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增广贤文的三句格言 正文

增广贤文的三句格言

时间:2025-05-10 22:23:18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3、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1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

1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2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22、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6、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27、学不可以已。《荀子》

2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9、天淡风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

3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4、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3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3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8、好学而不贰。《左传》

39、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40、三思而后行。《论语》

4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4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4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4、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45、知耻近乎勇。《中庸》

46、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4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4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49、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50、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5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5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6、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57、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呻吟语卷上》

5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61、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6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64、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65、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6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67、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6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69、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7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7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7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7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7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7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7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7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78、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7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8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8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8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8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8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85、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8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8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8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8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9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9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9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9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9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95、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

9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9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98、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9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增广贤文》是我国古代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物,它在传统蒙学读物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增广贤文》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蒙学读物为方便儿童阅读,一 般采用韵文和短句式,如宋代出现的《三字经》、《百家姓》,明代出现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就是如此,这无疑对儿童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但这些读物多数存在着句式单一和用典过多的问题。如《龙文鞭影》通篇是 典,《三字经》一种句式贯穿始终,这就使童蒙读物模式化倾向严重,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容的生动表达。《增广贤文》在这些方面有了突破,不仅 用典少,而且在句式上长句和短句交错排列,灵活多变。同时不以骈句行文, 这就使《增广贤文》有了一个不同于其他蒙学读物的面貌。

传统的蒙学读物,绝大多数是反映儒家的观点,代表儒家的思想,《增 广贤文》则不是这样,书中虽然也有儒家的说教,但其主要反映的是道家的 思想。这在蒙学读物中是很少见的,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

《增广贤文》是一部格言集,书中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格言,并不全 是《增广贤文》作者的发明,有的出自先秦诸子,如“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是从《老子》中的“知足不辱”化出,“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是《论语》 中的句子。有的格言出自唐诗,如“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 李白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变化而来。此外,“近水楼台 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都是唐 人的句子。

书中还有些格言虽不知其最早出处,但在民间流传很广,如“逢人只说 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在明代小说《醒世恒言》第9 卷和19 卷中作: “夫妻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 荫”。在《喻世明言》第11 卷作“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荫”,在 《禅真逸史》卷1 第1 回作“有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美不 美,江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在《西游记》第5 回出现过。“莫信直中 直,须防仁不仁”,见于《西游记》第37 回。“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 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见于《清平山堂活本》卷三。

《杨温拦路虎传》。“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在《喻世 明言》第33 卷作“三十不荣,四十不富,五十看看寻死路”。“黄河尚有澄 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这句话见于《警世阴阳梦·阳梦》第11 回。“种 麻得麻,种豆得豆”见于《清平山堂活本·李元吴江救朱蛇》所引徐神翁的 诗中,另外这句在《醒世恒言》第18 卷、《喻世明言》第38 卷都出现过, 只是个别字不同。此外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格言的流传情况表明它们已深 入民间,是被认同了的。

书中还采用了宋代的一些童蒙读物中的句子,如《名贤集》、《神童诗》 等。其中采自《名贤集》的有:“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贫居闹市 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心似铁,官法如炉”,“人无远虑,必有 近忧”,“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 迟”,等等。采自《神童诗》的有“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这句在《神童诗》中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从《增广贤文》所录格言的来源看,这些格言都经过千锤百炼,有着广泛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增广贤文》代表了许多人的思想,凝聚了前人的智 慧,这与其他蒙学读物只代表作者一家之言有极大的不同。这是本书价值的 又一表现。

清朝同治年间,周希陶对《增广贤文》加以增补修订,写成《重订增广》 一书,该书分平韵、上韵、去韵、入韵四部份,对《增广贤文》的原文重新 编排,增加了大量新的内容。但《重订增广》的影响远不及《增广贤文》, 其原因主要是周希陶改变了原书的基调,并且所增加的内容又不如原文精 粹,一部精炼的'格言集变得面目全非,人们不看重《重订增广》也就是很自 然的事了。《增广贤文》难以替代的地位由此可见。

《增广贤文》作为一种出现较晚的蒙学读本,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在 众多的读物中占有一席之地,与“三、百、千”(“三”指《三字经》,“百” 指《百家姓》,“千”指《千家文》和《千家诗》)并列,其原因是值得深 思的。

虽然《增广贤文》是不可多得的童蒙读物,但其中也有许多消极的和过 时的内容,如“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等等即是,此外书中那 些表达及时行乐思想的内容也是不可取的。这些带有封建时代局限的糟粕, 影响了全书价值的高品位,是必须批判的。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5、学不可以已。――《荀子》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7、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8、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0、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语

1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5、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7、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9、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0、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21、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3、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28、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0、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

3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3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33、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名人名言:修身格言名人名言:修身格言

34、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3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3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3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4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5、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46、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4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5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5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54、三思而后行。――《论语》

5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6、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5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59、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6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6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6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6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65、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66、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6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6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7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7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72、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7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7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75、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7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78、好学而不贰。――《左传》

7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80、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8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2、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8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8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名人名言:修身格言

85、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8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88、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8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9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9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9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9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95、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9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9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9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9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00、知耻近乎勇。――《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