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姑娘道—王凤仪道德
姑娘当性如棉,以志为根,要心存众人好,身有补助力,提满家庭和乐,作一家中的贵星。这就是王老善人凤仪先生,发明姑娘立身行事的道德也。
何谓性如棉呢?盖棉之为物,具有五种好处。(一)温暖。(二)清洁。(三)柔和。(四)平等。(五)绵长。这五样。是棉花的天然善性,本来面目,由道而生,以德而化。故姑娘性当取法如之也。夫人之心性,因禀赋之不同,各有一偏。
第一是情重心热者,偏于热度太高,遇境沾着,牵恋狎爱,以情背礼,为姑娘大病。而意志淡薄者,又心寒意冷,面剑言霜,则又失之太凉,未免孤立寡和,亦非正道。
故当效法棉之不凉不热,不冰不炭,四季常春,中和可亲可敬的样子才对。况以生理学来论,性太热者,将来为媳妇后,生子多不易存,而性寒冷者,又多不易生长。此亦伦常大事,不可不省也。
第二是姑娘当意清似水,身洁如玉,不沾不染,明白自然。性、心、身,三界分明,才算得其本分。性界要无恨、怨、怒、恼、烦,的五毒。心界得去贪、瞋、痴、慢、疑,的思虑。身界要除吃、喝、穿、戴、阔,的嗜好。这谓三界清洁,这算是真正初生。必如棉之不洗不漂,不待人工,自然纯洁之天性为妙。
第三样棉的柔和性质。如水一般,随方就圆,随大随小。素位无争,圆通不着。当姑娘也当柔以养性,和以待人,不争不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为对。
第四就是当学棉花的平等性。无论贫富贵贱,贤愚闲达,士农工商,一律看待,是法平等,无分高下,乐道安仁,不计不较,存菩提心,无分别意。就是姑娘的本分。试想那棉花罢。
富人买去可以温暖,贫人买用就不温暖吗?不是的,士人做衣,可以御寒,而农人做衣,就不能御寒吗?不是的。你拿它做帽子用,顶在头上可以,你拿它做鞋子,踏于脚下也可以,这就是棉之平等善性。姑娘当效法之,以除好高骛远,嫌贫爱富,伤品离异,时髦浮荡之病症也。
第五棉有绵长善性。姑娘尤当效法。棉能拍之如并,纺之成线,绵绵永存,一贯不断,为姑娘的,立身处人,也当庸常不变,见异不迁。不能行东就西,昨是今非,亲近了不得,忽而又疏远不得了。
猫一天狗一天,哈哈,那就失了姑娘性如棉的本分啦。大家要想一想,向本身归一归,善则加勉,过则改之,存诚行持,化和如一,则道得矣。此姑娘性如棉之例也。
他若棉白似金,棉柔似水,棉立似木,棉暖似火,棉实似土,棉具金、木、水、土,五行之真阳性,而为五行之精华所聚萃。参而得之,道在是矣。人人可学之成圣成贤,岂特姑娘而已哉。
何谓志为根呢?根者固定之喻,志者八风不动之意,志为根者,即当遇利、衰、得、失、或称、讥、苦、乐之来,我则如如自在,不动不惧,若根扎于地之固定之谓耳。试想世人不为八风吹动者,十万中能有几人。若能志为根,那就是佛国的人了。
提满家者,当提满家中各人的好处,也就是心中常找众人的好处,能见众人好,我性自然好了。
身有补助力者,要殷勤不怠,侍亲助嫂,看护侄男侄女,兄嫂之愚鲁者。提倡补助之,这谓身有补漏助缺之力。
姑娘若能依此道,而身体力行之,该有何等可敬可贵呢。和乐家庭光荣门楣,岂不是一家的贵星吗。
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一定能当好媳妇,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翁婆,全家喜欢,真正是喜星临门。后来有了儿女,自然会教子成名,能为良母,老了一定会当老太太,也能兜满家,为一家的福星。
因为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欲世界好、国家好、社会好、家庭好、必从姑娘身上好。欲当好姑娘,可是必须明白姑娘道。若不明白姑娘道的,在家中好多嘴多舌,遇着嫂子或弟妹有错便跑到父母面前告诉,使嫂子生气,母亲能不生气吗?这等姑娘直接是送毒药丸给她母亲吃,母亲吃了毒药丸不知道,还说多亏姑娘告诉我,不然我怎么会知道呢?你想,这样婆媳如何能和顺?嫂子受了气,当然恨小姑。姑娘依仗母亲,嫂子则依恃丈夫,往往因着婆媳不和,连累母子也不和,间接连累父子也不和,使父母落个不慈、哥嫂落个不孝的名。一家之中,种下这种恶因,将来不定惹出偌大的祸患。母亲本来偏向姑娘,什么布角线穗啦都愿意给姑娘,这虽是些小事,可是早被嫂子暗中看得明白,口中不说,心里却不愿意,自言自语说: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姑娘,有活可不叫你姑娘做。无形中对婆母孝道上渐渐差迟,起初是心里恨,常了嘴里就说出来啦:“你指着你姑娘养你老吧。”一家不和睦的病根,就起在姑娘身上,这样能提满家吗?简直成了“踢满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及至出阁走了,哥嫂如同去了一块大病,哪能按四时八节去接送呢?!因此婆媳仇恨更深了,闹得一辈子享不着儿媳的福。这样糊涂的姑娘,在家不懂孝道,出阁哪能会尽孝道呢?因此不得翁婆的欢喜,使她母亲添上心病,终日如同在苦海地狱里一般。究竟姑娘何尝愿意她母亲受苦呢?不过因为不明白道的.缘故。考其总根,当父母的就根本不明白道,不会教训姑娘,以致自己受苦恼,姑娘也受苦恼,一生不能出苦。还有一种原因,禀性不化,决不会当姑娘;媳妇当不好,婆婆当不好,总之当姑娘的时候就错了。
姑娘为世界的源头,姑娘道讲明白了,是正本清源。所以王老善人才倡明“妇德女道”,首先办义务女学,诚得治世之本也,使天下的姑娘,皆能性如棉、志为根、能提起满家的和乐,为一家之贵星。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必能为贤妻,将来更能为良母,自然能教育子女,成为好国民。现在想要国家太平,世界大同,还得从女子身上好了起头,况现在天时世运,应该女界度世化人。出苦得乐大放光明的道运来到了。女界诸位同人或诸姑姊妹,千万注意才好。
篇二:王凤仪格言杂记
生气上火是病的根源。(生气是病的饭,上火是病的水。) 攻人短处,是给人家洗衣裳,与我何益?
护我过处,是给自己长肮脏,与人何损?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敏而好学,福何如之。 道己之过如扫除,言人之非似收赃。
记人不是,正是添己黑暗。
聚人好处,方为长己灵光。
好扬己善则德散,好隐己过则恶盈。
来得明,去得白,生财有道。
跌得倒,爬得起,处世得方。
世事多从忙里错,智慧尽由静中来。
人当失意时要往前看。生于忧患。
人当得意时要回头看。死于安乐。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每事肯吃亏的便是君子。
每事好占便宜的便是小人。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欲高门弟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花明柳媚含道意,鸢飞鱼跃见天机。
千潭有水千潭月。佛光普照。
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性圆明。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道而时习工作。 心似迎尘挂镜,不洗则生。问性当日新皈本。 道从虚心得,低心求道。
理由悟彻来,自问自答。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并集。
想自己心身,到后日置之何处?-----当定本位。 顾本来面目,在古人像个何人?-----应有实行。 口吐莲花,空谈难达佛国。-----讲道不如讲我。
身为刍狗,实行可登天堂。-----念书不如念人。 志不定,意不活,心不死,身不低,秉性难化。 佛能成,仙能修,贤能希,圣能作,虚灵自明。 兄弟和,其中自乐;子孙贤,此外何求?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于儿孙。
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昌盛者。
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
入观庭户知勤惰,一出茶汤便见妻。
父老奔驰无孝子,要知贤母看儿衣。
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诲,故不以骄败。 子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爵益高,志益下,官益大。
心益小,禄益厚,施益博。
天德只是个无我,王道只是个爱人。
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
乐与人善,虽只字片言皆为良药。
平居须寡欲养身,临大节则舍生委命。
治家须量入为出,干好事则仗义轻财。
作恶事须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
作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作恶不殃,作恶未盈,祖德未尽也,福尽必殃。 行善不祥,行善不真,宿业未了也,业清必昌。 人皆好生,凡可以生者,何不为也(修身养性)? 人皆恶死,凡可以死者,何不去也(癖气嗜好)? 一世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君子务本,本立道生。
欲赎世,先赎身。(立业。身不大同,身难入大问化。) 欲舍身,先舍秉性。(舍身办道的多,舍性了道的少。) 办道不负初心,成佛有余。
自古仙佛无他法,广生欢喜不生愁。
学、问、深、时、意、气、平。(七字圣道功行偈) 存心常悔己过,处事宜念人功。(乐和)
保我真葫芦,勿为他人动。
真道德不希高慕外,伪君子好多言躁行。 存半毫我见,难达佛国。
有一分阴私,也是后天。
善体黎庶情,是谓民之父母。
广行阴骘事,以能保我子孙。
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
默,懿和也;过默者藏奸。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
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行善) 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作德) 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竭。(当去习性) 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明。(应长天命) 大道昌明,全球受福。(大同)
至德开发,万国弭兵。(顺世)
了阴命,止宿命,即长天命。(成圣) 去习性,化秉性,即见天性。(成佛)
篇三:王凤仪老先生《不怨人》语录
不怨人
1.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
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分,不是地狱是什么?必须反过来,能领人的才能了人间债,尽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2.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过,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等于是自己服毒药。人若能反省,找着自己的不是(错误),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不会的,明白对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3. 现今的人,都因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就不乐。其实我这个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个不怨人,就能成佛。现在的精明人,都好算帐,算起来,不是后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4. “不怨人”三个字,妙到极点啦!(不怨人就是真阳土) 不生气,不上火
5. 我常研究,火逆的多吐血,气逆的多吐食。要能行道、明道,气火就都消了。
6. 上火是“龙吟”,生气是“虎啸”,人能降伏住气火,才能成道。
有人惹你,你别生气,若是生气,气往下行变成寒;有事逼你,
你别着急,若是着急,火往上行变为热。寒热都会伤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气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龙伏虎”。能降伏住,它就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7. 禀性(怒、恨、怨、恼、烦,又称气禀性)用事,鬼来当家。因为生气、上火一定害病,生病就是被鬼给打倒了!正念一生,神就来;邪念一起,鬼就到。可惜人都不肯当神,甘愿做鬼!
8. 火是由心里生的,人心一动就生火。一着急,火往上升;一动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分的人,额外的贪求,火就妄动。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着急,就不起火,该有多么轻快!
9. 动性(耍脾气)是火,心里生气,才是气。佛说“七处心灯”,我说不如掐死一头。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动,道心自灭,争贪的念头就生出来了。因争生气,因贪上火,气火攻心,整天烦恼,就是富贵,也没乐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我说把心掐死,多么省事!
找好处,认不是
10. 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为什么呢?就因为心里存的,都是别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11. 找人好处是“聚灵”,看人毛病(缺点)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人人都有好处,就是恶人,也有好处,正面找不着,从反面上找。所以我说,找好处是“暖心丸”,到处有缘,永无
苦恼。
12. 找好处是真金,要想找好处,就得以志为根,在没有丝毫的好处里,找出真好处来;在忍无可忍时,还能忍得住,就是“大义参天”。
13. 认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调五味、合五色,随方就圆。人的性子,要能炼得像水一样,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说“上善若水”。
14. 人和天地是一体,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内的事,世界没好,咱们哪能没有不是?不是(错误)到处都有,低头也是、抬头也是、睁眼也是、闭眼也是。看妻子不好是低头不是,看老人不对是抬头不是,看别人不对是睁眼不是,心里寻思别人不对是闭眼不是。依我说,有不明白的道、不会做的事,都是不是。人要能找着本分,才知道不是。人把天理丢了、道理迷了、情理亏了,才知道认不是(承认不对即自己认错)。
15. 要能把不是认真了,自然神清气爽、心平气和。
16. 认不是生智慧水,找好处生响亮金。
17. 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地狱门。
18. 认不是胜服“清凉散”,找好处胜用“暖心丸”。 五行性
19. 我所讲的“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个字代表来说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样的。
20. 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阴木,好争理是阴火,好怨人是阴土,好分辩是阴金,好烦人是阴水。
21. 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像聚宝盆似的,内里有什么,就聚什么。太上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点也不错。所以我说,好事歹事都是性子招的。
22. 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于火的争理,偏于土的欺人,偏于金的伤人,偏于水的厌人,偏于木的顶撞人。能化除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23. 阴木性人,抗上、不服人,好生怒气。怒气伤肝,头迷眼花、两臂麻木、胸膈不舒、耳鸣牙痛、瘫痪中风。
阴火性人,急躁、争理、喜虚荣、爱面子、好恨人。恨人伤心,心热心跳、失眠颠狂、音哑疔疮。
阴土性人,蠢笨蛮横,疑心重、好怨人。怨人伤脾,膨闷胀饱、腹痛吐泻、虚弱气短。
阴性金人,残忍妒忌、虚伪好辩,好恼人,恼人伤肺,气喘咳嗽,肺痨咳血。
阴水性人,愚鲁迟钝、多忧多虑,好烦人,烦人伤肾,腰腿病痛,遗精阳萎。所以说什么性,就得什么病。
24. 我说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样的。生怒气(木)便是杀;好穿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买东西少给一文钱(金)也是盗;好吃好东西(水)便是酒;说半句谎话(土)也是妄。
25. 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真(阳)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万物。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时达务,能化万物。
成语解释
【成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释】: 杵:舂米或捣衣的棒。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成语典故
【出处】: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拼音代码】: zygz
【近义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关于坚持的名人名言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佚名
2、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3、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4、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朱熹
5、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7、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伏尔泰
8、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9、有罪是符合人性的,但长期坚持不改就是魔鬼。——乔叟
10、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11、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约翰逊
12、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
13、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14、你要是爬山,就爬到底,一跌倒就会跌到深渊里。
15、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董必武
1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1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18、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19、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比阿斯
20、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坚强的意志。——英国
2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22、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莎士比亚
2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24、“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
25、坚韧是意志的最好助手。——欧洲
2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27、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佚名
2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9、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法国作家
30、人们还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错误。——歌德
31、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32、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3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生
34、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宋帆
35、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佚名
36、不放弃!决不放弃!永不放弃!——邱吉尔
3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8、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39、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英国)达尔文
40、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灰心丧气。——爱迪生
41、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托马斯·爱迪生
42、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43、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歌德,德国诗人
44、我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居里夫人
45、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古罗马诗人
46、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佚名
在高考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1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屈原列传》)
1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1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
1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1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1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19.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20.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2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6.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28.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29.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0.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3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3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3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35.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3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37.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38.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0.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4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4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4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4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4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