勤俭廉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为金钱和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政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要敬长、知礼、诚实守信,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主席的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八荣八耻,为我们带来了民族的希望。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和长辈们彬彬有礼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利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传统美德和弘扬民族精神吗!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家园而自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讲文明、懂礼貌、诚实守信!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有“鸦有反哺 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处世信条。美国把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作为感恩节,在感恩节里,许多家庭、宗教组织及慈善机构还为穷人、孤儿及流浪者们提供免费的火鸡宴,让那些不幸的人们在感恩节里也得到一份人间的温暖。2005年的8月3日,上海市教育部门在修订《中小学生守则》时,增加了“学会感恩”的条款,填补了以往教育内容的一个空白。全国一些学校相继也开展了 “学会感恩”这方面的研究,把 “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感恩教育理应成为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学校更应注意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感恩意识,并且教会他们如何学会感恩。

我相信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中华美德会在这个多姿人间流芳百世;中华美德都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所有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吧!

[

1、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

2、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洛夫

3、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民服务。——马克思

4、科学的唯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伽利略

5、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罗蒙诺索夫

[运用思路]

精神是支柱,是在科学探索之路上前进的不竭的动力源泉!为人类(祖国)而献身、为科学事业而忘我……这种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喂养着一位位科学家,使他们的智慧化为人类历史中灿然的一笔。

[精彩素材1]

立克次医生献身于立克次体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里,大家一直不了解斑疹伤寒的病因。直到1909年,有一位叫立克次的医生,在美国洛杉矶斑疹热病人的血液中,首先发现了病原体。立克次体兼有细菌与病毒的特征。病毒很小,可以自由地通过特制的细菌滤器,而细菌则不能。立克次体则与病毒一样,也可被细菌滤器滤过。但是,立克次体又和细菌一样,有完整的细胞壁,而病毒则没有细胞壁。

第二年,他又从病人的血涂片上再次找到了病原体,以后便一直致力于此项研究,终于染上了斑疹伤寒而殁于墨西哥城,时年39岁。为了纪念立克次医生,学者们建议用立克次体作为斑疹伤寒病原体的名字。

[素材点拨]

在立克次献身的经历上,我们看到了一颗执著于事业,献身于事业的崇高品德!没有这种精神,立克次体就发现不了,斑疹伤寒的病因也无从找起,社会当然就不会进步!

[适用话题]

“探索与献身”、“代价”、“崇高”等。

[精彩素材2]

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献身精神

2005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的马歇尔和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溃疡病的致病机理。”这是对他们科学献身精神的补偿和对他们科研成果的肯定。

1983年,为了获得细菌致病的证据,马歇尔和一位名叫莫里斯的医生,服食自己培养的细菌,让自己患上胃炎。马歇尔很快就痊愈了,但莫里斯则费了好几年时间才治好。后来,马歇尔和沃伦又用内窥镜对100例肠胃病病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内都有这种细菌。沃伦和马歇尔将发现的这种细菌定名为幽门螺杆菌。

[素材点拨]

人们都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用在这科学家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外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他们却泰然处之,可叹!

[适用话题]

“献身与获奖”、“执著”、“得与失”等。

[精彩素材3]

有机化学家赵玉芬

1988年,年轻的女化学家赵玉芬提出“磷是生命化学过程的调控中心”的学术观点,实现了生命化学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人类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生命的本质作出了贡献,在分子生物学和跗工程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赵玉芬不但揭示了生命的化学本质,她对生命的本质也有着深刻的见解。生于大陆、长在台湾、在美国学而有成的她,不恋国外优裕的条件,在“而立之年”回到祖国,回到有着“清清的河水,高高的白杨”的`故乡,实现“为中国人做事”的梦想。她在美国的同学已经开上奔驰车、住上小洋楼了,她则说:“如果你追求这些,当然会羡慕他们。可他们是在为别人干活。我追求的是事业,这里是干事业的地方。”

在祖国,她专心于有机磷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的研究。12年间,她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发表论文54篇,其中48篇在国外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一位国际有机化学权威听了她的学术报告后说,这位清华大学的年轻教授“一定会成为大科学家”。

现在,当年在台湾彰化的田埂上赤足拾稻穗的小姑娘,已经是中国科学院年轻的院士了。

[素材点拨]

生命是天地间最奇妙的事,探索它的奥秘一直是世界上的尖端科学。有了可贵的爱国心,必将使科学研究的天地一片宽广!

[适用话题]

“爱国”、“祖国”、“故乡情结”、“解读生命”、“年轻与有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