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
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复孜孜,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名人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
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语录大全网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叔本华
坏书如同坏朋友,能使我们堕落。--菲尔丁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普希金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读书好的谚语
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的谈话。--笛卡儿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读一书,增一智。
晓月闲移三尺剑;孤灯苦读五更书。--《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唐)李诩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对联集锦》
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1. 杨二郎说书——神聊
2. 脚夫的腿,说书的嘴——练出来的
3. 戏台上送诏书——假传圣旨
4. 文庙里卖《四书》——冒充圣人
5. 海瑞上书——为民请命
6. 瞎子进学堂——不认输(书)
7. 作家的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8. 孔夫子的手巾——包输(书)
9. 盲人读书——瞎摸
10.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11. 说书的唱大鼓——走了板
12. 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13. 过时的历书——没用处;翻不得
14. 两个秀才当文书——字字推敲
15. 蜀绣被面包小人书——话(画)里有话(画)
16.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17. 鸿雁传书——空来往
18. 捧着书本骑驴——走着瞧
19.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20.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21. 你做生意我教书——人各有志
22. 图书馆失火——自然(字燃)
23. 耗子钻进古书堆——吃老本
24. 图书馆的耗子——蚀(食)本
25. 书桌上的笔筒——粗中有细
26. 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
27. 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28.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29. 戴礼帽的偷书——明白人办糊涂事
30. 戏台子下读《四书》——闹中取静
31. 赵五娘写家书——难字当头
32. 哑子教书——难讲
33. 说书的收了三弦琴——不谈(弹)了
34. 孔夫子的箱子——净输(书)
35. 进学堂不带书——忘本
36.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37. 粪船上放书柜——臭架子;摆臭架子
38. 摩天楼上说天书——高谈阔论
39. 一本经书看到老——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40. 说书的刹板——下回分解
41.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比喻总是失败。)
42. 丰都城里说大书——鬼话连篇
43. 秀才的手巾——包输(书)
44.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45. 屎壳郎爬到书本上——冒充圣人
46. 说书的走江湖——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47. 圣人盗书——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48. 赵括徒读父书——纸上谈兵
49. 蚂蚁尿书本——识(湿)字不多
50. 图书馆的家当——尽是输(书)
51. 扫帚写家书——说大话
52. 中山狼出了书袋子——凶相毕露
53. 玉帝的手书落人间——泄露了天机
54. 灭烛看家书——公私分明
55. 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56. 扒灰头讲礼书——说里不走理
57. 资料室搬家——尽是输(书);尽输(书)
58. 玉皇大帝讲天书——空谈
59.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60. 不听曲子听评书——说的比唱的好听
61. 代别人写情书——不是真心
62.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63. 判决书做衣裳——浑身是罪
64. 远地得家书——陡增欢喜
65. 地摊上卖书(放书)——没架子
66.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有伸有缩(说)
67. 肚脐眼里藏书——满腹经文
68. 听评书流泪——替古人担忧
69. 说书的落目——替古人担忧
70.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71. 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72. 三本经书掉了两本——一本正经
73. 说书的坐板凳——能说不能行
74. 说书人刹板——要钱;且听下回分解
75. 听鼓书抹眼泪——有情人
76. 瞎子进书房——不认输(书)
77. 猪八戒读书——竟充识字的
78. 读书人当兵——能文能武
79. 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80. 独眼龙看书——斜视
81.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82.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83.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84.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85. 盲人读书——瞎摸
86. 道士念经——照本宣科
87. 读《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88. 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
89.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90.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91. 盲人读书——瞎摸
92. 猪八戒读书——竟充识字的
93. 读书人当兵——能文能武;
94. 读《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95.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96.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97. 盲人读书——瞎摸
98.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99. 耗子啃书——咬文嚼字
100.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101. 孔夫子搬家—— 尽是输(书)
102. 独眼龙看书——斜视
103.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104. 盲人读书——瞎摸
105. 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106. 独眼龙看书——斜视
107.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108.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109.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110.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111. 盲人读书——瞎摸
112. 读书人当兵——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113. 孔夫子搬家——净书(输)
114. 孔夫子夸腰刀——文武双全
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的名称是出现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有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的'时候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的意思,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形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的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的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