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仕如媳妇,要养人;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安得长者言》
当官就像做媳妇一样,要养育人;等到隐退之后就像婆婆一样,要教育人。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安得长者言》
人活着一天,如果能听到一句善良的话,如果看见一种善良的行为,如果做了一件善良的事,这一天就没有白活。
处世而无所及物者,不如无生。
——《聱隅子·虎豹第四》
生活在世上却于万物没有什么好处和作用的人,还不如不存在。
无根而固者,情也;无立而贵者,生也。
——《管子·戒第二十六》
没有根基却能够坚固的,是情感;没有地位却能够尊贵的,是本性。
寒者得衣,饥者得食,冤者得理,劳者得息,圣人之所期也。
——《鹖冠子·卷上·天则第四》
让寒冷的人得到衣服穿,让饥饿的人得到饭吃,让冤屈的人得以申理,让疲劳的人得到休息,这是品德高尚的人所期望的。
口非匏瓜,不得不食;身非木石,不得不衣。
——《刘子·辩施第三十七》
口不是匏瓜,不吃饭不行;身子不是树木石头,不穿衣服不行。
人生之短,犹如石火,炯然以过,唯立德贻爱,为不朽也。
——《刘子·惜时第五十三》
人生的短暂,就像火石敲击出的火花一样,一闪而过,唯有树立德业、施爱于人,才是不朽的。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第六》
聪明的人喜爱水,仁慈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慈的人宁静;聪明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第九》
(人到了)四五十岁却还没有什么作为,那就不值得敬畏了。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国家政治清明,就做官;国家政治黑暗,就可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包裹起来、藏起来。
人生禀五常之性,好道乐学,故辨于物。
——《论衡·别通第三十八》
人天生具有五常之性,喜好道德、乐于学习,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
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是则物也。
——《论衡·别通第三十八》
饱食痛饮,稍稍用点心思(就)想睡觉,肚子成了饭坑,肠子成了酒囊,这就成为一般的动物(而不是人)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第五篇滕文公上》
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尊卑之义,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长幼之序,朋友之间有诚实信用。
生于当世,贵能成大功,太上有立德,其下有立言。
——《潜夫论·叙录第三十六》
人生在世,可贵的是能够成就大的功业,最高尚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才是著书立说。
智愚无他,在读书与不读书;祸福无他,在为善与不为善;贫富无他;在勤俭与不勤俭;毁誉无他,在仁恕与不仁恕。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智慧和愚昧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在于读书和不读书;灾祸和幸福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在于行善和不行善;贫穷和富裕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在于勤俭与不勤俭;受毁谤和受赞誉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在于是否仁义、忠恕。
仁厚刻薄,是修短关;行止语默,是祸福关;勤惰俭奢,是成败关;饮食男女,是死生关。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仁厚和刻薄,是长处与短处的关口;行动和语言,是祸福的关口;勤奋和懒惰、节俭和奢侈,是成败的关口;饮食男女,是生死的关口。
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
——《呻吟语·问学篇第六》
培养道德完成学业在于青少年时代,明确天道、树立德行在于中年时代,仁义的精通娴熟在于晚年时代。
上士重道德,中士重功名,下士重辞章,斗筲之人重高贵。
——《呻吟语·品藻篇第十一》
上等的读书人重视道德修养,中等的读书人重视建功立名,下等的读书人重视辞采文章,才识短浅的人重视高贵。
小人食于力,君子食于道。
——《慎子·逸文》
品行低下之人靠力气吃饭,有德行的人靠正道吃饭。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看看老鼠还有张皮,做人却没有威仪。做人如果没有威仪,不***还干什么?
吾未见麟之生虎,而见尧之生丹朱也;吾未见枭之生凤,而见鲧之生禹也:物有种而人无种也。
——《叔苴子·内篇卷一》
我没有见过麒麟生老虎,却知道尧生了丹朱;我没有见过枭生凤凰,却知道鲧生了大禹:(如此看来)动物是有种的而人是没有种的(不是贤人生贤人、愚人生愚人)。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说苑·卷十七·杂言》
大自然生育的万物,唯独人最为宝贵。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
——《说苑·卷十六·谈丛》
力量可以战胜贫困,严谨恭敬可以战胜祸患,处处小心可以战胜危害,警戒可以战胜灾难。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说苑·卷十六·谈丛》
修身养性,是智慧的源泉;乐善好施,是仁德的发端;收受给予,是道义的信验;知道耻辱,是勇敢的先决条件;树立声名,是行为的终极目的。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虎生尤可近,人毒不堪亲。
本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世路由它险,人心由我平。
猩猩常不足,糊涂做公卿。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
勿持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福而恣杀牲畜。
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而狗咬人。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照塔层层,不如暗处一灯。
鼓打千槌,不如雷轰一声.
良田百亩,不如一技随身。
富厚福泽,不过厚吾之生.
贫贱忧戚,乃是玉汝于成。
命薄福浅,树大根深。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护疾忌医,掩耳盗铃。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
气是无名火,忍是敌灾星。
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为恶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
为善急人知,善处即是恶。
贫贱骄人,虽涉虚矫,还有几分侠气.
奸雄欺世,纵似挥霍,全无半点真心。
扫地红尘飞,才著工夫便起障.
开窗日月进,能通灵窍自生明。
发念处即遏三大欲,到头时方全一点真。
守分安命,趋吉避凶。
识真方知假,无奸不显忠。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礼义兴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
天上有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白发不随人老去,转眼又是白头人。
屋漏又遭连天雨,船慢更被打头风。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汝惟不衿,天下莫与汝争雄.
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仁能善断,清能有容。
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
不自是而露才,不轻试以幸功。
受享不逾分外,修持不减分中。
待人无半毫诈伪欺隐,处世只一味镇定从容。
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
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急行缓行,前程只有许多路.
逆取顺取,到头总是一场空。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美玉可沽,善贾可待;瓦甑既堕,反顾何为。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意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是各自飞。
早把甘脂勤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遭犬欺。
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有人无得运时。
十年窗下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
燕雀哪知鸿鹄志,虎狼岂能被犬欺。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不灭.
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
逢桥须下马,有路莫登舟。
路逢险处须当避,事到临头不自由。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岂应西北流。
青冢草深,万念竟同灰冷;黄粱梦觉,一身都似云浮。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便宜莫买,浪荡莫收。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人有三句硬话,树有三尺绵头。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到此如穷千里目,谁只才上一层楼。
欲知世事须尝胆,会净人情暗点头。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仇。
贫家光扫地,贫女净梳头。
景色虽不丽,气度自优游。
无益世言休著口,不干己事少出头。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休向君子谀媚,君子原而无私;休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
名利是缰锁,牵缠时,逆则生憎,顺则生爱;富贵如浮云,看破了,得亦不喜,失亦不忧。
若登高必自卑,若登远必自迩。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终累己。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病加于小愈,孝衰于妻子。
居视其所亲,达视其所举, 福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放利,不顾天理。
悖入亦悖出,害人终害己。
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
身欲出樊笼外,心要在腔子里。
勿偏信而为奸所欺,勿自任而为气所使。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下文有关孔子的
1) 不学礼,无以立。(何谓礼?合乎一般的待人接物行为处世的规则的言行罢,继以立,则非狂躁或恭卑之行为也。)
2) 礼之用,和为贵。
3) 巧言乱德。
4)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 刚毅木讷近仁。
7)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8)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0)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2)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5) 听其言而观其行。
16)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7)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9)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0)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1)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3)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4)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5) 过,则勿惮改。
26)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7)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8) 有教无类。
2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不可没有志向,人生的目标尤为重要,就象是人的灵魂,活着的价值在于为了某种理想而奋斗。)
3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2)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3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以孔子之才,尚一日而三省,况于我辈乎?忠人之事,信以交友,学而时习,子何恃而立?)
36)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7)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孔子的话解释即为君子成人之美。促狭一点讲公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之谓乎?)
3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9)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0) 不学诗,无以言。
4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3)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5)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7)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8)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9)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0) 孔子哲理之人生态度
51)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为人谦恭,处事忠信,仁义之所。)
52)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3)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4)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5)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6)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5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8)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59) 贤哉,回也!
6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善自省者德厚,德厚者待人以仁,则远离非议之所矣!)
61)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2) 放于利而行,多怨。
63)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4)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65)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7)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8)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9) 放于利而行,多怨。
70)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71)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72)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73)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74)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7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6)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仁且知,夫恶有不足矣哉!
77)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78)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7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0)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忠信仁义者可行于天下。)
81)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2) 不迁怒,不二过。(此三句意为人有过失是不可怕的',谁会没有过失呢?但有过不改或者讳疾忌医的态度是最不可取的,这样的人会在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令人悲哀的事。老子所谓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之谓也)
83)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84)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8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7) 孔子论学习
88) 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89)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90)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2)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狂暴粗野,言不及义,虽乡邻亦鄙之;忠信仁义,谦恭有礼,虽蛮夷之地,亦敬之。)
93)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9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95) 其使民也义。
96)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7)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98)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99) 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100)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01)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