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今年40岁,个子不是很高,身材胖胖的,脸上总带着憨厚的笑容。他常常教育我要“施以爱心,不图回报”。他说这是自己做人的原则。
记得,那是2008年5月28日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纤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不久,学校大队部决定在周六去中山六路颐高广场举行“爱心募捐”活动,要求同学们踊跃参加。我赶快到老师那里报名。
回到家里,我心里忐忑不安,因为先前答应爸爸周六帮他看守店铺。我冒着挨骂的.赌钱险吞吞吐吐的把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非担没有骂我,还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现在正是你奉献爱心的时候。周六宁愿关店也要让你去参加这次活动。”
爸爸沉思了片刻,说:“我今天晚上要做150个“爱心徽章”,给你参加这边活动。“150个?”我大吃一惊,“那可是要花费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呀,况且还要消费许多材料呢?”巴巴望着窗外,再也没有说话了。
那天晚上,爸爸并没有像平常那样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而是在工作房里埋头苦干。工作房很狭窄,空气不流通,又闷又热。工作房里面只有一张我“淘汰”出来的小书桌,桌上有一台老式电脑,旁边有一站小台灯。桌子的右边摆放着简易的徽章机。椅子的后面是一把修了很多次的旧风扇。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他忙着设计图案,配色,打印,加工······忙的不可开交。不久他的背心湿了一大片,额头上,脖子上都冒出黄豆般大小的汗珠,擦汗的毛巾也湿了。
我做完作业后,就上床睡觉,而爸爸还在灯下工作。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来到工作室一看,只见爸爸趴在桌子睡着了。望着桌上的小篮子摆满的爱心徽章,我的眼睛湿润了。
此时此刻,我的耳边又响起爸爸说的那句话,“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帮助。回想那一件事,让我受益匪浅。
那天正下着小雨,景物也变得朦朦胧胧。我走路回家,在一个街道转角处,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很快,我就被他吸引住了。他是多么可爱啊!穿着一件黑白相间的毛衣,和一条背带牛仔裤,胖胖圆圆的脸蛋红扑扑的,小小的`手掌里拿着一块蛋糕,脸上有着灿烂的笑容,时不时的还笑出声来。我看着他,心想:他真可爱呀!但是,他要去哪里呢?跟我一样吗?
那个小男孩走着走着,忽然停住了。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乞丐。这个乞丐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冷的瑟瑟发抖,饿的脸都绿了。小男孩向他投去怜悯的目光。他看看蛋糕,看看乞丐,拿不定主意,仿佛在想:这个叔叔为什么在这里呢?他好像很饿呢,我要不要把蛋糕给他呢?小男孩想了许久之后,走上前去,把蛋糕放到乞丐的手里,说:“叔叔,给你吃。”乞丐大吃一惊,等他回过神来,那个小男孩已经走远了……
我们要互相关心、帮助,就像那个小男孩一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们要记住:施以爱心,不图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