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欧阳修的家训格言 正文

欧阳修的家训格言

时间:2025-05-19 07:15:31

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3、如果说,读书是在奠定人生的基石,在梳理人生的羽毛,那么,实践,就是在构建人生的厅堂,历练人生的翅膀。是不是,人生经过了实践,才能真正矗立、飞翔在天地之间。

4、学习是入门知识,创新是出门知识。

5、读书之处,不可久坐闲谈。——申居郧《西岩赘语》

6、读书趋简要,害说去杂冗。——欧阳修《选焦千子秀才》

7、书之论事,昭如日月。——《尚书》

8、最富有之人是有知识,最可贵的之人是有精神。

9、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10、学习名人是方法,点亮自己是目的。

11、读好书,以不读坏书为条件。因为生命是短暂的,而时间和精力又是有限的。——叔本华

12、读书,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13、中国书和西洋书,在内容和形式上虽有很大差别,但中西爱书家的趣味趋向,他们的搜集范围,有些地方都不谋而合,殊途同归……中国藏书家对于一本纸墨精良,字大如钱的宋椠精本摩挲不忍释手的醉心神往情形,恰如西洋藏书家对哥顿堡的四十二行本《圣经》,反复数着行数,用鼻嗅着羊皮纸的古香气一再点头赞叹的情形一般。文化本是没国界的,中西爱书家的趣味相同正不是偶然的事。——叶灵凤

14、书这东西,本来就起到助产作用,促进分娩,使分娩顺利,至于产生什么,助产士是不负这个责任的。——赫尔岑

15、培养读书习惯,训练思考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技术,熟悉社会准则的框框,打下哲学基础,这些都是未来的领导人从学习活动一开始,而且一辈子都必须继续不断地致力去做的事情。——理查德·尼克松

16、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王鸣盛

17、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它抄下来。这段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梁启超

18、在读书时就把所读的书分为五类:即"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资考之书"。——唐甄

19、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陆游

2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一诸葛亮

21、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有精神。——郑板桥

22、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董其昌

23、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24、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

25、"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读书如同一位位先哲圣人促膝谈心。大义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畏的鲁迅说:"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更有那视死如归、凛然就义的君子谭嗣同,对你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6、凡事须三思而行,在困难中找出路。

27、活到老,学到老。——朱熹

28、心胸坦荡,意志坚强;经常运动,锻炼身体;起居有时,饮食节制;养花读书,修养心性。——张学良

29、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巴金

30、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英]培根

31、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 亚里斯提卜

32、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赵恒

33、如果不学习,那将会落后于人。

34、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35、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

36、无论在什么时候,要想摆脱令人烦恼的胡思乱想,不妨去求助于书本。书本总和蔼可亲地欢迎你。——托·富勒

37、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现实世界的灯,愚蠢的行为是光和现实世界的障碍,是生命发展的障碍。

38、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39、有些人读书为了思考 这是少数人;有些人为了写作 这很普遍;有些人为了谈论 这是绝大多数人。—— [英]c·c·科尔顿

40、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列宁——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41、读书治学,只有苦功,而无捷径。——刘叶秋

42、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朱熹

43、死读书者,和读死书者,都是社会的白痴。

44、我认为,下个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

45、一道好题的价值之一在于它能产生其他一些好题。——波利亚

46、读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47、韦编三绝。——司马迁

48、书,获之为胜,弃之为殇。——佚名

49、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一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本才行。

50、不读书,不掌握新知识,不提高自己的知识,靠吃老本潇潇洒洒过日子,是旧时代不少靠某种机遇发财致富的生意人的心态。如今已经不可取了。

51、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以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5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53、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

54、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法国)笛卡尔

55、简历是供人筛选给予你面试机会用的,所以不管写什么,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优点。在校的学习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学习的能力。——唐骏

56、卵石臻于完美,在于水的载歌载舞;鲜花笑靥连连,在于阳光的体贴入微;精神日渐成熟,在于知识的耳濡目染。世界读书日到了,拿起书本快乐阅读吧,让精神的花园一片灿然。

57、当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时,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58、整日忧心,青年学子不再读书,他的忧愁,后来证明没有白费他们都习惯,抬头四十五度,仰望天际想你的时候,你会不会也刚好正在想我。——几米

59、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60、人人都想培养美国最聪慧的孩子,而不是全面调教得最好和心情最舒畅的孩子。

6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作者:刘向

62、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63、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64、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65、日日走,能行万里路;时时学,能读万卷书。——谚语

66、读古诗,读现代诗,是亲近母语、培养对母语的感情的最好方式。汉语的优美,通过诗歌的语言、韵律和意境,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心灵。我们不该忽略诗歌的这种特殊的教化功能。因此,儿童文学和语文教学两者要打通。——金波

67、纵观中外历史上的每一个个名人,无不与读书有关。就个人而言,读书是一个人汲取知识进步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读书,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肖克凡

68、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周

69、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作者:伏尔泰

70、不读书,世界和纸一样单薄。读书,让你看得见自己,看得见别人,看得见未来。

71、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72、"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73、念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本身需要的对象。——易卜生

74、养子莫徒使;先教勤念书。——《春联集锦》

75、书籍——今世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76、外韧之味,久则可厌;念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77、重要的不是常识的数量,而是常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许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对象。

78、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伤。——布莱克

79、常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80、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本身引到深处的对象,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脑子承担过重和会把本身诱离要点的一切。

81、功夫给我们履历,读书给我们常识。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82、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来日诰日下之大道。 ——蒲松龄

83、和书的缘分就像谈爱情,越是遭到砍伐杀戮,越是发展得猖獗,热烈。——舒婷

84、念书是至乐的事。——林语堂

85、做人诚为本,干事实为基。

No.1 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No.2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No.3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No.4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No.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No.6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No.7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No.8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No.9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No.10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作者:《神童诗·劝学》

No.11 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No.12 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No.13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No.14 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No.15 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No.16 读书,人才更加像人。——严文井

No.17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No.18 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

No.19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No.20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No.21 开卷有益。——赵光义

No.22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No.2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No.2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No.25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No.26 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 作者:《对联集锦》

No.27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No.28 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葛洪

No.29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No.30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No.3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No.32 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使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劳馔,欲暖而惰裁衣也。——颜之推

No.33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No.34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 克

No.35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对联集锦》

No.36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No.37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No.38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No.39 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No.40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No.41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No.4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No.43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No.44 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

No.45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No.46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No.47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No.48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No.49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No.50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No.51 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徐干

No.52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

No.53 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No.54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No.55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No.56 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No.57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No.58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No.59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No.60 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马克思

No.61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No.62 图书的作用,甚至在古代就已经被挪威和瑞典人一诺尔曼人一所肯定了。他们认定,他们的鲁恩(北欧古金石文字)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卢伯克

No.63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No.64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No.65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No.66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No.67 谁游乐无度,谁就没有功夫学习。——谚语

No.68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No.69 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盖亚斯(壳牌石油策划经理)

No.7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No.71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No.72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No.73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No.7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No.75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No.76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No.77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No.78 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彭兆荪

No.79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No.80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No.81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No.82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No.83 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No.84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No.85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No.86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No.87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神童诗·劝学》

No.88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No.89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No.90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家训家风家规手抄报

家训家风家规手抄报

家训家风家规手抄报

诸葛亮《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戒子书》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颜氏家训》经典语句

婚姻勿贪势家。

巧伪不如拙诚。

父不慈则子不孝。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父母威严而有慧,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也。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称《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经典语句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岳母刺字

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画荻教子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黄香温席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早逝,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夏天天气热,每天晚上他都先给父亲扇枕席,以便父亲安歇;冬天天气寒冷,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九岁的孩童能这样懂得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护,他上书朝廷申报,批准黄香为孝廉,黄香由此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

六尺巷

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待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今天的我们礼让,和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