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乐于助人事迹材料【篇一】
8月30日,中通成都双流公司营业厅内掌声不断,四川双流棠湖宾馆员工余让安手拄拐杖、拖着还未完全愈合的双腿,向中通救人快递员谭xx送上“车祸无情人有情,乐于助人显真情”的锦旗并再三表示感谢。
2014年6月13日下午,大雨,余让安像往常一样去上班,却不幸在途中遭遇车祸。一辆疾行中的电动车挂到他的雨衣,车辆的惯性导致余让安重重摔到了地上,一时无法动弹。心急如焚的余让安不断试图向过往的行人求助,但是10分钟过去了却无人上前。此时天越来越黑,雨也越下越大,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长时间无法动弹、血液不流通,余让安明显感觉到大腿越来越麻……
危急关头,送件路经此地的中通双流公司业务员谭成攀向他伸出了援手。只见他把电瓶车停在路边,一个箭步就冲到了余让安面前,二话不说立刻扶起余让安,并帮助其拨打了求救电话。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谭成攀一直没有离开,不时询问余让安的情况,直到安全地把他送上救护车。
经医院检查,他的左腿粉碎性骨折,并及时接受了手术治疗。万分感激的余让安在休养了一段时间后,亲自上门对谭成攀进行当面道谢,并送来了“车祸无情人有情,乐于助人显真情”的锦旗。
中通人谭成攀救人事迹还受到四川成都电视台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当地老百姓啧啧称赞的“正能量”。
2017乐于助人事迹材料【篇二】
他个子不高,可是身手矫捷;他貌不出众,可是领导群众都认识;他文化不高,却手掌绝活帮助驻地群众9年。他就是驻地人民群众都亲切地称之为“张师傅”的从江县消防中队战士——张军军。
张xx,男,汉族,中共党员,贵州省水城县人,1988年11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上士警衔,现任黔东南州公安消防支队从江中队装备技师。曾先后荣获“优秀士兵”、 “三等功”、“训练标兵”、“优秀班长”、“十佳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装备技师”等荣誉。
说起他“张师傅”的由来,还得从他下到连队那一年说起。2007年3月,张军军分到了从江中队,他和所有的新兵一样,下连队后,忙于适应、忙于学习,掌握各项灭火、抢险救援技能,熟悉各种装备器材。而他又和别的新兵不一样,几次出警到农村,看到群众房屋被大量烧毁,老百姓受灾场景深深烙在他心里。在营区,有一个仓库,那里堆满的都是机动泵,张军军好奇地问他的班长,这些机器放在这干什么,为什么不发到村里边?班长告诉他,这些都是坏了的机器,因为从江没有维修机动泵的地方,各乡镇都送到这,等厂家工作人员过来修理。一些村寨消防基础设施差,正因为消防机动泵坏了得不到及时维修,发生火灾后没有消防机动泵抽水灭火,导致发生火烧连营,损失惨重。他望着那一台台的机器,心里就在想,厂家隔得那么远,几时才能下来维修一次?况且农村的防火形势尤为严峻,我是不是在这方面能老百姓做点什么?
也是从那时候起,战友们发现,张军军有事没事不是搬弄着队里的消防机动泵,就是津津有味的看着机动泵的.说明书。一台报废的机动泵,张军军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经过坚持不懈的自学摸索,张军军基本上掌握了机动泵的工作原理、机器构造。他边学边修、边修边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打电话给厂家售后咨询,或者求助中队文书从网上下载资料来学习。每次只要有厂家工作人员来中队维修机器的时候,他就跟着学,不断地问,并作好笔记。
经过不懈的努力,张军军修理机动泵的本事不仅达到听声音就知道是什么故障水平,而且修理技术达到了“手到病除”的地步。
“消防队有能修机动泵的师傅了!”张军军修理机动泵的消息不径而走,乡亲们纷纷把损坏了的机动泵送到县消防中队请张军军帮忙修理。
“大冷天的,机油都把他的手给咬烂了,他还不停地修理这些机动泵。”
就这样,张军军除了训练、执勤外,又多了一份任务——义务修理机动泵。
据统计,入伍9年以来,他义务为群众维修的机动泵就有1000多台次,为做好从江县21个乡镇广大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节省了将近60万元。
从江县21个乡镇共有769台机动泵,几乎每天都有机器损坏。张军军同志说,平均一年下来,至少维修120台左右的机动泵。
每年进入冬季防火季节,为确保农村消防安全,减少群众负担。他还主动请缨,带着工具箱深入全县21个乡镇开展机动泵巡检活动。面对存在的问题机子,只要经他调试,就得知问题所在,也都能一一解决,还热心的教授向村民机动泵的保养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这让村民们对他是竖指称赞,都亲切的叫他“张师傅”。
只要他一段时间不下乡,就会有乡镇干部或村民打电话到大队问:“怎么张师傅这段时间不来了,我们这有机子出问题了,请他下来看看。”
“张师傅修的又快又好,而且不收修理费,机动泵坏了我们都拿给他修。”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支书陈跃明说。
大队领导下乡镇时,乡镇干部说得最多的是:“只要听说张师傅休假了,我们心都是慌的。”
据统计,光算成本费用,张军军同志一年下来就可以为驻地老百姓节省6万余元的维修费,9年下来就是54万多元。在这些数字背后,更多的是他的坚持,是他的付出。
不论多苦,多累,人民群众的一声“谢谢”,就是给他最大的慰藉,而他却说得最多的一句:“这不算啥,这是我应该做的。”
问起入伍9年来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说:“驻地人民平安无事,少一些灾难,多一份幸福祥和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也正是这样,他长期恪守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人生格言,不骄不躁,努力做好百姓的“张师傅”,红门的好卫士。
时间还在继续,红门 “张师傅”助人为乐的脚步也还在继续……
初中学雷锋手抄报
初中学雷锋手抄报
初中学雷锋手抄报
【雷锋的故事】
1960年1月8日,雷锋和新战士们一起,乘火车来到营口车站。这时,月台上锣鼓喧天,口号阵阵。新战士一走下火车,团首长和老战士们就立刻迎上来,热情握手,问寒问暖,争抢背包……
雷锋被编入运输连手工艺新兵排,不久军事训练便开始了。
雷锋所在班的班长是个扎实、苦干的战士。他看雷锋个子小,力气不足,担心他的训练成绩。在开班务会议的时候,他提醒雷锋说:"小雷呀,咱们革命战士最讲互相帮助,你有什么困难可得吱声,别闷着。"雷锋高兴地回答:"放心吧,班长,我什么困难也不怕。"
真叫班长猜着了。练习投手榴弹,人家膀大腰园的新战士只要抓起教练弹,跑上几步,一撤手,教练弹就像燕子似的,打着旋儿飞得老远老远。可是,教练弹抓在雷锋手里,就有点沉重了。几天来,他费尽了力气,投一次,不及格,再投一次,还是不及格。班长再三向他传授动作要领,他左体会,右琢磨,整整练了一上午,胳膊甩得生疼,还是个不及格。
中午,他回到宿舍,心里十分不安。屋子里并不热,他额头上还是腾腾直冒汗。他想:一个人不及格,就影响全班的成绩,当一名国防战士,连个手榴弹都投不好,像话吗?他决定加倍苦练,把一切休息时间都搭上,达不到标准,决不罢休!他一个投来投去,一连投了几天,结果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越投越近了。这可真叫雷锋急得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
从班长的传授中,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懂得投弹投得远,全凭臂力。因此,他投一会儿手榴弹,就练一会儿单杠。手握铁杠,刺骨冰凉。管它呢,他咬咬牙,练!练!练!,直到双手磨得再也抓不住杠子了,这才抄起手来暖一暖。他的衬衣被汗水浸透了,北风吹来,寒意沁入骨髓,他都不在乎。
实弹投掷的时候,新战士们集合在靶场上,按照命令,一个接着一个,掀开手榴弹盖,投进假设的敌人碉堡。
"雷锋就位!"指导员发出命令了。
雷锋的心呀忍不住"咚咚"乱跳。最了解新战士的心情,急忙跑过来叮嘱说“可别慌,沉住气,保准成功!"指导员呢,也投来鼓励的目光,好像说:"小伙子,勇敢些,功夫是不会白练的啊!" 雷锋答应一声,拧开手榴弹盖,把小铁环套在指头上,纵身一跃,跳出了堑壕,冲过一段开阔地,猛力一甩,只听"轰"的一声,手榴弹恰好投进了"敌人"的碉堡,得了个"优秀"。
靶场上所有的人都为他祝贺。他兴奋地咧着嘴笑了。他是多么高兴啊!多少天的.苦练,终于得到了满意的成果。
【雷锋的名言】
1 .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2 .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3 . 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4 .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5 .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6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7 .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原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8 . 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9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10 .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11 .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12 .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13 .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14 .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15 .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16 .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17 . 但愿每次回忆 , 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18 .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19 . 世界上最光荣的事 ---- 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 ---- 劳动者。
20 .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乐于助人事迹材料【篇一】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不可或缺的社会正能量,这种美德也在制糖厂得到传承和弘扬。
11月24日凌晨,煮糖工段一名员工突然腰部疼痛、无法走动,需立即就医,值长向公司调度汇报情况,希望尽快派车将该名员工送往医院。在车还没到的危急之时,分蜜甲班班长朱锡清同志当机立断,提出用自己开车将该名生病员工送往医院。随后朱锡清同志向副班长、主理安排好工作,立即开着自己的车将生病员工送往中堂医院。
据悉,朱锡清同志这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表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期炼糖期间,也是在下夜班凌晨的时候,一名外包工人感到头晕不适,朱锡清同志安排好工作后,开着自己的车将该名工人及时送往中堂医院就医,并待其家人到来后才离开,回到岗位继续工作。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有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态,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帮助越来越少。朱锡清同志这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阵阵暖意,值得大家学习。助人为快乐之本,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急需帮助的时候,能主动地给予帮助,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若我们每一个人都把乐于助人列入我们的道德行为准则,社会将变得更温暖、更美好。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但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一个人做的善事可能看起来很小,可当我们社会的所有人团结起来,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乐于助人事迹材料【篇二】
他个子不高,可是身手矫捷;他貌不出众,可是领导群众都认识;他文化不高,却手掌绝活帮助驻地群众9年。他就是驻地人民群众都亲切地称之为“张师傅”的从江县消防中队战士——张军军。
张军军,男,汉族,中共党员,贵州省水城县人,1988年11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上士警衔,现任黔东南州公安消防支队从江中队装备技师。曾先后荣获“优秀士兵”、 “三等功”、“训练标兵”、“优秀班长”、“十佳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装备技师”等荣誉。
说起他“张师傅”的.由来,还得从他下到连队那一年说起。2007年3月,张军军分到了从江中队,他和所有的新兵一样,下连队后,忙于适应、忙于学习,掌握各项灭火、抢险救援技能,熟悉各种装备器材。而他又和别的新兵不一样,几次出警到农村,看到群众房屋被大量烧毁,老百姓受灾场景深深烙在他心里。在营区,有一个仓库,那里堆满的都是机动泵,张军军好奇地问他的班长,这些机器放在这干什么,为什么不发到村里边?班长告诉他,这些都是坏了的机器,因为从江没有维修机动泵的地方,各乡镇都送到这,等厂家工作人员过来修理。一些村寨消防基础设施差,正因为消防机动泵坏了得不到及时维修,发生火灾后没有消防机动泵抽水灭火,导致发生火烧连营,损失惨重。他望着那一台台的机器,心里就在想,厂家隔得那么远,几时才能下来维修一次?况且农村的防火形势尤为严峻,我是不是在这方面能老百姓做点什么?
也是从那时候起,战友们发现,张军军有事没事不是搬弄着队里的消防机动泵,就是津津有味的看着机动泵的说明书。一台报废的机动泵,张军军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经过坚持不懈的自学摸索,张军军基本上掌握了机动泵的工作原理、机器构造。他边学边修、边修边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打电话给厂家售后咨询,或者求助中队文书从网上下载资料来学习。每次只要有厂家工作人员来中队维修机器的时候,他就跟着学,不断地问,并作好笔记。
经过不懈的努力,张军军修理机动泵的本事不仅达到听声音就知道是什么故障水平,而且修理技术达到了“手到病除”的地步。
“消防队有能修机动泵的师傅了!”张军军修理机动泵的消息不径而走,乡亲们纷纷把损坏了的机动泵送到县消防中队请张军军帮忙修理。
“大冷天的,机油都把他的手给咬烂了,他还不停地修理这些机动泵。”
就这样,张军军除了训练、执勤外,又多了一份任务——义务修理机动泵。
据统计,入伍9年以来,他义务为群众维修的机动泵就有1000多台次,为做好从江县21个乡镇广大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节省了将近60万元。
从江县21个乡镇共有769台机动泵,几乎每天都有机器损坏。张军军同志说,平均一年下来,至少维修120台左右的机动泵。
每年进入冬季防火季节,为确保农村消防安全,减少群众负担。他还主动请缨,带着工具箱深入全县21个乡镇开展机动泵巡检活动。面对存在的问题机子,只要经他调试,就得知问题所在,也都能一一解决,还热心的教授向村民机动泵的保养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这让村民们对他是竖指称赞,都亲切的叫他“张师傅”。
只要他一段时间不下乡,就会有乡镇干部或村民打电话到大队问:“怎么张师傅这段时间不来了,我们这有机子出问题了,请他下来看看。”
“张师傅修的又快又好,而且不收修理费,机动泵坏了我们都拿给他修。”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支书陈跃明说。
大队领导下乡镇时,乡镇干部说得最多的是:“只要听说张师傅休假了,我们心都是慌的。”
据统计,光算成本费用,张军军同志一年下来就可以为驻地老百姓节省6万余元的维修费,9年下来就是54万多元。在这些数字背后,更多的是他的坚持,是他的付出。
不论多苦,多累,人民群众的一声“谢谢”,就是给他最大的慰藉,而他却说得最多的一句:“这不算啥,这是我应该做的。”
问起入伍9年来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说:“驻地人民平安无事,少一些灾难,多一份幸福祥和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也正是这样,他长期恪守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人生格言,不骄不躁,努力做好百姓的“张师傅”,红门的好卫士。
时间还在继续,红门 “张师傅”助人为乐的脚步也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