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那传统美德格言出处和含义 正文

那传统美德格言出处和含义

时间:2025-07-14 20:09:56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7、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7、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9、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25、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27、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29、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31、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2、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5、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3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3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39、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4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4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4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4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6、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50、出淤泥而不染,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3、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4、进取乾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8、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10、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1、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2、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13、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14、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1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6、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17、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18、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19、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20、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21、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22、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2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4、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2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6、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27、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

28、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29、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30、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31、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34、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3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6、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37、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38、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39、古之学者必有师。

4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41、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42、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43、君子隆师而亲友。

4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5、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46、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47、疾学在于尊师。

48、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49、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50、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51、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52、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53、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54、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55、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56、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57、师道立则善人多。

58、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59、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

60、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61、向前吧,荡起生命之舟,不必依恋和信泊,破浪的船自会一路开放常新的花朵。

6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

63、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

6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6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67、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

68、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69、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70、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7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72、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73、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74、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75、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76、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77、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78、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7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81、脚步怎样才能不断前时?把脚印留在身后。

8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3、师者,人之模范也。

84、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85、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86、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87、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8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8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90、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9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9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93、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94、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95、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

96、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

97、若要好,问三老。

98、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99、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100、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101、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0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出处】《荀子儒效》。

【大意】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到,虽然听得很多,必定会有许多是错误的;见到了而不能理解,虽然记住了,必定会有许多是虚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虽然知识丰富,也必定会遇到困扰。

【提示】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个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因为力行不仅可以检验通过前三种途径所获得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出处】《荀子性恶》。

【大意】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寻找证明。

【提示】无论说什么话,如果想要让别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而证据往往表现出事物的关联性,所以,一定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谨于言而慎于行。

【出处】《礼记缁衣》。

【大意】说话要严谨,行动要慎重。

【提示】这句话告诫人们,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君子强学而力行。

【出处】扬雄《法言修身》。

【大意】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

【提示】强学和力行,都要求一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努力读书学习,需要有毅力钻研进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要缜密思考,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实事求是。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大意】从客观事实中去研究,得出规律。

【提示】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学,不爱虚夸。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书,遇到民间送上善本书,他都找人来誊写一遍,然后把抄好的书给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颜师古评论他这种行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书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书中所讲内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实。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意。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对一切事都应当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凭事实说话。

百闻不如一见。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大意】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

【提示】虽然耳闻与目睹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许多情况下耳闻的真实性却值得怀疑,因为经常会被传言所蒙蔽,只有自己亲眼所见才更为确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大意】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提示】凭空想像而不去实践,正如想品尝鱼的美味却不想去编织渔网,而仅仅站在水边羡慕,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标迈进,脚踏实地去争取,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提示】古人要求做人诚实,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这种诚实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不诚实,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出处】《墨子修身》。

【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提示】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出处】《荀子修身》。

【大意】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提示】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践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走,永远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