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周以前的箴铭以黄帝的《金人铭》为最有名。从金人铭载体的形式看,应该是
座右铭的`含义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铭。
详细解释
1、写在座位右边,作为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南朝梁萧统《文选·崔瑗(子玉)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南朝 梁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支遁》:“僧众百馀,常随禀学,时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铭以勗之。”白居易《<右铭>序》:“ 崔子玉 《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
2、泛指可作为格言以自励的文辞。陈毅《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面对人生的困境,很多年轻人把悟道名言:”自出生来无敌手,得道功成不强求!“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延伸:人生格言座右铭
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破釜沉舟,勇夺最先。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厚积薄发,志在必得。
6、君子力学,昼夜不息。
7、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8、力求有功,方能无过。
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0、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1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2、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13、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5、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16、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8、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2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3、十年树人,百年树木。
24、壮志未愁,一马当先。
2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2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0、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2、矢志向学,敢于胜利。
33、谟事在人,成事在天。
34、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3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6、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8、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39、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40、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4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42、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43、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44、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45、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4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47、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8、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49、所有存在都是独创。
5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关于诚信的`名言及格言1
1)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2)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3)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5)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6)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7)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8)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9)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0)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11)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12)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3)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14)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15)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关于诚信的名言及格言2
1)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战国诗人
2)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3)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汉朝经学家
4)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
5)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晋朝隐士
6)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意思是:所谓真,就是精诚的极点。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
7)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王充 《论衡·感虚篇》。 意思是: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8) 轻诺必寡信。——《老子》 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9)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到自己的心了?和朋友交往守信用了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温习了吗?”
10)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2)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
13) 诚则明(礼记)一言九鼎。——清·李绿园
14)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唐·陈子昂
15)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16) 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17) 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18)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19)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20)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孔子是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并不是天生的圣人。孔子和我们一样,也有各种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是孔子有聪明的睿智,他能超越个人的悲苦,并且为芸芸众生提供转苦为乐。转悲为喜的积极态度。
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5.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7.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8.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翻译】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9.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1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2.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13.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14.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15.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翻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24、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语录:《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