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戒淫的格言100句 正文

戒淫的格言100句

时间:2025-05-15 21:00:05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诸葛亮

6、大臣之廉耻,即天下之风尚。——明史可法

7、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

8、廉洁是我们幸福的根基,自律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张明睿

9、管好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杨静春

10、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汉贾谊

11、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风化必以至诚为本。——宋胡安国

12、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明陆拢其

13、人心贵乎光明洁净。——宋程颐

14、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

15、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宋何坦

16、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宋林逋

17、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宋岳飞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9、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孟子

20、利令智昏。——《古今格言利害》

21、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盖无廉则无新不取,无耻则无新不为。不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清顾炎武

22、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

23、保初节易,保晚节难。——宋朱熹

24、权似一条河,清浊看官德。——《现代国洪河作》

25、“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郑培民做人准则

26、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汉《礼记大学》

27、自私与贪婪相结合,会孵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艾青

28、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已见,而后可以听人言。——清金缨

29、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韩涛

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31、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32、莫作官仓鼠,甘为孺子牛。彭敏

33、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34、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35、贪婪会桎梏你的手脚,廉洁会让你幸福一生。黄军红

36、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37、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情,情则无进。

38、为政戒贪欲,为人重诚信;养廉重在自律,修身重在自励。赵霞

39、廉则年如一日,好过;贪则日似一年,难熬。田澍

40、绊人的脚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校赵凡玉

41、水清不纳污垢,政廉不迷财色。杨明干

42、为政清廉留美誉,家人走路腰板直。王书茵

43、该得的数千不多,不该得的'一分也不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防微杜渐,才能廉洁从政。张钊

44、树若正直,能参天成伟材;人若正直,可明理识大局。杨明干

45、清廉如同健康,失去之后才觉可贵。赵晓惠

46、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47、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王仲敏

48、廉洁从教,勿以“十不准”而为;心怀坦荡,总为下一代着想。李兆兴

49、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50、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罗文萍

51、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大赵红

52、荡两袖清风,拂去心尘坦然,树一身正气,留下口碑伟岸。杨明干

53、欲,人之常情,但须有度;若贪婪,终会自我毁灭。王连佐

54、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55、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王书茵

56、言行端正,堂堂正正为人师表;洁身自好,坦坦荡荡哺育桃李。张秀东

57、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宁莉

58、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59、镜不蒙尘可照人,人无贪贿可正气。刘博

60、让廉洁铭刻人生,把清白留在人间。齐润芳

61、甘守清廉报国家,不为贪赃羞儿孙。大张会

62、生前博得万民爱,不唤清风自然来。张爱民

63、廉洁自律心无病,求真务实业有成。李晓燕

64、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刘静

65、花以芳香而美好,官以清廉而高贵。姚宗岭

66、范公典范在,后乐而先忧。亓玉杰

67、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陈英

68、位卑未泯济民志,权重不移公仆心

69、病从口入,腐从贪起;清正廉洁,严以律已。姚继霞

70、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71、官不可以私予人,人不可以私取官。——《晋书》

72、夫受人钱而不与干事,则鬼神呵责,必为犬马报人。受人财而替人枉法,则法律森严,定为妻孥连累。清夜自省,不禁汗流,是不可不戒。——清于成龙

7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春秋老子

74、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明冯梦龙

75、心中有法能克邪魔鬼怪。——香港廉署

76、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77、多行不义必自毖。——《左传》

78、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清陈弘谋

79、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清李惺

80、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人为财死,不贪少祸。——清曾国藩

81、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清王夫之

82、贪污受贿,此弊不去,为患浸深。——宋包拯

83、贪巧而懵于民事者,则禽兽之不若。——清钱泳

8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85、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明朱柏庐

86、公开是防腐的良药,暗箱是犯罪的温床。

87、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徐九经

88、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宋朱熹

89、夺天下之公利,徇一已之利,是谓国—贼。——清黄宗羲

90、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

91、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92、欲多则心散,心散则意衰。王文秀

93、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程军

94、做事当以勤为先,为官当以廉为鉴。刘霞

95、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孙兆凤

96、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贾兴宏

97、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清曾国藩

98、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袁子正书政略》

99、做官时,要往前日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日想一想:不能常有此官。寻取真我,方有着落。——清申居郧

100、贪者逆取,不顾非义而不厌;廉者顺取,得之分内而常愧。——明陈荩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1、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3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3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4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4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4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4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4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4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4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5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5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5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5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6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6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6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6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6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6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6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6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70、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7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72、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7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7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7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

7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7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

7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颜真卿)

7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罗隐蜂)

8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唐贾岛•剑客)

8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8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8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8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8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8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8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8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8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9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9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9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9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9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9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9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9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9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9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7、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8、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9、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0、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1、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1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3、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14、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15、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6、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17、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9、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22、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3、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24、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25、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6、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27、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28、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29、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30、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1、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

3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3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34、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35、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36、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7、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38、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39、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0、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41、缘起法身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2、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3、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44、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45、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47、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8、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9、七佛通诫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51、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5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3、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54、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7、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58、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59、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60、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6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62、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6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6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6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6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67、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6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69、且破心头一点痴 ,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70、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71、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7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7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74、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75、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7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77、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7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7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8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81、拘留孙佛偈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82、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8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84、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85、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86、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87、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88、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89、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90、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9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92、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93、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94、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9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96、释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97、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98、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99、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100、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