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卷有益。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5、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6、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8、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读书贵在坚持,一曝而十寒。
12、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13、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14、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1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7、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1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1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0、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21、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2、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2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24、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25、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
26、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27、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28、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29、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 约翰森
30、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 章学诚
3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32、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3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34、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3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36、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3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3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3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4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4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4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4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4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4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4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49、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5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5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5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53、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54、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5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56、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5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5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59、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60、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61、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朱德
6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63、学习本无底,前进莫旁徨。——报摘
64、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泰戈尔
65、学习有两忌,自高和自狭。——书摘
66、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67、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凯德
68、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张海迪
69、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70、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71、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培根
72、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
73、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74、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雪莱
75、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76、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史密斯
77、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培根
78、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加里宁
79、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80、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81、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列宁
82、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
83、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84、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陈景润
85、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86、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黯淡之时刻。——格里尔
87、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88、只要还有什么东西不知道,就永远应当学习。——小塞涅卡
89、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萧楚女
90、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9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92、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93、在学习上做一眼勤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吴晗
94、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9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96、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华罗庚
97、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98、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99、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100、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101、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102、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103、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巴尔扎克
104、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105、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06、丈夫不报国,终为愚***。——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107、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0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109、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 坤《呻吟语•应务》
11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 备
11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
113、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114、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初中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初中语文名言名句2
一、友谊篇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 维<<渭城曲>>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 永<<凤栖梧>>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10、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1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1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望天门山>>
二、道德品行篇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秋词>>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学而>>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10、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11、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14、满招损,谦受益。
1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纱>>
16、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宋?苏轼<<衡论>>
三、爱国爱民篇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示儿>>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四、 思乡篇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2、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清?袁牧<<随园诗话>>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4、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唐?白居易<<长相思>>
五、 壮志篇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厦门行>>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已亥杂记>>
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红楼梦>>
4、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 翰<<凉州词>>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 巢<<不第后赋菊>>
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六、 劝学篇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学而>>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论语?学记>>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
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七、诚信篇
1、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 言必信,行必果。
5、人无信不立,友无信不挚,家无信不睦,校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
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八、写景篇
1. 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5.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9.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0.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苏轼<<食荔枝二首>>
1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索,洪波涌起。
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九、哲理篇
1、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唐?韩愈<<原道>>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战国?屈原<<卜居>>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鹊楼>>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2、蓬生麻间,不扶自直。 汉?王允<<论衡>>
1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苏麟<<断句>>
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初中语文名言名句3
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卖炭翁内心矛盾——衣单体寒苦与天寒炭价高的矛盾。
唐白居易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农夫内心矛盾。
唐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运用比喻,抓住色彩,描绘出春天的江南万紫千红的绚丽景色。
唐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比喻和谐音展示了恋人间生死相伴的真情,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现多用来赞颂追求事业者的奉献精神。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问答的形式表现词人内心满腔的愁苦之情。将抽象的愁化作形象的春水,比喻绝妙。
宋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伤感,惋惜中又有点欣喜和安慰之情,也体现诗人的惜春情怀以及对昔日人的怀念。乃全篇妙笔。
宋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看着西风中萧瑟的菊花,联想到自己孤苦的处境,涌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将人瘦与菊花相比,突出相思之苦。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花自喻,以赞花诉心曲,表明自己将继续奋斗,为国效力的志向。
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句之意境集中在“悠然”二字上,写出了庐山的静穆高远,体现了全诗归复自然的宗旨,表达出诗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初中语文名言名句4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写洞庭湖秋水高涨之景,突出其辽阔,也激起诗人立志为官报国的情怀。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波撼”衬托洞庭湖的澎湃动荡,写出湖水的浩淼和磅礴气势。
宋范仲淹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上写边塞荒凉萧瑟之景,气势雄浑,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充满萧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唐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情景结合,用拟人手法写夕晖、流水,暗示思妇失望而凝愁含恨。
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以设问句式,昂扬的激情,尽抒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之情。
唐李贺南园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高挂开国功臣的画像,睹像抒怀,作者以设问句式,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既写景又写事,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燕昭王筑造黄金台来招贤之典,写出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也反映了作者舍己报国的志向。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描写禅房环境的幽深。成语“曲径通幽”出自本句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作者身心融进宗教氛围,以余音衬寂静,以禅磬净心灵,抒发隐逸情趣。成语“万籁俱寂”出自本句。
顾炎武的名言1
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2、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顾炎武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顾炎武
5、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
6、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顾炎武
7、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盖无廉则无新不取,无耻则无新不为。不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顾炎武
8、官多则乱,将多则乱——顾炎武
9、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顾炎武
10、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顾炎武
11、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顾炎武
12、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
13、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顾炎武
14、君子之学,死而后已。——顾炎武
15、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顾炎武
16、犯天下之不韪。——顾炎武
17、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
18、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顾炎武
19、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顾炎武
20、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
顾炎武的名言2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顾炎武的名言警句大全
1、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日知录》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3、 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顾炎武
4、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顾炎武 《精卫·万事有不平》
5、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
6、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顾炎武
7、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顾炎武 《顾炎武诗选》
8、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9、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10、 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 《日知录》
11、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
12、 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
13、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顾炎武
14、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15、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空。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志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顾炎武 《精卫》
16、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与友人书》
17、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顾炎武
18、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顾炎武 《日知录·卷十七·廉耻》
19、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
20、 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顾炎武
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 臣、肉食者谋 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
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7月15日,是苏州昆山人。顾炎武本名为绛,字为忠清。但是因为极为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的品格,从而改名为顾炎武,字为宁人,并且还自己署名为蒋佣山,而被读书人尊称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在年少之时就十分用工,在读书方面,更是刻苦学习经世致用之道,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在昆山受到了清军的侵犯时,他立即投笔从戎,参加当时的抗清义军,一同抗击外来侵略者,保卫家园的和平。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从而导致抗争失败,最后只能在南北一带漫游,且于1682年2月15日,卒于曲沃。
后人将顾炎武的遗骨运回他的故居,也就是江苏省昆山市,并且在昆山专门为顾炎武建立了墓园。在墓园当中,设有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顾炎武起居生活区等等,为后人详细了解顾炎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顾炎武不仅仅拥有极高的爱国情怀,深受后人的崇敬与爱戴。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直到今日,同样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他曾著有《军制论》、《形式论》等等,‘对后世管理政府与企业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顾炎武的故事
顾炎武,生于明朝1613年,对于国家的典制、天文和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成为一代宗师,后又开创了清代朴学风气,著作了很多悲伤壮观的诗句。
其代表作有《日知录》、《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的辗转反侧的,自幼开始勤奋学习,14岁取得诸生资格,14岁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总是落榜。27岁时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1641年祖父顾绍芾病故,1643年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后,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把复明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但还未到南京就职,南京就被清兵占领,后又两次反清均败露。
在这样战火年间事情,家族风波也不断。为争夺财产,顾炎武的堂叔和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相勾结,经洗劫及纵火焚烧,又遇叶方恒企图加害自己,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
顾炎武1653年率众结社抗清活动最终败露,1654年牢狱之灾,1657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1682年在山西友人家上马失足,而一病不起,最后辞逝。
顾炎武手不释书
顾炎武,生于明朝1613.7.15,死于清朝1682.2.15,是横跨两朝的杰出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为清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对于天文仪象、河漕、典制、郡邑掌故研究,并精通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晚年自己开创了清代朴学风气,著作了很多以悲伤壮观的诗句。
顾炎武的名言3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5、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6、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7、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8、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9、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10、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11、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13、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1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5、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的名言4
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3、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7、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10、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11、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12、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13、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14、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15、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