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读格言有感2000字 正文

读格言有感2000字

时间:2025-05-20 07:19:16

梦想的力量课文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2.认识6个生字。

学习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言,激情入文

教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板书课题:17*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自由选择五个以上下面词语,并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水井额外 水泵

攒钱捐款钻井机流泪瑞恩的井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一、二自然段。

(1)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3)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录像或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4)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我一口井,好让他有干净的水喝。

2.教师: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在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1)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

(3)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板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板书,贴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恩实现梦想的艰难。

(4)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反馈。

教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5)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

(6)自由读划出的句子,此时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指名读句子,出示:

(1)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2)听到这里,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①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梦想的力量课文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及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筹集2000块钱,三是筹集买钻井机的钱。作者是如何将这三次筹款写清楚、写具体的,这正是学生需要向作者学习的表达方法。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执著的态度并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二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本案设计从质疑课题入手,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然后通过读、思、议、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梦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有趣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归纳:

⑴ 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⑵ 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⑶ 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⑴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⑵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⑶ 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这一资料的补充,能震撼学生的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瑞恩的心。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1、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⑴ 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⑵ 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⑴ 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 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 想像:6岁孩子为地毯吸尘干两个多小时,会累成什么样?

③ 思考:要做那么多额外的家务活,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可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干了4个月。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坚持4个月时间,不怕苦,不怕累,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④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 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①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 想像: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 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

4、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过程的呢?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1、再次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激动。

2、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梦想的力量

竟有如此之大!

筹集70块钱——做额外家务活

筹集200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2、“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两个多小时里,他是怎么度过的呢?写一段话。

3、“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雨过后,邻居们去请他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得了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这省略号里还会有什么事呢?

4、你有什么梦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写一段话。

【教学建议】

本文为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读实践的。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值得反复涵泳咀嚼。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除恶向善则须靠礼仪矫正,因而特别重视后天的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其著作开篇即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自称是孔子传人,其著作也以劝学张目,表面上看只是继承儒家劝学传统,其实着眼点明显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则认为礼仪道德和知识智慧.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这种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让他站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懦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人性本恶,就要像木材一样“受绳”而变得通直,像刀剑一样“就砺”而变得锋利,性恶之人只有“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方可成为“智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学习对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远非“生而知之”者的“悦”乎其中可以比拟的。

基于人性本恶的前提,荀子十分看中学习中“功”。为使就学之功有所依凭,首倡“善假于物”练外功。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向有一技之长者学习。在荀子看来,整天苦思忧虑不如“须臾”所学,善学者必须“善假于物”。借助外物之长,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轻而易举可收登高博见、呼风彰闻之效果。借他人之“舆马”.来补己“非利足”之短而达“致千里”之目标;借外界之“舟揖”,可弥己“非能水”而收“绝江河”之功效。即使资质、禀赋平常之人,如能博取众长,聚万善于一身,能不除“恶”务尽成高尚君子乃至后天圣人吗?

这种“功”’,不能仅仅凭借外因。为使就学之功效待久稳定,还必须讲究方法,苦练内功。

荀子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凭借后天的学习才能跻身圣人之列。此别无他途。积土成山可兴风雨,积水成渊可生蛟龙,积跬步可致千里,积小流可成江海,这功夫要先练积累内功,积末技可成大艺,积散识可成大智,积小善可成大德。练好积累内功,就能“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其二,要持之以恒.练好刚韧内功。不学骐骥一跃而止步,要学驽马十驾而不舍,凭这韧功,就不会半途而废,行百里者半九十,就不会遇坚而折.遇挫而馁。其三,要咬住不放.练好专一内功。不学六跪二螯、“用心躁也”的螃蟹,乃至落得个“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的可悲下场;要学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用心一也”的蚯蚓,充分享受“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愉悦。学成圣人之身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就要远离急于事功的浮躁,练就专心致志的定力。如此外功内功兼具,练就金刚之身的功夫,就不怕再经“槁暴”反复“涂(通“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其实,人生下来犹如一张白纸,性恶性善都是主观先验之说。但荀子基于性恶而劝学,不仅对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论”起积极作用,而且在劝学的力度和深度上超过了其先师孔子,这不能不说是不幸中之大幸。

荀子的文章文采斐然,这和他善用比喻、形象说理分不开。其设喻技巧高妙,精警动人,乃至使篇中章句或演化沿用为成语,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或击节援引作格言,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本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等等。其技巧高妙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就近取譬。那“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靛青,那“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冰块,那受绳而变通直的木材,那因?而其曲中规的车轮,那就砺变锋利的刀剑,不正是司空见惯吗?那登高而招见者远,那顺风而呼闻者彰;那假舆马而至千里,那假舟揖而绝江河,不正是有目共睹吗?《劝学》中那些精妙的比喻,哪一个不是人们熟知的普通常识?但正是这些通俗明白的常识,却收到了“称名也小,取类也大”(《文心雕龙·比兴》)的效果。

多方设喻。有的单独设喻:如以中绳的直木因而成“其曲中规”的车轮、虽有槁暴不复挺的自然现象,比喻人可以凭借后天的学习改变人的资质,禀赋。有的连续设喻:如以积土成山可兴风雨、积水成渊可生蛟龙.比喻积善成德可成君子,积累散识可成大智。有的正面设喻:如以虽无锋利爪牙、强健身骨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蚯蚓,比喻资质虽差却用心专一,乃至取得超乎想像成绩的

整散结合。多方没喻不仅使《劝学》语言具体形象,精练有味,而且,随着比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以及画龙点睛的意旨揭示,形成整散相间、丰涵多变的句式,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有的短句.一宇一顿;有的长句,一气呵成;其间对偶,极见精巧;巧用对比.精辟透彻;四字排比,势不可遏;长短时间,参次错落;整散结合。韵味十足。《劝学》不仅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苏 高尔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美富兰克林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美富兰克林

书之论事,昭如日月。 《尚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北宋《颜氏家训》 颜之推

熟读唐诗三首,不会吟时也会吟。 北宋 孙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 韩愈

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唐 翁成赞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清 郑成功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 欧阳修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明 冯梦龙

人多读书则识进,且能自见瑕疵,故终身都无足处。清 王卓

社会和人的灵魂都在书里。白杨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吴运铎

我一生的嗜好,除革命以外,就是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 法 罗兰

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 英 考尔德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 菲尔丁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英 卡莱尔

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英 培根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英 波尔克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法 笛卡尔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法 孟德斯鸠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法 罗曼罗兰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俄别林斯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俄 列夫托尔斯泰

阅读这是最好的学问。 俄 普希金

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 俄 冈察洛夫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俄 赫尔岑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苏 高尔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 高尔基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法 伏尔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