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尴尬是仍然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才会有的反应。《与神对话》
2.感觉是灵魂的语言,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就看你对它的感觉如何。《与神对话》
3.关系的目标是去确定你愿意“暴露”你自己的哪个部分,而非你能够虏获和抓住别人的哪个部分……然而关系的目标并非请别人来让你变得完满,而是请别人来分享你的.完满。《与神对话》
4.假如你不能成为礼物,请不要进入别人的生活。《与神对话2》
5.没有期待的过你的生活──没有要求明确结果的需要──那才是自由。那才是如神似的。《与神对话》
6.你对某件事物的经验和感受代表着你对该事物的实际本能和认识。《与神对话》
7.你永远走你的路,同时允许别人走他们的路就可以了。《与神对话》
8.怕是收缩、封闭、攫取、跑开、隐藏、独吞、伤害的能量。爱是扩张、开放、赠送、停留、敞开、分享、治疗的能量。《与神对话》
9.如果不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礼物,就不要走进别人的生活。《与神对话》
10.如果你愿意听,我将会与你说话。如果你愿意邀请我,我将会来找你。到时我将会让你看到,我一直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神对话》
11.所有大师的秘密是别再改变心意,不停地选择相同的东西。《与神对话2》
12.有人说我赠予你自由的意志,然而这些人也宣称,如果你不遵从我,我将会把你打入地狱。《与神对话》
13.有时候,你不得不跳出你自己,然后才能找回你自己。有时候,你必须不再盯着你自己,然后才能看清你自己。《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14.智慧是知识的运用。知识是会过时的。而智慧则是终生的。《与神对话2》
这是一场简洁、明了、率直的对话。问答之中的这些答案,很有可能会颠覆你向来对于神、钱、性、爱以及许多其它事务的看法。假如你曾经困惑于神是否真的能够听到你的心声、是否真的能够给予你帮助、是否真的关心你在乎你、你的这些天问是否真的会得到答案、甚至是否真的有这么个神……
内容简介
与其说《与神对话:献给青少年》是一本神学著作,不如说这是一本哲学著作。一部和孩子们谈论有关讨厌学校、讨厌作业、讨厌父母、恋爱、工作、人生、交友、亲人故世、 烟酒等等所有青少年都会面对的问题的哲学书。向孩子们展示阳光灿烂、积极向上的正面的人生哲学。
《与神对话:献给青少年》的作者尼尔·唐纳德·沃尔什,曾是电台主播、报纸记者和主编,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关和市场营销公司。正当事业蒸蒸日上,突然的车祸和失败的婚姻使他跌到了人生的谷底,快要50岁时,居然不得不过着餐风宿露、以捡易拉罐维生的日子。在人生的最低谷,他在自己的
篇一:潘麟
【潘麟语录】老师,你刚才讲啥呢?我没听懂。 在当下是一个极难的状态。过去的放不下,未来的想抓取,总是心猿意马,什么都想留,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追求,极尽各种方式算计,是没有办法做到活在当下。做不到,那就不叫修行。
修行是什么意思?修行就是以最快的方式放下万缘,活在当下,就是《瑜伽经》里第一节经文的第一句话——“现在”。到了“现在”了,我们才能够开始教授瑜伽;没有放下万缘是没有办法教授瑜伽的。成为瑜伽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可以教授瑜伽的,更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可以学习瑜伽的。具备放下万缘的人才可以开始接受导师的瑜伽教导,否则即使听了这些教授也接不住。因为,你的状态不到,心猿意马的`内心狂奔了几个小时以后才突然缓过神来说:“老师,你刚才讲啥呢?我没听懂。”
所以,修行第一件事就是收心,把心收回来,学会活在当下。达到这种状态,我们才能够教授瑜伽。
篇二:《活在当下》
一、 提到的相关书籍
芭芭拉·安吉丽思《爱是一切的答案》《男人都该知道女人的秘密》《女人都该知道男人的秘密》、张德芬《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翻译《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找回你的生命礼物》(克里斯多福·孟)《修炼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丽)、《一念之转》(拜伦·凯蒂,史蒂芬·米切尔著,周玲莹译)、《宽恕就是爱》(保罗·费里尼著,周玲莹译)、《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著,万源一译)、《绝望中遇见梅尔达》(张章成)、《爱的功课—李思坤的身心灵地图》、《仁慈的吸引力》(皮耶罗·费鲁奇著,席玉萍译)、《一步一莲花》(一行禅师)、《嗜快成瘾》(塔希)、《均衡之境》、《与狼同行的女人》(亚斯迪)、《腹中火》(柯殷)、《犹太法典》
二、 读书笔录
1. 我们每天把各种食物以最快的速度塞进嘴里,同时可能还在闲谈、思考事情或是看电视。这样不但对食物的味道没什么感觉,甚至还会影响消化。我们以同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我们的生命,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执着于对未来的幻想中,我们看起来经历了生命的过程,实际上却错过了它。
2. 身为作者,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知道,最有效的自我
发掘过程,始终是先静默,并倾听静默,然后写下我所听到的;而所有透过我的笔端刻书在纸上的文字,我总是第一个受益者。
注:用文字来发觉内心
3. 起初,我想进大学想得要死;
随后,我巴不得赶快大学毕业好开始工作;
接着,我想结婚,想有个小孩又想得要命;
再来,我又巴望小孩快点长大去上学,好让我回去上班; 之后,我每天想退休想得要死;
现在,我真的快死了??
忽然间,我明白了,我一直忘了如何去活。
——无名氏 注:一生,我们所追逐的,到底是什么?
4. 我们为事业做准备,为休假做准备,为周末做准备,为退休做准备——总括起来,我们其实在为生命终了做准备。
5. 我们一向重量不重质,只在乎不断的活动所带来的刺激,对实质问题则不闻不问。我们倡议外在的成就来论断别人或自己,却忘记自己在本质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6. 我很得意,我很满足,可是我不快乐。
7. 我擅长行动,却对如何单纯地活着极不在行。这么多年来,我满心相信:只要能达到愿望,我一定会很快乐。如今,我拥有了从前向往的东西,但也明白:就算获得再多,我也不
会快乐;如果我现在觉得不够,那么永远也不会够。
8. 生命的意义只能从当下去寻找。逝者已矣,来者不可追,如果我们不追求当下,就永远探触不到生命的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