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孝德格言54个字 正文

孝德格言54个字

时间:2025-05-02 21:24:45

羊有跪乳,鸦有反哺,人类身为百灵之长,文明开化之界,更应懂得母亲孕育之伟大,父爱之深沉。孝顺父母,百物相通。懂事之日,即应为父母分忧解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以孝为主题的

关于孝的诗句

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3、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4、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5、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着

6、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8、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

9、顾我,复我。——<诗经>

10、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1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12、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13、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14、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15、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

16、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7、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18、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9、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2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2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2、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23、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孝顺的名言警句

1、长幼有序。——孟子

2、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3、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

4、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5、亲人不睦家必败。——林肯

6、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

7、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8、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9、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10、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1、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纲

12、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1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5、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7、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18、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19、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20、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21、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尔

2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2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24、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25、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26、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康德

27、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28、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30、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

31、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32、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33、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4、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5、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36、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37、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38、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39、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0、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4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4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43、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44、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池田大作

4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46、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狄更斯

47、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48、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4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50、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51、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莎士比亚

52、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53、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54、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55、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56、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57、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5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59、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60、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61、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6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63、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瓦普察洛夫

64、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65、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6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6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68、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69、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70、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71、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72、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73、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7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75、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76、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77、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78、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79、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80、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81、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82、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

83、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84、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85、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

86、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苏霍姆林斯基

87、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88、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89、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90、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91、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92、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93、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94、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

95、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96、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斯梯尔

97、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98、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

99、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罗斯·坎贝尔

100、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马克·吐温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母亲看。

3、国学大师黄侃的孝顺故事

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4、许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5、陈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6、袁世凯葬母

袁世凯是个孝子,1892年带着娘亲刘氏到了赴任的朝鲜,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才派人送回。1901年6月辛丑条约谈判正急之时,刘氏去世。按常规,袁世凯要申请离职丁忧回籍营丧。但朝廷正自身难保中,当然不会批准。

1902年6月,政府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面还有成堆的中央级职衔。9月,太后赏袁的生母刘氏一品封典,并赏银3000两,给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风光至极,但遇上他那个嫡母二哥就灰头土脸了。一句话:在外你是国家大员,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仪还得按家规来。所谓的家规乃中国传统,第一长门为尊,第二妻妾有别。总之,袁母身为庶妻,死后不能入祖坟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夹棺并葬,只能殡在茔外。

此时的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却不得不屈就长门世敦,几次与其磋商,能否额外抬举一下,兄长就是不肯让步,甚至不着孝衣反穿上了红袍,对袁世凯伤害太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在对待娘亲方面,袁世凯是一点不让步的。

袁世敦的阻挡,也激起了他的反弹,他要大操大办,让身为妾妇出身的娘亲最后风光一下。在袁寨东北15里处选择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亩:坟园40亩,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数间,由看坟人常年看守;主坟40亩;茔门前占地40亩,竖牌坊、立14块石碑,石人石马排列两厢,

办事地点设了三处:一在故居袁寨,具体办理殓殡事宜;一在袁张营大帅府,大摆灵堂,接待达官贵人追悼吊祭;一在洪家洼墓地,专门办理安葬祭祀事宜。吊祭者络绎不绝,观礼者人山人海。

袁家开宴夜以继日,一次就开200多桌,据说井水都为之而干涸,附近的河南老乡可开了跟,他们激动地说:感谢朝廷,感谢太后,感谢袁宫保,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就连孝子袁世凯坐在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场景都让他们传述至今!

7、芦衣顺母的故事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8、方观承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9、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10、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1、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2、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

4、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动报亲恩篇》

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李毓秀《弟子规》

6、长幼有序。——孟子

7、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8、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得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得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得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得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9、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劝报亲恩篇》

10、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11、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弟子规》

12、没有能比那欣赏自己怀中所抱婴儿母亲得眼睛更清澈得;也没有比被众多儿女们围绕着得母亲更感受被敬爱得人。——约翰·歌德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5、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李毓秀《弟子规》

16、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7、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1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20、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21、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

22、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林逋《省心录》

2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4、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25、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6、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

27、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28、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2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0、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3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李毓秀《弟子规》

33、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3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3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36、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

37、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38、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39、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4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

41、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4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43、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44、不论我现在是怎样,或希望将来能怎样,都亏欠我那如天使般得母亲。——亚伯拉罕·林肯

45、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得声音,那就是母亲得呼唤。——但丁

46、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4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50、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