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2.庆云光矣,周道昌矣。
3.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4.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5.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6.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7.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8.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9.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10.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11.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12.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13.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无为空自老,含叹负生平。
14.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15.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
16.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17.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1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9.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20.非我天子,庆云谁昌。
21.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22.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23.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24.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25.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阳彩皆阴翳,亲友尽暌违。
26.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27.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28.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29.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30.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31.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32.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33.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34.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35.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36.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陈子昂名言
37.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38.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39.朅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
40.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41.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42.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43.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44.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
45.昆仑元气,实生庆云。
46.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47.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48.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49.美人岂遐旷,之子乃前贤。良辰在何许,白日屡颓迁。
50.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51.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52.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53.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宿梦感颜色,若与白云期。
54.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55.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56.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
57.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58.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59.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60.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61.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62.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
63.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64.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
65.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66.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67.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68.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沧洲今何在,华发旅边城。
69.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70.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71.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72.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
73.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74.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宁。
75.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76.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77.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78.赤螭媚其彩,婉娈苍梧泉。昔者琅琊子,躬耕亦慨然
79.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80.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富有人生哲理的演讲稿1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人生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怎样度过短暂的人生?给永恒的人生应留下些什么?这是每个人应该回答的课题。人生的道路固然有阳光,大道,花香,但也有险关,急流,冰霜。应该怎样走?我们的前辈和同辈人中,已有人做出了正确的答案。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短暂而有风险的的生命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每个的人生其实都是耀眼夺目,春光灿烂。主要的是你怎么看待人生,对你自己人生的观念,人生的价值的理解。有的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沧桑;有的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无聊,总是想冲破他以前美好的憧憬;有的认为自己的人生如同朝露一滴一滴的积累而成为滋润万物的元素,对自己的人生一直怀着一种执着的追求,好像就是他从小怀着的一份梦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无数次,而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生活的路虽然不平,但心是平的,用心去填平那生活的路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导航器。要学会谦让,学会关爱,要学会用一种博爱的心胸去对待宇宙的一切。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它是关于人生本质、目的、价值、意义和道路等诸多观念的总和。人生观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观念上的反映,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的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友谊观、生死观等。
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人生就是这样,面对种种选择,有的人选择了勇敢,有的人选择了懦弱;有的人选择了伟大,有的人选择了渺小;有的人选择了高尚,有的人选择了卑劣。从个人角度来说,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作为客体,人对社会尽义务作贡献具有社会价值。作为主体,在改造社会自然的过程中,又要实现自身价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从表面上看似乎只强调社会价值的实现,实际上在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的同时自身价值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在物质上特别在精神上得到了足够的满足
富有人生哲理的演讲稿2
大家好!我演讲的哲理故事是《眼睛最值钱》。
我喜欢假日的时候去逛古董市场,因为会遇上许多古董的行家,偶尔也会遇到自己喜欢的宝物。
日子久了以后,认识了一些卖古董的摊贩和一些古董的收藏家,我逐渐发现到,买古董的人比卖古董的还要内行,有许多卖古董的人甚至对古董一无所知,只把它当成一般的货物。
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一个卖壶的小贩摊子上,看到时大彬的仿制茗壶,时大彬是中国明朝最伟大的紫砂壶作者。眼前那一把壶虽是仿制品,却做得十分精美。
“多少钱?”我问。
“三千元。”小贩说。
“假的也卖这么贵。”
“什么假的?当然是真的啦!”
“时大彬是谁,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了,这一把是他亲手卖给我的。”小贩面不改色地说。
对于这样的古董摊贩,我们只有无言以对了。
因此,买古董的人,眼里只有古董,价钱是不太在乎的,卖古董的人,眼里只有金钱,他们才不在乎古董的价值。
例如一个明朝宣德的香炉,古董商是五千元批到的,他只要一万元就会卖,才不管那香炉的好坏,真正懂宣德香炉的人以一万元买到,可能一转手就以五十万元卖出了。
有一次,我和一个买古董的人蹲在小摊前看一尊魏晋的铜佛,他突然严肃地对我说:“说真的,我们的眼睛最值钱!”
“为什么?”
他说:“因为只有眼睛才能辨认真假、判别年代、分出美丑,所以,买古董的人,要先锻炼自己的眼睛,有了好眼睛,就不会受骗上当了。”
“我们的眼睛最值钱”这句话讲得真好,别人花十万才能买到的古董,我们花一万就买到了,我们那一次的眼光,价值正是九万。还有什么古董比这个更值钱呢?
因此,我们去逛古董商场,是对眼睛的一种学习。我喜欢台湾话把古董商说成是“古物商”,把古董摊子叫做“古物堆”,我们去找古董,正是在古物堆的破铜烂铁中寻找我们失落的那一对值钱的眼睛。
生活也是这样子的,我们在凡俗的生活中追寻更永恒的价值,不也是在找回那失落的眼睛吗?
只要找到值钱的眼睛不只能找到最好的古物,也可以进而见及生命的真相了。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去拜在一位师父的门下,希望师父教他认识人生的真相。
师父只教他洒扫、泡茶、接待宾客,闲暇的时候就用来静心,并观看这个世界。
弟子过几天就会问师父:“师父呀!您什么时候才能教我人生的真相呢?”
又过了一阵子,弟子更着急了,问师父:“师父呀!你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告诉我人生的真相呢?”
师父被问烦了,拿一个石头交给他,对他说:“你拿这个石头到菜市场去估价,只要了解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
在菜市场里,有两个人想买这个石头。有一个人出价十元,另一个出价二十元,第一个是要买回去做秤锤,第二个是要买回去做砚台。
弟子把石头带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这个石头有人出价二十元。”
师父叫他把石头带到卖玉石的市场去,只要了解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
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到五十万元,因为那石头看起来非常稀有。
弟子把石头带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这个石头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五十万。”
师父:“好!现在你把这石头带到钻石市场去,只要估量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
弟子欣喜若狂地跑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听钻石市场人说,这是一块最完美的钻石,有人开价五千万呢!”
师父说:“没错!这是最完美的钻石,可是只有用钻石的眼睛才能看见它的价值。你每天追着我问:什么才是人生的真相,用菜市场的眼睛、玉石市场的眼睛,和钻石市场的眼睛看到的人生真相都是不同的,你到底想用什么的眼睛来了解人生呢?你要先锻炼的是钻石眼睛,而不是不断的追问呀!”
弟子听了,就心开意解地开悟了。
我们大部分的人,穷尽一生在奔驰追求,希望寻找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物,却很少有人了解,我们的眼睛才是最有价值的。
有价值的眼睛看见了山,山就有了价值。
有价值的眼睛看见了海,海就有了价值。
有价值的眼睛看见了阳光,阳光就有了价值,因此禅师才说:“日照一隅,也是国宝。”
太阳所照耀到的每一个角落,都像国宝一样的珍贵,这种深刻的见解,只有好眼睛的人才能体会呀!
富有人生哲理的演讲稿3
大家好!我演讲的哲理故事是《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伤害》。
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所不同的是,张仪毕业的时候,师兄苏秦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人物了。他凭借出众的才华,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游说六国,形成合纵的局面,与秦国抗衡,名震天下。
刚走出校门的张仪,也想凭自己的能力自谋职业,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绝不会在苏秦之下。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几个月过去,工作依然无着落。无奈之下,他想到了自己“大腕级”的师兄苏秦。于是,他前往赵国,呈上自己的名帖,请求拜见苏秦。张仪想苏秦无论如何肯定会看在师父的面上给自己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吧。
苏秦听说张仪要来投奔自己,就一直以公务繁忙为借口,不肯接见张仪。张仪的心里很不舒服,年轻气盛的他本打算转身走人,但转念又一想,也许师兄是真忙吧,再说自己是有求于人啊,他就耐心地坚持下来继续等。
过了几天,苏秦终于接见了张仪。可是让张仪没有想到的是,苏秦不仅没给他满意的工作,还安排他跟下人住在一起,送给他的食物也是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这还不算,苏秦还多次当着众人的面,责备张仪说:“凭你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要靠朋友举荐才能有一份工作,像你这样的人不值得我录用!”然后,毫不留情地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投奔苏秦,本想从中得到点好处,不料反被羞辱,自然十分愤怒。于是,他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出人头地,让苏秦为侮辱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当时的六国,都已经在苏秦的势力范围之内,肯定容不下自己了。张仪想来想去,决定投奔秦国,因为只有秦国能对赵国构成威胁。
苏秦的一个门人听说张仪要到秦国去,就自告奋勇地要追随他。这个门人似乎十分富有,赠送了很多金钱、财物和车马给张仪。张仪问他这样做的目的,他说:“张先生是成大事的人,我是在为将来投资啊。有朝一日张先生有权有势了,我也能跟着享受荣华富贵。”张仪听了,十分感动。最后,在这位门人的帮助下,张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秦国,见到了秦惠王。
由于当时六国的合纵力量强大,让秦国很是忌惮,但秦惠王又苦于无破解之策,张仪的到来自然让他十分高兴,尤其是张仪破解六国合纵的连横大计更是让秦惠王喜出望外,张仪很快便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后来,秦惠王采用了张仪的策略,加上张仪冒着生命危险到六国游说,瓦解合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苏秦苦心经营的六国合纵被秦国瓦解了。
张仪很得意,功成名就的他有些飘飘然。他觉得十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可以出一口被苏秦羞辱的恶气了。然而,让张仪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时,一直陪在他身边的那位门人却向他提出辞行。张仪十分不解,说:“靠您的帮助,我才有今天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那位门人说:“这一切都是苏秦先生安排的,他曾经说过,您的才能远在他之上,所以当初要是给了你一份舒适的工作,可能你就会丧失了奋斗之心,从而使你失去展示才华的机会,流于平庸了。因此,他才故意羞辱你,激发起你的斗志。”
张仪听了门人的话,才明白师兄苏秦的良苦用心,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精心设置的.局。是啊,如果没有当初的那番羞辱,也许就不会有他今天的成就。原来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伤害。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富有人生哲理的演讲稿4
大家好!我演讲的哲理故事是《刀尖上盛开智慧》。
朱元璋这人,可不像别的皇帝那样少有大志。他很可怜,小时候,父母双亡,到处乞讨;乞讨不下去了,又去皇觉寺当一介小沙弥,木鱼经卷,阿弥陀佛。
最后,沙弥也当不成了,就木鱼一扔,佛经一烧,拿起屠刀,开始革命。
几十年的刀光剑影,几十年的血雨腥风,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朱元璋的企业做大了,自己也弄把老板椅,往宫殿上一摆,朝上一坐,建立明朝,当了皇帝。
当了皇帝,那感觉特爽,特舒服,也特得意。尤其看到满朝大臣,顶礼膜拜,连称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高兴得险些血压升高。当然,得意归得意,仍得压在心中,仍得一脸庄重:皇帝,得有皇帝的样儿,不能张狂。
这样憋,是能把人憋疯的。
朱皇帝终于选择了个时机,将内心的得意,狠狠地释放了一把。
那次,是去看一座未完成的宫殿。到了宫门,朱元璋手一挥,告诉警卫,都别跟着,我自己进去随便转转。于是,扔下警卫员们,背着手,走进了宫殿。
显然,宫殿还没修好,但也快竣工了。宫殿很高大,很富丽,很堂皇,朱皇帝看了,很爽气。
朱元璋一高兴,就想起自己打江山的事,两种得意摞在一块,更加得意。左右看看,警卫没来,自己一人,就捋着胡须,得意地自言自语:“我本来拿着刀子沿江剽掠,只想安安稳稳当个强盗,没想到,一不小心,竟弄出这么大的家业。”说完,忍不住嘎嘎嘎大笑一阵。
笑完,终究不放心,抬头一看,脸色煞白。
原来,果然有人。
那个人,是个老头,就骑在宫殿梁间,正在涂漆,显然是个漆匠。此时,他目不斜视,正在聚精会神于手中的工作。朱元璋的话,他好像没听见。
朱元璋眼睛里,笑意没有了,射出白亮亮的光,刀子一样。他想,自己今天说的话,要是传出去,不等于自己承认自己的土匪出身,百姓知道今天这事,该如何看自己;大臣知道后,该如何看待自己。
朱元璋这家伙,杀个人,于他而言,犹如碾死一只蚂蚁,他的那些大功臣,哪一个不是他举起刀咔嚓咔嚓排头砍过去的,又哪里在乎一个老头子?于是,他抬起头,对着梁上喊:“哎,那位,你下来。”
上面的人仍没朝下望,一心一意,继续着手里的活儿。
朱元璋脸上的肉颤了两下,放大声音,对着上面大喊:“你下来。”
那人仍忙着刷漆,理也不理。
宫外的警卫们听到喊声,都跑进来,对着梁上大喊:“老头子,圣上让你下来。”众人的嗓门,犹如炸雷,老头听清了,慢慢溜下来,问:“喊什么?”
大家说:“圣上叫你。”
老头点点头,忙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道:“臣人老耳聋,没听清圣上呼唤,望恕死罪。”
朱元璋听了,寡白的脸色和缓下来,心里一阵轻松,人一轻松,态度就好了,呵呵大笑,望望左右道:“如此高龄,如此辛劳,理应奖赏。”让人拿来二十两银子,赏给老人,摆出一副亲民的样子。内心里,却长长吁了口气:这样个聋子,能听清什么?
老人接过银子,忙叩头称谢,起身后慢慢出了宫门,擦了把汗,也暗暗嘘了口气。只有他知道,朱元璋的话,他听了个十足十,一句不落。也只有他知道,自己一点儿也不聋,耳聪目明。他更明白,今天,自己等于是在刀尖下钻过来的,捡了一条命。
老人是装聋,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富有人生哲理的演讲稿5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处处是"考场"》。
歌曲《游戏人间》唱道:何不游戏人间,管它虚度多少岁月。在他们认为,人生是可以随意对待的。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这是一种玩世不恭、不认真对待人生的错误态度。因为生活告诉我们:人生处处是考场,我们应积极地面对每一场考试。 人生处处是考场。在成长过程中,不知要遇到多少不寻常的考试。期中考试、期终考试、中考、高考......这些文化考试,仅仅是为了检验我们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情况的手段。诚然,我们要认真谨慎对待,以便我们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但对人生道路上的考试,有人却疏忽了。他们持游戏人间的态度,认为人生之路漫长,不大把挥霍,怎么消耗得完或者认为人生之路多烦恼,今日不醉何时醉这种态度是对人生的怠慢。他们用"我拿青春赌明天"做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的遁词,用"赌"作为对待明天、对待人生的信条,浑浑噩噩过一生。所以,在人生的答卷上,他们留下了萧洒尽失的一笔;在人生的考场上,他们留下了风采全无的狼狈相。波兰有一句谚语:有两种生活,一种是腐烂,一种是燃烧。他们选择了前者。 但是,在生活中却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后者。他们深切地体会到: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就意味着战斗。因为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人的一生不能虚度,不能碌碌无为,马克思顽强地工作着,最后坐在写字台前溘然长逝;鲁迅在1936年10月19日逝世的前三天还写了《因太炎先生想起的二三事》;竺可桢在生命垂危之际,还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记录当天的气温。他们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在燃烧着、战斗着。在人生的考场上,他们只争朝夕;在生命的长河中,他们有效地利用了每一分、每一秒。人生,并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光明灿烂,余晖永存人间。游戏人间者选择了腐烂,而古今中外的奋进者选择了燃烧。人生的考场上,一样的试题,交上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答卷!
人生处处是考场,从你成为社会学意义的"人"的那一天,这些考试就已开始。命运之神会给你几张空白的试卷,他告诉你:"做好它,充实你生命的每一页;做完它,直到你生命的终点。"
人生的舞台是多姿多彩的,处处都布满了考场,不要轻易忽视那些十分简单的小事情,也不要对那些举手之劳就可以完成的小事就报以无所谓的态度,因为"自己"才是主宰人生命运的主人。我前几天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报道感慨颇深,留给我更多的是收获。 一家日资公司的销售部招聘一位职员,很多人参加了这次招聘,经过多次的筛选,最后就剩下3个人,他们都是具有优秀的学识和很好的外表条件,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公司通知这3个人,聘用录取谁得由公司讨论后决定最后结果,几天后,其中的一位在电子邮箱里收到了这家公司人事部发过来的一封信,内容是:非常抱歉,您落选了。但我们很欣赏您的气质、学识,由于招聘名额有限,实是割爱之举,公司以后若有招聘必会优先通知您,另外为了感谢您对本公司的信任,还随信寄去本公司产品的优惠券一份,祝您开心。当她收到电子邮件那一刻,知道自己落选了非常伤心,但又为外资的诚意所感动,两天后,她收到了一份优惠券。她很感动,顺手花了2分钟的时间用电子邮件给那家公司发了一个简短的感谢信。一个星期以后,她收到了日资公司的电话,说经过日方的会议讨论,她已正式录用为该公司的职员,后来她才明白这竟然就是公司的最后考题。公司也给其他2个人同样发了电子邮件和公司产品的优惠券一份,但是回信感谢的只有她一个,她能成功胜出,缘于她只不过多花两分钟的时间感谢。
人生处处是考场,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考试,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从中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和才华。人生处处是考场,它不断警戒着你去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记住,生活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考试,愿你走得坚定,走得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富有人生哲理的演讲稿6
大家好!
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则管理寓言。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很棒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盖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三个石匠,虽然做着同一样工作,人生的境界却不可同日而语。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为权的,其毕生目标是“囊括四野,并吞八荒”;有为利的,终生目标是“封妻荫子,金银满箱”;有为名的,不惜“一将功成万骨枯”;有求财的,哪怕“人为财亡,鸟为食亡”;也有为情爱的,上天入地死死生生觅知己。
当然,也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慷慨忠歌和“替天行道,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更有“天下为公、立党为公、一心为公”的豁达胸怀。
没有目标,你就会感到空虚和无聊。要谋求成功和幸福,我们的人生就不能没有一个目标。目标对于成功,犹如空气对于生命,没有目标的人不可能成功。
如果一艘轮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就会在海上打转,直到把燃料用完,仍然到达不了岸边。事实上,它所用掉的燃料,已足以使它来往于大海两岸好几次。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舵的轮船。
你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确定的目标。同样,你应该首先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才能把自己造就成那样的有用之才。目标会使你胸怀远大的抱负;目标会在你失败时赋予你再去尝试的勇气;目标会使你不断向前奋进;目标会使你避免倒退,不再为过去担忧;目标会使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统一。
1953年,美国哈佛大学曾对当时的应届毕业生做过一次调查,询问他们是否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书面计划,结果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学生有肯定的答复。20年后,研究者再次访问了当年接受调查的毕业生,结果发现那些有明确目标及计划的百分之三的学生,在二十年后他们不论在事业成就、快乐及幸福程度上都高于其他人。尤其甚者,这百分之三的人的财富总和,居然大于另外百分之九十七的所有学生的财富总和,而这,就是设定目标的力量。
一个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现代社会,常说人生目标在于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那么什么是自我价值,它又如何体现呢?有人说,自我价值体现在一种成就感,是一种自我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幸福感。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很幸福。那么我们就要问自己,什么时候我们会产生成就感呢?
毫无疑问,当我们的工作得到肯定时是最有成就感,最幸福的时刻。不管是谁都不会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在座的个位也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谁都想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当我们落后于人时,是不会有什么幸福感的。那么我们自我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认为我们大家应该立足于实际,制定出本实的人生目标。作为一名业务员,你可以把业务扩大,成为全公司销售额最大、资金回笼最快的;作为一名保管员,你可以成为全仓库发货最快、差错最少的人;作为一名营业员,你可以是全药店服务态度最好、最优秀的营业员。每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必然性,而我们要做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必然中创造出许多偶然的闪光点,我觉得这些的闪光点就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体现。
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书定分》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4、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6、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7、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审。——韩非《韩非子》
8、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9、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10、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1、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2、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13、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14、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5、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18、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19、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20、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2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韩非子》
2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23、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24、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25、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2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27、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2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29、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30、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32、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33、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3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35、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3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37、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38、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9、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40、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41、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42、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4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4、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45、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6、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7、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48、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49、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50、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51、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韩非子有度》
5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韩非子有度》
53、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54、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55、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56、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5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58、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59、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60、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史记·循吏列传》
61、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62、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6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64、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65、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66、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6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6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69、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70、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71、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72、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7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74、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75、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76、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77、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78、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79、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80、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81、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82、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84、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85、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86、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87、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88、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89、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90、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91、不以私害法,则治。——商鞅《商君书修权》
92、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9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孟子离娄上》
94、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95、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96、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97、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98、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99、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00、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