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格言联璧读书解析 正文

格言联璧读书解析

时间:2025-05-08 13:49:15

《格言联璧》是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通过格言的方式流传给后人,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经典格言。

1、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2、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人中常有余忙。

3、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4、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5、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6、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7、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8、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9、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10、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11、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12、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13、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14、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15、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16、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17、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18、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19、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20、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21、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22、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23、心一模糊。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24、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25、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26、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27、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灾畲。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着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28、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29、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30、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31、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32、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33、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烈。是错到底。

34、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35、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36、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37、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天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38、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39、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40、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41、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42、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43、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44、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45、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46、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47、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48、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49、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50、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51、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52、静能制动。沈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53、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54、喜怒哀乐而曰未发。是从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养。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55、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56、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天。

57、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58、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59、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60、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61、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62、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63、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64、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65、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直俭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66、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灭。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67、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68、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69、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70、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熏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71、古之学者。在心地上做功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功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72、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73、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74、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75、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镕。则曰克治。

76、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77、颜子四勿。要收入来。闲存工夫。制外以养中也。孟子四端。要扩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远也。

78、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79、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80、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神则疲而不入。

读书学习

1.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2.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3.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4.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5.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6. 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徐干

7.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9.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10.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11.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2.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3.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14.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5.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16.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17.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18.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19. 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作者:《对联集锦》

20.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读书学习经典名言

1.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2.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4. 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盖亚斯(壳牌石油策划经理)

5. 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6.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7.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8.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9.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10.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11.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2. 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4.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15.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16.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17.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

18.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神童诗·劝学》

19.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20.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21.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神童诗·劝学》

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3. 谁游乐无度,谁就没有功夫学习。——谚语

24. 图书的作用,甚至在古代就已经被挪威和瑞典人一诺尔曼人一所肯定了。他们认定,他们的鲁恩(北欧古金石文字)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卢伯克

25. 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26.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27.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10.高尔基读书名言大全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类别:修养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类别:学习为政行权真事业;禁贪节欲大丈夫。

类别:事业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类别:修养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

类别:国家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类别:修养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类别:修养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类别:修养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类别:修养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类别:友情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类别:友谊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类别:友谊柔能制刚,遇赤子而贲、育失其勇。讷能屈辩,逢喑者而仪、秦拙于词。

类别:修养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类别:修养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类别:修养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类别:修养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诲,故不以骄败。子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

类别:教育问祖宗之泽,吾享者是,当念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吾贻者是,要思倾覆之易。

类别:教育丈夫之高华,只在于功名气节。鄙夫只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类别:修养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类别:读书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

类别:修养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类别:修养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类别:修养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类别:修养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

类别:人才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祝

类别:修养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类别: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