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_
(4)温故而知新 新: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
(6)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 斯:________
(7)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________
(8)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名著《论语》的封面弄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7.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8.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12.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3.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2)是以谓之“文”也( )
15.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 以 谓 之 “文” 也
(2)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16.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7.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8.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dǔ
2.(1)同“悦”,愉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诚信 (4)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5)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疑惑 (6)往、离去 这,指河水 (7)胳膊 (8)坚定
3.D(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5.(1)儒家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弄破了,原谅我好吗?
7.(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8.(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13.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14.(1)什么 (2)因此
15.(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6.(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7.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8.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初一
一、《〈论语〉十二章》
(一).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4、 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三、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此书为西汉淮南王__________________编著。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出自于此。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⑷此独以跛之故(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本文是一则______(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词阅读
(一)、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
(二)、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
篇名 作者 出处 体裁
《观沧海》 白居易 《全元散曲》 元曲
《如梦令》 马致远 《乐府诗集》 古体诗
《天净沙 秋思》 王湾 《漱玉词》 五律
《钱塘湖春行》 曹操 《白氏长庆集》 词
《次北固山下》 李清照 《全唐诗》 七律
(四)、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五)、阅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_____体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___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以________字统领全篇,先写________景,然后写_______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这是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之作。
6.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0.诗题中的人日指的是哪月哪日?从诗文中找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出对思发在花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说自己在花丛前面萌生了回乡的想法。
B.是说自己在花开以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C.是说自己思乡之情随春天到来而萌生了。
D.是说自己回乡的心愿在春天里变得强烈起来了。
12.从诗的内容看,作者人在何方?所思之处又在何方?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文诗词名句背诵检测练习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
4.《论语》的论读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书。
5.创建会议在舒城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6.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7.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
8.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9.《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__。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是是 。
10.《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1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
《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
1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1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 。
1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 。
1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
1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19.《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20.《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2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2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23..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2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 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25.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 ,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27.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 。
2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
2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30.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 , 。
31.《泊秦淮》一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32.朱熹在《观书有感》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33.晏殊《浣溪沙》中的 , 。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一语文暑假作业:文言文专练,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2、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3、从心所欲:和随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
4、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
5、疏食饮水:吃吃粗粮,喝冷水。(在上文中不小心打错了)
6、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7、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
8、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9、逝者如夫: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
10、匹夫不可夺志:男子汉不可被夺去志气。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一个有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会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做事,我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忠诚?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我都温习了吗?”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 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