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有关家庭礼仪的格言 正文

有关家庭礼仪的格言

时间:2025-05-06 14:49:32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头衔越多,礼仪越繁。英国诗人 丁尼生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礼之大本,以防乱也。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法国诗人 儒贝尔

非礼不动,非礼不言。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人之有礼,忧鱼之有水矣。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贵族重权利,百姓重礼仪。 阿奥斯汀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无论如何,一个人应永远保持有礼和穿着整齐。瑞典诗人、小说家 海登斯坦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礼仪对于人来说,就象酿酒用的酒曲,君子看重礼仪,小人轻视礼仪。蘖:酒曲,类似酿酒用的米。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曲礼》

礼致敬,不见好,迹不招尤,所谓淡而可久是也。清代文学家 陈道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美国作家 爱默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春秋孔子《论语》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义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不难有恩,而难有礼。清代医家 史典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英国哲学家 约翰洛克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英国哲学家 洛克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一切礼仪,都是为了文饰那些虚应故事的行为,言不由衷的欢迎,出尔反尔的殷勤而设立的;如果有真实的友谊,这些虚伪的形式就该一律摈弃。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旧籍于礼仪特重,记述甚繁,由今日观之,其制度大抵仅为纸上之空文,或其影响所届,止限于少数特殊阶级,似可不必讨论,此意昔贤亦有论及者矣。国学大师,历史学家 陈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英国哲学家 约翰洛克

很多人会说很得体的话,却不会说有真情实感的话。这就像是很多女人握手的时候,只把几个冰冷的手指伸过去,表面上完成了一个礼仪,但是实际上却没有传达出热情。中国当代女作家 毕淑敏

礼仪又称教养,其本质不过是在交往中对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轻视或侮蔑而已,谁能理解并接受了这点,又能同意以上所谈的规则和准则并努力去实行它们,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绅士。 英国哲学家 洛克

有关家教家风的名言一

1、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2、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3、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5、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0、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11、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2、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13、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4、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17、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8、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9、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0、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21、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2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2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4、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25、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26、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27、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28、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29、刻薄成家、骄奢淫逸,就是败家相。

30、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31、家家有本难念经,唯有开心念得通。

32、活到老学到老躺在棺材里不算巧。

33、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34、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35、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36、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37、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3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9、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40、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母的资格。

41、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42、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43、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44、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45、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46、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47、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48、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49、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正,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救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恶肆意,阴陟无益。

有关家教家风的名言二

1、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2、诚实守信,开明勤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3、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4、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5、学会放弃,懂得珍惜。关于家教家风的名言。

6、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7、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

8、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

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0、遵从父母教导,孝顺双方父母,感恩对方付出,珍惜幸福生活。

11、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15、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16、待人以真诚,

17、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18、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

19、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2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1、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2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23、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

24、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25、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时间,懂得付出。

26、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

27、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28、夫不嫌妻丑,妻莫嫌夫贫。

29、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30、 与人为善、知书达理、勤俭持家 、和睦共处 。

31、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32、人生都有双重父母,双方父母一视同仁。

33、恩义并用,相处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终身。

34、上敬下睦,夫唱妇随,勤善和美,崇善孝敬。

3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6、实爱无成见,真信须勿疑。

37、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38、家和万事兴,齐力共断金。

39、为人父母要涵养天性,懂得必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40、夫妻和睦,一家之福,简单分享,知足常乐。

41、为人父母者,要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

42、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43、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44、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45、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

46、勤俭治家,虚心治学,仁爱治德。

47、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48、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49、夫妻以爱为根,相互补漏,互不埋怨。

50、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51、“孝”字当头;“礼”字在后;“净”字压轴

52、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夫敬妻,妻敬夫,夫妻恩爱。

53、积善能裕,怀德惟宁

54、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

55、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担当是非,调和是非。

56、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

57、共同商定家庭事务,各自打理生活圈子,冷静对待琐碎矛盾,宽容接受对方缺点。

58、不管谁有错,不管面临什么灾难,无论发生何种是非,都不可外扬家丑。

59、教育孩子,全凭德行感化。不娇、不溺、不打、不骂,根据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60、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61、越努力,越幸运;越担当,越成长;越感恩,越有福报!

62、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人安家齐,子孙昌旺。

63、不怨恨子女,不打骂子女,身传言教,谆谆引导,子女的成败与父母心性德行有关,学会反思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得当。

64、一家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半无成。

65、自己事自己做,今日事今日毕,不可马虎了事,不可依赖父母,不可无故拖延。

66、家庭就餐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礼貌待客,不无视父母、长辈和客人,不边吃边玩,不浪费粮食。

67、学习工作做到学而不废、知而不厌、业而不怠、责而不贷;家庭教育做到老而不唾、童而不惯、强而不屈、弱而不欺;行为道德做到礼而不止、信而不背、伦而不悖、法而不逆。

68、做人正直,学会宽容,善待家人,学会关爱;博览群书,学会修身,尊老爱幼,学会感恩; 勤俭节约,学会珍惜,坚持锻炼,学会分享。

69、凡在童稚,读书为本。勤俭为先,兼知礼仪。及其成人,五常莫废,出则有方,入则孝悌。

70、怕贫休浪荡,爱富莫闲游。欲求身富贵,须向苦中求。

71、正人先正己,治国先治家。国泰民安乐,家和福自加。

72、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73、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74、勤俭立身之本,耕读保家之基。大福皆同天命,小富必要殷勤。

75、夫妻终身伴,结对宜相投;志同道合好,择貌非良筹。自由结婚后,偕老到白头。误会当面解,欢乐度春秋。

76、为家长者当以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临事之际,毋察察而明,毋昧昧而昏,须以量容人,常视一家如一身可也。

77、和于邻里,睦于亲切,言必择善,行必和缓,食但充口,毋贪美味,非礼勿取,量力节俭。

78、爱子宜有度,不得任其求。久而成习惯,长大不易收。导之以礼仪,督其仁德修;立志成大业,服务人民周。

79、文有承时,大学之道,格致诚正,修身为本,名曰日昇,孝弟忠信,乐礼贤亲,克明俊德,一国兴仁。

1、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3、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7、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0、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5、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6、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6、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7、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