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有些人,包括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用脑筋读书,拿到一本书,希望一看就懂,或者像看电影、看电视那样生动有趣,不用脑筋就能明白,这是不行的。我们自学和指导自学,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赵访熊
3、学习前人是方法,超越前人是目的。
4、它在我退隐中慰我良多,令我摆脱百无聊赖之苦,随时助我从烦人的应酬中脱身。它能磨钝痛苦的刀锋——只要不是那无法抵御的剧痛,无以解忧,唯有读书。——蒙田
5、读书须知出入法,初当求所入,终当求所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善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于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之法也。——陈善
6、在出版物越来越丰富、需要知道和学习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果不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就可能对于必须精心研习的东西,囫囵吞枣,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对于可以泛读的东西,要是采用精读的方法,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却只能吸纳进很可怜的一点。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结合得好,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读书的艺术。——秦牧
7、有人主张读什么书都要循序渐进,对每一个难关、每一句话都要搞通弄懂。我认为不能绝对化,要从实际出发,因为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读每一本书一遇到不懂的地方都要***抠,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就会像小脚老太走路那样,走走停停,举步不前,进度就太慢了。我认为读书也可以学三级跳远的方法,首先要弄懂最要紧的地方,次要的地方一时弄不懂可以跳过去。因为有些问题初看时可能不懂,但等你读完一二章后,不懂的地方可能就会清楚起来。——钱伟长
8、人生的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间接的经验主要从书本中得来。我们不可能每事亲为,所以要重视从书中得到的经验。
9、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 ——[德]考尔德
10、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英·约翰逊
1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12、一篙不可须臾缓,为学如撑水上船。 作者:邓雅声
13、不学习的人总以后悔而告终。 作者:(土耳其)谚语
14、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作者:(宋)朱熹
15、读了好书之后,应当从中得到希望、勇气和喜悦,开阔视野。—— [日]池田大作
16、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17、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8、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
19、与肝胆人工时,无字句处读书。
20、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21、书能令你找到人生的阶梯。——佚名
22、先有了毅力,而后才有了伟大的目标。
23、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佚名
24、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佚名
25、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佚名
26、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佚名
27、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28、她爱读书,晚上,她会在床上躺到深夜,如饥似渴地贪读着书。
29、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30、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学历,不是大学的学历,是读了多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就是这个道理,行万里路是阅历。——熊召政
31、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32、倘不领悟,再完美的理想也会化成泡影;倘不勤奋,再美妙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倘不实践,再广博的知识也会束之高阁。
33、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作者:伏尔泰
34、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作者:伏尔泰
35、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作者:吴梦祥
36、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作者:吴运铎
37、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38、你把所读的和已经知道的联系起来时,阅读马上变得有趣了。——[美]哈维兰
39、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使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劳馔,欲暖而惰裁衣也。作者:颜之推
40、为了实现自己的梦写而读书。
41、好书是作者留给人类的礼物。 [美]爱迪生
42、我爱书,我经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以为我眼前展开一个辽阔的世界,一个众多的海洋,一个渺茫的宇宙。——白羽
43、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明·薛瑄《念书录·体验》
44、黑发不知好学早,白首方恨念书迟。——颜真卿
45、喜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酿成喜悦的时刻。 ——[法]孟德斯鸠
46、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本身。 —— 谢觉哉
1、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2、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明·李贽《续焚书》
3、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宋·邵定《山中》
4、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唐·耿湋《咏宣州笔》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6、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7、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8、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9、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1、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12、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3、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4、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15、拳要打,字要练。
16、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17、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18、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9、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20、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21、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22、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2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24、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25、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26、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27、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28、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29、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30、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31、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32、字无百日功。
33、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4、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35、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3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37、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38、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39、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0、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41、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42、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43、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4、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45、书肇于自然。——蔡邕
46、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47、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48、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9、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50、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51、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5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53、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54、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55、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56、字怕练,马怕骑。
5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58、项穆: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
59、王羲之: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 稳
60、颜真卿: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61、欧阳询: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
62、王羲之: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63、蒋和: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
64、陈绎: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
65、王羲之: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
66、项穆: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
67、张怀瑾: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
68、王羲之: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1、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
2、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4、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5、有的书给了我许多启发,有的书令我失望,即使在那些令我失望的书面前,我还是感觉有收获。——严文井
6、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可以提供开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逛逛动物园也会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格拉索
7、书是否有文学价值,其标志是读者能否以若干不同的方式来读它。反之,色情文学之所以没有文学价值,其证据就是如果一个人试图不以求得性刺激的方式来读它,不管什么方式,比如从作为一部对读者的性幻想的心理史的角度来读它的话,它肯定会叫人厌烦死了。一威休·奥肯
8、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为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得,皆可勉而进矣。若只求之文字,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李侗
9、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银钱去教一般平民读好书,做好人。——陶行知
10、天下无无书不读之人,而有不必读之书。——顾炎武
11、在经验指导下读书,价值要大得多。因为经验是他们老师的导师。——达·芬奇
12、读一本书,要联系能够和这本书的故事、写作方法、情节内容、思想等等有关的书,触类旁通。通过这一本书,找那一本书,通过那一本书再找另一本书,你就会发现这一本书的内容可以从其他的书中找到它的历史根据,发展趋势等等,从而加深自己的理解。这样的读书方法可以促使你对一本书从前因到后果了解得非常清楚。——李准
13、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海伦凯勒
14、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人们要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就必须得不断地读书和学习。
15、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失掉人才,也不会说不该说的话。
16、活到老,学到老。——朱熹
17、为了争取未来的优美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伏契克
18、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了空气一样,无法生活。 ——科洛廖夫
19、人如何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优秀!
20、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法]孟德斯鸠
21、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 ——[德]考尔德
22、在发展完美的人格的过程中,并非全靠读书,但至少对于才智的增长,书籍无疑是最有力的工具。
23、无论在什么时候,要想摆脱令人烦恼的胡思乱想,不妨去求助于书本。书本总和蔼可亲地欢迎你。——托·富勒
24、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富兰克林
25、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答侯少府》唐· 高适
26、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27、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28、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29、感谢上帝,阿基里斯和唐吉诃德已经足够有名,这使我们得以免除阅读荷马和塞万提斯原著的劳苦。—— [法]朱尔勒纳尔
30、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 作者:黑德斯
31、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32、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能够有空停下来,能有空停下来做点闲事,读读书,听听音乐,参加点其他有趣的一些活动吧!
3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佚名
34、缺乏信仰的学问不仅不能提高人,甚至把人降到低级动物的水平。
35、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王贞白
36、预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蒲松龄
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38、人具上资而意理疏莽,即上资无用;人具中才而心思缜密,即中才有用;能通几何之学,缜密甚矣。故率天下之人而归于实用者,是或其所由之道也。——徐光启
39、读出自己的格式,成就不凡的人生。
40、我们可以由读书而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41、别忘记,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
42、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43、语言是思想的工具。马马虎虎地对待语言,那就是马马虎虎的`思想。
44、开卷有益。——王辟之
4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46、知识贵在质,不在量。
47、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
48、社会和人的灵魂都在书里。——白杨
49、书是人类奋斗史上最为不朽的硕果。
50、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51、刚才正方说,读书有益,我并不赞同。如果读坏书的话,那么也有益吗?我们之所以读好书,是想从好书里面学习一点东西。
52、饭可以一不吃,觉可以一不睡,书不可以一不读。
53、人们都说现在决定未来,其实真正地是未来决定现在。
5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佚名
55、读书能使人充实,否则须欺世有术。讨论能使人机智,否则须天生聪颖。笔记能使人准确,否则须记忆特强。四二三世界读书日,告诫朋友要读书,还要会读书,否则无知而显有知。
56、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57、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区思想才行。
58、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59、子孙再多,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生来一副奴才命。子孙不读书,等于生就一堆废物。
60、读书的真谛,就是通过读书使你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读出真理,读出自己,读出乐,读出趣,读出雅,读出妙,读出一个自己的世界。
6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63、想念年少时光。生活中只有上学读书,和即使是无疾而终依旧向往的爱情,在那个被书本和小纸条湮没的时日里,不会因现实的任何残酷而畏惧爱情。我爱你,只因为你是你。——马思纯
64、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作者:考尔德
65、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66、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67、读书方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68、人多读书则识进,且能自见瑕疵,故终身都无足处。 ——佚名
69、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玖书之法也。――陈善
70、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
71、读好书就是登上人生路上的第一步。
72、书籍是朋友,虽不热情,却很忠实。
73、书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74、书籍激昂了我的伶俐和心灵,它辅佐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假如没有它们,我就会灭顶在那内里,会被愚笨和鄙陋的对象呛住。
75、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力糊口的担任者。——钦宁格
76、一本书像一艘船,教育我们从狭獈的处所,驶向糊口的无限辽阔的海洋。——凯勒
77、念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78、念书是魂灵的壮游,随时可发明名山巨川奇迹胜景深林幽谷奇花异卉。——法郎士
79、常识是引导人生到光亮与真实地步的灯烛。——李大钊
80、念书之法无它,惟是埋头虚心,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81、各类蠢事,在天天阅念书的影响下,似乎在火上一样,徐徐溶化。
82、念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3、念书恰似登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念书恰似耕种,汗水流得多,收获更饱满。 ——臧克家
84、不爬高卑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85、读书要用批驳的目光,要取其英华,去其糟粕。 ——邓拓
86、审慎和勤奋带来好运,勤勉是好运之母。
87、鸟儿因翅膀而自由遨游,鲜花因芳香而瑰丽,校园因文明而将越发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