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头露面的人是有福的。知道世人一定在瞧着他必须完成的事业,他从头到底干得挺有劲儿。然而这样的人更值得尊敬,他默默无闻地躲在暗地里,在漫长的辛苦的日子里无报酬地劳动,得不到光荣也得不到表扬;只有一种思想鼓舞着他的勤劳:他的工作对大众是有益的。
2、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读。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的烂熟、透彻,不是一遍两遍而成的。——茹志鹃
3、书籍的拥有者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人拥有一切权威著作和畅销书,却不去读,也不去碰。第二种人有大量的`书,只有少数几本读过,大多数只是粗粗翻阅了一下,而全部书籍都像刚刚买来那样整洁和光彩。第三种人拥有的书不论多少,每一本都由于经常不断地使用而弄得书边卷起,书页破烂,装订松动,从正面到背后都做满了记号,写满了字句。这第三种人才称得上是书籍的主人。——莫蒂默·阿德勒
4、我认为世间的书有三类。一为宇宙自然的书,二为我脑中固有的书,三为古今人所著的书,我辈当以第一种第二种融合读之,至于第三种,不过借以引起我脑中蕴藏之理而已,或供我印证而已。我所需于第三者,不过如是。中国之书已足供我之用而有余。安用疲敝精神,读西洋课本焉。——李宗吾
5、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要你们做有知识、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国民,不要你们做书呆子。——陶行知
6、如果一个人深入思考所读课文的内容,那么,虽然他并没有努力去记住材料,而材料却能很容易地印入并牢固地保存在记忆里。——赞科夫
7、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示。——朱熹
8、我读书很杂,专业书外,古今中外的非专业书也尽力翻翻,绝未"学富五车",但深觉对专业往往大有启发,相通之处,对做人处事也常有帮助。——徐中玉
9、除了文艺书籍外,有些科学性很严密、理论性极强的书,读起来并不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的。在这方面,必须要我们花费更多、更艰苦的劳动,做一些"枯燥"的工作。——曹方
10、我们不需要呆读死记,但是我们一定使每个学习者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思考力。——列宁
11、天下无无书不读之人,而有不必读之书。——顾炎武
12、学习前人是传承,超越前人是发展。
13、调动全部心智机能,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是掌握读书的艺术的前提。——张之
14、人的一生,应当不遗余力地奉献一切于社会。
15、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谚语
16、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阿兰
17、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18、只会读书的女人是一本字典,再好人们也只会在需要时去翻看一下,只会扮靓的女人是一具花瓶,看久了也就那样。服饰美容是做好一个女人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你还需要多看书,这样你会发现生活更加美好。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19、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王应麟
20、学以治之,思以精之。 作者:(汉)杨雄
21、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作者:《格言联壁》
22、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
23、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24、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25、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26、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27、滥用书籍,则学问死矣。——佚名
28、如果没有光,我可以点盏灯,如果没有奇迹,我可以创造出一个奇迹。
29、自己拼命学习的事会变成才能。——维基
30、有人读书为了消磨时光,有人读书为了荡气回肠,有人读书为了黄金万两,有人读书为了滴滴娇娘,有人读书为了救死扶伤,有人读书为了事业辉煌,我们读书是为了家国两旺。世界读书日,传递正能量!
31、读书,无疑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就是实现理想的希望;希望将伴随你走上幸福的天堂。——穆尼尔·纳素夫
32、走进自然科学知识的领域里,中的雷电星雨在天空住久了也回来到我们的人间做客,他们其实并不稀奇,只是因为遥远而难得见面而已,太阳、月亮不是经常在我们的世界里转悠着吗?
33、对永恒事物的知性理解,属于智慧;对短暂事物的理性理解,属于知识。
34、时代在变,人在变,而书的本质不变;地老天荒,英雄迟暮,而书却常读常新;知识不老,因而书不老,书是永生的快乐源泉,成就梦想的幸福源泉。
35、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使人有教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塑造人的性格"。——弗兰西斯·培根
36、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
37、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出处:英国谚语
38、导师也要听听学生的意见,要学生作什么也得使他习于用理智去想想,这样一来,规则就更容易被接受,生了根就会更深,学生也就会乐于读书,乐于受教了。作者:洛克
39、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40、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作者:柯灵
41、勤勉而顽强的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2、不懂得珍惜零碎时间的人,大概永远也没时间看书。
43、学会读书就能使人进步。
44、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宋]
45、士而怀居,不敷为士矣!
46、世上所有优美的情感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桩高贵的动作。
47、求知是一种快乐,好奇心常识的抽芽。——培根
4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辅佐下,成立本身的思想。 ——[法]鲁巴金
49、少壮轻年代,迟暮惜光耀。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而且能够启迪人生、丰富人生,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是传统、精神和民族的特征。
俗话说:字如其人。不同的人写出的是不同的字,如: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
智慧一:曲则全,枉则直
要想学写字,必先学做人。做书忌僵直之线,讲求一波三折。做人也是如此,直则易折。老子曾说过:曲则全,枉则直。因此,为人处事,做人做书都要讲究艺术,讲究曲线美。曲能生气,也能贮气;曲则有情,曲则生韵。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且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的奶妈,自以为是皇帝养母,故经常在外仗势犯事,汉武帝就要依法严惩。奶妈只得求助东方朔,东方朔说,这件事靠嘴巴讲是没有用的。于是他告诉奶妈,等皇帝下命令要办你,你被拉下去的时候,什么也不要说,但要走两步,便回头看看皇帝,走两步,再回头看看皇帝,切记你什么都不要说,这样,或者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当皇帝下令拉下奶妈时,奶妈照做了。东方朔站在旁边骂道:你这老太婆是不是神经啦,皇帝已经长大了,还要吃奶吗?你快走吧!东方朔这么一说,皇帝听了很难过,自省,结果将奶妈释放了。正是东方朔运用了“曲而全”的艺术,不仅救了奶妈的命,而且还消除了汉武帝后来的内疚之情。
曲直之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直来直去,往往是行不通的。这和书法是一样的,“无往不复,无垂不收”,不能老是横和竖,不用“使转”。当然“使转”过了头,字中尽是些圈圈眼眼,就太俗了,人也就变得滑头滑脑了。
智慧二:平淡自然,宠辱不惊
书法在笔法上,讲求“藏头护尾,力在字中”,做人就要“刚柔并济”;讲求“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笔上要“藏露互见,方圆并备”,做人要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结字上,讲求“重心平稳”,做人就要稳重,不要轻浮;结字要“点画呼应,顾盼有情”,做人要讲信任,和睦相处。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其著的《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段精辟的论述,不仅揭示了学书的道理,而且还讲出了人生哲理。学书有成的人,大都经历了“平正—险绝—平正”的这样一条艺术道路。做人也是如此,我们度过了规规矩矩的童年、少年,有时觉得生活无聊呆板也无可奈何;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始知自立自主,屡有奇想,敢做敢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却有步入歧途的可能;到了阅世颇丰,思想成熟的中年、老年,则有看透,有彻悟,宠辱去留,无所动心,就有一种临风自笑的.雍容。
一个人和一幅字一样,险绝已经做到了,还要复归平正。字不要过于巧,巧过了头就俗,字要求变,但不能求怪。人也不必“锦上添花”,要平淡自然,宠辱不惊,但要达到这种地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个民间笑话,说的是一个老童生考状元,屡考不中。步入中年了,一次和儿子同科应考。一天,儿子看榜回来,高兴地敲门大叫:“爸爸,我考中了!我考中了!”这时,老子正在关门洗澡,便在房内大斥道:“考中了,有什么了不起,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太沉不住气了,大吼什么?”儿子又轻声细语地告诉老子:“爸爸,你也考中了。”老子听了,高兴极了,欣喜若狂,夺门而出,大声呵斥儿子道:“你为什么不早说?”儿子一惊:“爸爸,你怎么不穿裤子?”……
一个人要做到“宠辱不惊”,难啊!孟子说得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也。一个人得意也好,失意也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总是那个样子,这是最高境界的修养。
智慧三:写自己的字,走自己的路
古人说:书品即人品。品味一幅书法作品,是能够从中看到书家的人格品性的。流畅的书写反映出随和与机灵的性格;生硬的书写则表达出富有进取心和泼辣的风格;断续的书写说明直观感觉能力好;爱写草书则表明逻辑思维能力强;字里行间,间隔距离大,则意为害羞或性格孤僻;笔锋上斜表现出感情奔放;笔锋下斜则为消沉和压抑的象征。
王羲之的行书,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遒劲媚逸,萧散平和;颜真卿之书,雄劲独出,格力无纵;柳公权的字,筋张骨露,险中生态;赵孟
我看到以前的字是歪歪斜斜,没有一点精气神,他们像是一个个老人,毫无生气的躺着,一度让妈妈和老师头疼。后来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暑假书法辅导班。从入笔开始练习书法,一笔一划学习写字。书法老师说过:“书法是个奇妙的东西,当你专注结果,急于求成时,它便离你越来越远;当你专注于过程和细节时,它变紧紧跟随你迅速成长。”我按照老师的要求,一笔一划的练习。一个月过去了,我写的字越来越漂亮了。
学习书法是认识自我和提高自我的过程。学习就是先学知识后练习,比如人生: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一定是先学习做人的道理,然后才能把事情做好,最后才能成功。任何事情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走向成熟的。想要写好字,最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刻苦练,而且要多练,俗话常说:“熟能生巧”,多练才能更加掌握,更加灵活运用,如果不刻苦,那么再多的练也都是无用功。我们所遇到的事不可能件件都完美,件件都顺心,好事多磨,也需要经常实践。事和字是一样的,想要写一手好字,就需得多练;想要遇到一件好事,就得多刻苦,才能成功。我参加了书法班,认真练习了书法后,每次考试因为我的试卷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而增加了不少的卷面分,我还参加了学校的书法比赛,获得了奖状,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通过学习书法,我明白了,书法之如人生,必须一笔一划从零开始,不能夸夸其谈,急于求成。无论我们学习什么科目,都要脚踏实地,认真仔细的听好每一节课,透彻理解每一个细节,最终才会有好的成绩。学习就像垒长城,需要一砖一瓦的垒砌,不可像空中楼阁。 我以后还要向练习书法一样,认真踏实的学好每一个科目,做好每一件事,也希望天下学书法之人都有所得,所有追求美好人生的人们都获得成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