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
2、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不要回避苦恼和困难,挺起身来向它挑战,进而克服它.池田大作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2、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3、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0、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5、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2、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6、做人的道理:心思要细,志气要大,心智要圆,行动要方,才能要多,事情要少!
47、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5、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5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3、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64、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66、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7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1、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1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9、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2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4、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3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6、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3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8、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4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0、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5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5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5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54、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5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5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1、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6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6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6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67、将欲取之,必先之。
6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6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2、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4、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7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8、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79、曲则全,枉则直。
8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