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鸡忽然向它的孩子冲去,要保护小鸡。下面我们来看看母鸡保护小鸡
【篇一:母鸡保护小鸡】
“叽叽叽,母鸡带小鸡……”
今天,我在草坪上看见一只肥美的老母鸡身后跟着一群毛绒绒的小鸡宝宝。有一只全身乌黑的小鸡可爱极了。还有几只黄色的小鸡在绿色的草地上刨刨土,捉捉虫,可好玩了。
鸡妈妈多么伟大啊!周围有一点动静,就警惕地抬起了头,四外张望,看是否有人来侵犯它的孩子。过了一会儿又恢复了平静。
找食的时候,一只小鸡离群了,我赶紧把它隔开。鸡妈妈好像在说:“这调皮的小男孩敢欺负我的小宝贝,看我怎么收拾你。”小鸡好像在说:“妈妈,妈妈快来呀!”我说:“小鸡,你别想跑!”小鸡妈妈焦急不安,可是又没有办法救小鸡,只好呆在一旁。小鸡惊恐地望着我,似乎要大哭一场,它很害怕。
老母鸡忽然向它的孩子冲去,要保护小鸡。这时妈妈说:“声宇,小心鸡妈妈来啄你,我们要爱护小动物。”我吓得不敢干了。
离群的小鸡找到了妈妈高兴不已,又高兴地找食去了。
【篇二:母鸡保护小鸡】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涠洲岛旅游。涠洲岛是个风景优美的海岛。雪白的浪花拍打着银色的沙滩,岛上芭蕉林好像绿色的海洋。海风迎面吹来,使人感到清凉、舒适。
我们去石螺口海滩玩。到了石螺口,我发现路边的芭蕉林里有一只黑母鸡,它的身后跟着一群小鸡。多数小鸡长得好像鸡妈妈,是黑色的,少数小鸡是黄色的。它们正悠闲地散步。我兴奋地向它们跑去,想跟小鸡“玩”。鸡妈妈看见了我,不住地叫,“咯咯咯”。小鸡们听到“集合令”,赶紧跑到鸡妈妈身边。鸡妈妈展开翅膀,全身的羽毛都竖起来了,好像一个大毛球。鸡妈妈把小鸡们赶到了芭蕉林里,它自己却跑在了最后面,双翅依然张开着。我追着小鸡,可是,鸡妈妈领着它们跑向芭蕉林深处。我还不死心,悄悄地接近它们,看到鸡妈妈一边用爪子刨土,一边低声地“咕咕”着,一定是在教育小鸡们要注意安全。小鸡们“唧唧”着,好像在说:“知道了,知道了!”。鸡妈妈一发现我,就马上带着小鸡们跑开。
我失望地走回妈妈身边,妈妈说:“哎呀!你把它们吓坏啦!”我只好远远地看着母鸡和小鸡消失的方向。
母鸡多爱小鸡啊!
【篇三:母鸡保护小鸡】
奶奶家的两只母鸡孵出了好几只可爱的小鸡!
它们可是鸡妈妈辛辛苦苦孵了整整三个星期,才孵出来的`鸡宝宝!听奶奶说,把两个妈妈的孩子放在一起,它们就会立刻打起来,真是“不团结”。有一次晚上睡觉时,奶奶把其中的一只小鸡放错了窝,它们就一直叫个不停,打来打去,看来它们跟人一样,也会想念自己的妈妈,离不开妈妈。
它们出生才四五天,就会吃,会喝,还会走路了。身体小小的,只有拳头般大小,全身毛茸茸的,好像一个个小毛线球。它们可爱极了,母鸡走到哪,它们就跟到哪。母鸡吃东西,它们也吃东西,真好像一个个“小跟班”。它们吃东西的样子滑稽极了,又尖又小的嘴叼着小米一个劲的甩来甩去。
看着这些顽皮可爱的小鸡,我真想抱抱它们!刚伸出手,母鸡就用翅膀牢牢地盖住小鸡,冲上来啄我。眼中闪着凶恶的神情,好好像要跟我拼命似的。小鸡们“叽叽”叫个不停,仿佛被吓着了,一个劲地往母鸡翅膀里钻。我也被母鸡吓了一跳,连忙缩回手,心想:母爱的力量可真大呀!
我想,有这么慈爱、勇敢的妈妈,小鸡们一定会茁壮成长的!
1.鸡儿不吃无工之食
2.不管讲鸡讲鸭,我只讲鹅
3.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
4.三更灯火五更鸡
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6.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7.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8.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9.手无缚鸡之力
10.杀鸡焉用牛刀
11.落汤鸡
12.菱角磨作鸡头
13.鸡蛋碰石头
动物歇后语大全(鸡)
鸡蛋走路——滚蛋
鸡蛋下山——滚蛋
锅里的鸡——难飞
鸡毛上天——轻飘
炸蠕斗公鸡——玩命
鸭子改鸡——磨嘴皮
屠夫杀鸡——难不住
铁公鸡——一毛不拔
瞎猫抓鸡——死不丢
蟒蛇进鸡窝——完蛋
蚂蚁碰上鸡——活该
马尾拴鸡蛋——难缠
骆驼进鸡窝——没门
老牛钻鸡窝——没门
老母鸡生疮——毛病
鸡捉耗子——乱套
鸡衔骨头——替狗累
鸡子儿下坡——滚蛋
鸡碰蜈蚣——死对头
鸡毛掸子——尽招灰
鸡孵鸭子——白忙活
鸡蛋掉油缸——圆滑
鸡蛋炒韭黄——色货
鸡蛋里淌水——坏蛋
肥鸡饨汤——油水多
臭鸡蛋——不甩不行
笼里捉鸡——十拿九稳
野猫进宅——鸡犬不宁
野鸡生蛋——藏头露尾
鸭子孵小鸡——白忙活
野鸡戴皮帽——冒充鹰
小鸡的爪子——闲不住
小鸡吃食——点头哈腰
蜈蚣遇公鸡——命难逃
小鸡踩键盘——乱弹琴
问客杀鸡——虚情假意
山鸡娶凤凰——不般配
史进偷鸡——祸从口出
牛鼎烹鸡——大材小用
木头鸡儿——呆头呆脑
冷水烫鸡——一毛不拔
锦鸡扑火——自取灭亡
鸡腿煮豆腐——一勺烩
鸡毛性子——一点就着
鸡毛搁秤盘——没分量
鸡毛点灯——十有九空
鸡毛炒韭菜——乱糟糟
鸡毛落水——毫无反响
饿汉啃鸡头——卡壳
钝刀子杀鸡——靠手劲
碓窝里放鸡蛋——求稳
堵住笼子抓鸡——稳拿
等公鸡下蛋——没指望
吃鸡下巴——爱搭嘴
吃鸡蛋不拿钱——混蛋
扁担上搁鸡蛋——好险
抱窝鸡带崽——可忙啦
报晓的公鸡——叫得早
半夜鸡叫——乱时辰
拿着凤凰当鸡卖——贵贱不分
野猫钻到鸡笼里——凶多吉少
拾到鸡毛当令箭——少见多怪
杀鸡的.刀子——派不上大用场
鸡窝门口贴对联——小题大做
鸡随鸡,狗随狗——臭味相投
鸡肠子上刮膏——没多大油水
老母鸡跳进药材铺——自找苦吃
鸡蛋炒鸭蛋——各自打散;混蛋
鸡窝里飞出金风凰——异想天开
鸡屎蚊子打哈欠——好大的气魄
鸡吃黄鼠狼——怪事一桩;怪事
花公鸡上舞台——光显自己漂亮
绸子包鸡笼——外面好看里面空
出锅的烧鸡——窝着脖子别着腿
倒背手看鸡窝——不简单(捡蛋)
逼公鸡下蛋——故意刁难;办不到
鸡公头上的肉——大小是个官(冠)
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板凳上放鸡蛋——不可靠;好险;危险
附:歇后语的由来
由来
歇後语是熟语的一种,相对於成语、谚语而言,用字比较通俗、口语化,富有鲜明、生动、活泼的特点,有时语带相关,更添几分幽默,因此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我们除可以把歇後语视作一种文字游戏外,也能从歇後语看出我们的生活文化。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文化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有时也称作「俏皮话」。最初的歇後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後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後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後来的歇後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歇後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