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正文

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时间:2025-08-03 12:46:57

1. 吾善养浩然之气。 作者:孟子

2.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作者:(清)金缨

3.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作者:(明)钱琦

4. 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作者:歌德

5. 人之有礼,忧鱼之有水矣。 作者:葛洪

6. 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作者:贝多芬

7.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作者:歌德

8. 教养中寄寓着极大的向往——对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战胜一切的向往。 作者:阿诺德

9. 假如自负,虚荣心或愤怒使儿童失去了恐怖,或者使他不听恐怖心的劝告,这种心理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消除掉,应该使他稍稍考虑一下,降低火气,三思而后行,看看眼前的事值不值得冒险。 作者:洛克

10. 君子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地,而声流于四方万里之外。 作者:(元)欧阳玄

11. 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作者:(清)金缨

12. 当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时候,他就应当与大言不惭和骄揉造作之间保持等距离,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扭捏取宠。 作者:雨果

13. 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作者:培根

14. 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作者:庄子

15.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作者:颜元

16. 礼也者,犹体也。 作者:《太平御览》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作者:(战国)屈原

18. 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作者:弗兰西斯·培根

19. 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作者:塞缪尔·约翰逊

20.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作者:(春秋)孔丘

21.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作者:《论语》

22.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作者:《养正遗规》

23. 不要从特殊的行动中去估量一个人的美德,而应从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去观察。 作者:帕斯卡

24.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 作者:亚里士多德

25. 礼节太繁,执意把过分的,别人受不了感到愚蠢,惭愧的礼节强加给别人,这种情形看起来与其说是尊重人家,还不如说是嘲弄人家。 作者:洛克

26. 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 作者:卢梭

27. 习惯没有法律那样明智,可它们往往更盛行。 作者:狄斯累利

28. 反躬自省和沉思默想只会充实我们的头脑。 作者:巴尔扎克

29. 目之见也借于照,心之智也借于理。 作者:《吕氏春秋》(汉)王克

30. 知识必需用礼貌来装饰并抚平他在世间的道路,没有它们,知识就像一颗硕大而粗糙的钻石,为了好奇与它实质上的价值而收置在树里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后却更为珍贵。 作者:查里德菲尔

31. 为了使儿童具有自信,获得一点点与人相处的技能,就去牺牲他的天真,让他和那些没有教养的邪恶的孩子交往,这是很不对的;刚毅自主的品性的主要用途是为保持他的德行。男孩子有了与人交接的机会,没有不能学得镇定的,只要时间够。 作者:洛克

32. 圣人不是如同蘑菇,经一阵雷雨之后,就能从山土里钻出来的。也不是可以经一班门徒或和一系一派一党的人,于短促的时间所能捧起来的。圣人纵有超凡脱俗的个性,有出众超群的天才,有勤勉刻苦的修养,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与精神。又须一些志同道合的信徒的辅佐与继成之力。 作者:老宣

33.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作者:(清)曾国藩

34. 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作者:《格言联璧》

35. 一种天性的粗暴,使得一个人对别人没有礼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倾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和,使他尊敬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作者:洛克

36.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作者:培根

37. 正已而不求于人。 作者:礼记

38.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作者:《格言联璧》

39.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 作者:洛克

40. 思想(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作者:特赖因

41. 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作者:朱熹

42. 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作者:吴兢

43. 任何事物都不如习惯那样强有力。 作者:奥维德

44.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作者:卢梭

45. 但改吾过,毋议人非。 作者:(清)陈确

46.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作者:孟子

47. 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 作者:切斯特菲尔德

48. 养心莫善于寡欲。 作者:孟子

49.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作者:(明)吕坤

50. 教养就是习惯于从最美好的事物中得到满足而且知道为什么。 作者:范戴克

51. 爽口食多偏生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作者:《增广贤文》

52.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作者:诗经

53. 一个人应当有良好的礼貌来突出他特有的天性。人人都喜欢出人头地,但这不应当引起别人的讨厌。 作者:歌德

54.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作者:左传

55.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作者:《格言联璧》

56.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作者:高尔基

57. 百川有余水,大海无满波。器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 作者:(唐)孟郊

58.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

59. 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 作者:夸美纽斯

60. 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作者:(战国)孟轲

61. 习惯十倍于自然。 作者:威灵顿

62.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63. 淡泊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和一种气度,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忘志。 作者:报摘

64.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心杂念。直道:率直地为人。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作者:包拯

65.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作者:朱熹

66.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 作者:贾谊

67. 欲理会七尺,先理会方寸;欲理会六合,先理会一腔。 作者:《格言壁联》

68. 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真正的品质。 作者:理查德·斯蒂尔

69.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作者:莎士比亚

70.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作者:张居正

71.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作者:朱熹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3、玉不磨砻难作器,人非问学岂成贤。——薛瑄《薛文清公集·示胜子》

4、问事弥多,而见弥博。——王充《论衡·书解》

5、我的努力

6、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7、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8、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9、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郑燮《题随猎诗草花间诗草》

10、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1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有学问的应当注意经验,以经验擅长的应当注重学问所教的方法。——培根

1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4、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措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礼记·中庸》

15、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16、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

18、见识得多,经历得多,和研究得多,是学问的.三大柱石。——迪斯列里

1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0、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21、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僻。——培根

22、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2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4、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汤浩》

25、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26、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2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28、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29、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30、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培根

3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32、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33、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陆机

34、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35、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易·乾》

36、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37、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38、师以质疑,友以析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39、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40、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41、好名特为学问之累。——俞文豹《叶剑录·外集》

4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43、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阿伯拉尔

44、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刘向《说苑·建本》

&nbs

p;45、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爱迪生

46、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4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4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50、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隋书》

5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52、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5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54、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五种遗规》

见识得多,经历得多,和研究得多,是学问的三大柱石。

——(英)迪斯列里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汉]刘向《说苑·建本》

玉不磨砻难作器,人非问学岂成贤。

——[明]薛瑄《薛文清公集·示胜子》

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

——[清]陈宏谋《五种遗规》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宋]陆游《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事弥多,而见弥博。

——[汉]王充《论衡·书解》

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

——(法)阿伯拉尔

有学问的应当注意经验,以经验擅长的应当注重学问所教的方法。

——(英)培根

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清]郑燮《题随猎诗草花间诗草》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措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礼记·中庸》

师以质疑,友以析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商书·汤浩》

好名特为学问之累。

——[宋]俞文豹《叶剑录·外集》

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

——《隋书》卷三二《经藉志》

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英)培根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僻。

——(英)培根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

——《易·乾》

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

——[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