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礼仪与沟通的格言谚语 正文

礼仪与沟通的格言谚语

时间:2025-05-03 14:54:21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9、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0、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1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8、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9、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20、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6、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8、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3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3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6、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39、仁者寿。——《论语·雍也》

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4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4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4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4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46、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47、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1、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5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53、轻诺必寡信。——《老子》

5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55、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5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拓展: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进行,具有现代价值。

礼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礼仪是人际关系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

礼仪队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谈礼貌》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检查生字词。(矛盾、咳嗽、纠纷、安慰)

2、出示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导入:关于礼貌问题的讨论,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则是由来已久。老师这儿有一条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大家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表扬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出示文中的解释(生读)

3、“出言不逊”是什么意思?(说话不客气)句中那个词语表示的是“出言不逊”?(失口)

4、对照这句话的解释,你能找出句中对应的词语吗?

君子:有道德的人;失色:态度粗暴;不失色:彬彬有礼。

5、教师小结: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注意自己待人时的态度和语言。而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二到四自然段。

1、那究竟应该怎样讲礼貌?讲礼貌都有哪些好处呢?课文中举了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说岳全传》中的一个小故事。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牛皋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的事)

(2)牛皋是怎样问路的?他的态度和语言各是怎样的?(态度:在马上吼道;语言:“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3)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听了牛皋的话,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4)可想而知,牛皋问路的结果是?(没问到路,反而被骂)

(5)那岳飞问到路了吗?为什么?

(6)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岳飞是一个有礼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归并到态度和语言)

(7)牛皋的无礼,使老人对他非常讨厌,而岳飞非常有礼貌,老人耐心地给他指路,两个人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8)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先进行练习,然后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9)教师小结过渡:确实“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古人如此,如今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多这样的故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故事,思考: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指名回答: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小朋友的态度是: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的态度是:微笑着。说:“没关系。”结果: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齐读)

(3)其实在前天的

(4)大家的回答都很好。看来: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①这一自然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③作者从中体会到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画出答案。

(2)讨论:发生的事情:一次刮脸时,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

两人的表现: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并说:“这不能怪您……躲的快哩!”结果:朱师傅很感动。

从这件事中作者体会到:礼貌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3)齐读后教师小结: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不能缺少礼貌语言的使用。第二到四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古代的人、现代的普通人和伟大的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讲礼貌的好处)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3、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在上课之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和谚语,在这儿和大家一起共勉。

(六)、作业:

1、以《一场本不该发生的纠纷》为题,将课堂上所举的事例和你的建议,以及你所感受到的礼貌待人的好处写下来。

2、搜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或谚语。

《谈礼貌》教学设计2

一、导入揭题,了解体裁

1、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谈礼貌》。

2、看着这个题目,你是否想起四年级学过一篇是跟它相似的说明文题目?(《说勤奋》)

3、它们都是说明性文章。那么,《谈礼貌》这篇课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往学过的同体裁课文,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认知的桥梁,以求“温故而知新”。同时,也突出本文独特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给予学生鲜明的学习指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

4、你发现课文是围绕哪个词来讲的?(礼貌待人)

三、理解古训,感知方法

1、作者一开头就引用了一句古训。(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结合此句,思考并理解古训中“失色”“失口”“不失色”“不失口”的意思。

2、同学们,古训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经过人们长期验证得出的正确道理。作者引用古训就更能有力地说明礼貌待人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

3、齐读第1自然段,记住这句古训。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引用古训说明道理的写作手法,做到“得意而不忘言”。

四、品读故事,体会写法

1、课文列举了哪三个故事来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请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尝试用最简洁的语句或小标题来概括故事内容。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概括小标题并板书:问路(历史故事)、踩裙(身边小事)、理发(伟人故事)。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比较牛皋和岳飞问路时不同的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你听出牛皋和岳飞问路时有哪些不同?(牛皋粗暴无礼、出言不逊、目中无人;岳飞谦逊有礼、礼貌待人、尊重他人)。

4、你从哪些词语中得出牛皋问路很没有礼貌,而岳飞彬彬有礼?(牛皋问路:坐在马上、吼、呔,称自己“爷”,称老人“老头儿”;岳飞:先离镫下马、上前施礼、称老丈……)

5、师生合作表演,体会老人在牛皋、岳飞问路时的不同感受。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当牛皋和岳飞向你问路时,你心里分别是什么感受呢?(生气、火冒;开心、温暖)

6、同样是问路,为什么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

7、小结:礼貌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谦逊。

8、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作者运用了正反举例的方法,对比鲜明,说服力强,让我们更加明白了礼貌待人的好处。

9、指名读第二个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礼貌待人有什么好处?

10、师生访谈,体会人物心理: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当时的小朋友和女青年,我是电视台的记者,刚才我看到了你们下车时的那一幕。我想采访一下你们。”

“请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连忙’抬起脚,对女青年说‘对不起’?”(体会小朋友的内心愧疚、懂礼貌)

“请问女青年,你那么漂亮的裙子都被人家踩脏了,为什么你还能“微笑”着说“没关系”呀?”(体会好青年的善解人意、宽容大度)

“观众朋友们,假如小朋友没有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女青年也不接受小朋友的道歉,那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可能会吵起来)

11、小结:是呀,一句“对不起”,一句“没关系”,一个微笑,一个尊称,就能化解一场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礼貌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理解和宽容。

12、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伟人身上的故事更让人感动。自由读第三个故事,说说最感动你的一个细节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周总理?

13、学生读文,品味细节,了解人物特点:

他称朱师傅是“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平等待人、和蔼可亲的周总理。

他一连用了三个“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尊重他人、热爱百姓的周总理。

从“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体贴人心、和气宽容的周总理。

从“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幽默风趣,善解人意的周总理。

14、指导朗读周总理的话,体会感人心的字字句句!(和气、诚恳、温暖人心)一句体贴入微的安慰,折射出的是伟人宽容大度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修养。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小结:礼貌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

15、你发现作者选择和叙述这三个故事时有什么特点吗?(选材具有典型性:一则是历史故事,一则是生活小事,一则是伟人故事,古代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普通人的,伟人的……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更有力地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叙述时都采用了先叙述再议论的方法。)

【设计意图】三个故事的解读各有其法,分别通过朗读比较、角色访谈和品味细节,揣摩语言深处潜在的人物心理特点,深入体会礼貌待人的意义。同时,启发学生通过比较三则故事,体验作者选材的独运匠心。

五、升华主题,迁移写作

1、总结交流:礼貌待人到底有什么好处?(社会和谐,生活美好)

2、升华主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懂得了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懂得了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谦虚,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愿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都能做到“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让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3、拓展交流,迁移写作:生活中还有好多礼貌待人的故事,请你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学着用先叙事再加评论的方法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发表议论时也可以用上一些有关礼貌的经典语句。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围绕中心话题,拓展生活事例,加强语言实践,初步学习说明文的言语策略,提高言语能力。

大学生文明礼仪名言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3、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4、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法·孟德斯

5、天空是广阔的,而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内心。

6、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

7、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8、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9、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10、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11、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12、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13、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1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15、校园从此而美丽,从我做起·闪光的青春,从文明起步。

1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7、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塞万提斯

18、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法·卢梭

19、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20、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21、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22、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23、理智要比内心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尔基

24、为人粗暴意味着忘却自己的尊严。

25、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26、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27、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28、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29、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元

3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31、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32、以微笑融化陌生,用信任沟通内心。

33、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34、生命因你而美丽,世界因我而精彩,学校因文明而美好!

35、行一件善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36、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7、彬彬有礼是对别人的情感表示关心的一种方式。

38、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3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0、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41、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42、礼仪是素养的体现。

43、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4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45、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

46、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47、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8、与人为善内心美,开拓进取人文美。

49、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50、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51、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52、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

53、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54、礼貌之风为每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

55、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56、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57、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维吾尔族谚语

58、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