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民族团结的名言警句
1) 民齐者强。——荀况
2) 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3)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4)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别林斯基
5)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
6) 谁要是蔑视周围的人,谁就永远不会是伟大的人。——左伊默
7) 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奥尼尔
8) 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9) 学会集体工作的艺术。在今天的科学中,只有集体的努力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如果你一个人工作,即使你有非凡的能力,你也不能在科学上做出巨大的发现,而你的同事将始终是你的思想的扩音器和放大器,正如你自己——集体中的一员——也是别人的思想的扩音器和放大器一样。——泽林斯基
10)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约·迪金森
11) 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毛泽东
12)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13)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
14) 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15)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权
16) 团结就是力量。
17) 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18)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19)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20)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21)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22)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23) 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歌德
24)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25) 掌握思想的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毛泽东
26)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27)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毛泽东
28)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29)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托尔斯泰
30) 青春没有亮光,就像一片沃土,没长庄稼,或者还长满了荒草。——吴运铎
31)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毛泽东
32)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奥斯特洛夫斯基
33) 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莎士比亚
34)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35) 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36) 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37) 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歌德
写民族团结的句子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正如这首歌中所描述地那样,只有民族团结,我们的祖国妈妈才会更加的繁荣,更加的昌盛,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使我们的祖国妈妈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强,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团结,是一个重要的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还必须要有能够同别人合作的精神。
3、人们都羡慕球星,球星在一个球队里的作用可谓大矣!但是如果离开团结的球队,他们又将怎样呢?美国大名鼎鼎的“篮球巨人”率“公牛队”四夺总决赛冠军。人们都说是“飞人”乔丹创造了公牛队,乔丹却说:“是公牛队队员的团造就了我。”是啊,离开了篮球队员的团结,球星不仅个人不能发挥作用,而且连队员也不能成为了。
4、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5、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民族团结起来来维护;一个昌盛的民族,需要各族人民心连心。四分五裂的,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历史久远的文化,各有各的文字,风俗以及宗教信仰等。虽然在历史上,民族之间发生过战争,但这只是历史,我坚信,民族之间心连心,志连志一切困难,都能击败!
6、“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无不说明团结的神力,团结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结晶,是实现宏伟目标的源泉。
7、今年的10月1日是母亲的六十岁的生日,我们五十六位兄弟姐妹为祖国母亲感到无比自豪,在天安门广场五十六位兄弟姐妹为母亲的生日载歌载舞。青藏铁路的建成使天堑变通途;神五、神六、神七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母亲的千年飞天梦;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了,我们在五环旗下实现了百年的奥运梦想;盛大的国庆阅兵向世界展示了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树立起了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展示了我们的国威、军威和民心,这些都是我们兄弟姐妹手拉手,团结奋进,不懈努力而取得的成就,我们把这份成就献给母亲作为生日礼物。
8、不仅人类学会合作,就连小小的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都会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们小小的体形,居然能把超过自己的许多倍的东西搬运。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9、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足为奇的事,一些不足挂齿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产。所以,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人类无疑是幸福的,但人类的合作有虚伪的合作。
10、“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无不说明团结的神力,团结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结晶,是实现宏伟目标的源泉。
11、对!只要民族之间团结一心,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昨天的悲惨现象才不会发生;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走向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辉煌!
1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宋祖英的爱我中华表达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声:民族团结!
13、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14、如今,香港、澳门已经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可是,以达`赖为首的藏`du分子和以热`比娅为首的疆`独分子以及台`独势力,不断的制造事端,企图分裂祖国,分裂民族。这时,祖国妈妈哭了:“为什么我的孩子们不能团结一致呢?要知道,我们从积贫积弱、任人欺压的过去走到如今的繁荣昌盛,正是因为你们兄弟姐妹手拉手,心连心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如果任由这样下去,刚刚富强起来的祖国又会变得贫穷,受人欺凌。”我们是中国魂,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我们要一起过上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
15、炫丽多彩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中的合作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应对合作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让团结合作充实我们的生活,合作在各行各业是必不可少的。
1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17、团结就是力量,在各方面都需要团结。我们的大家庭更需要团结,以绽放出更加询丽的光彩,团结中不免有合作。
18、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这句简短的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交往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教学重点
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
2、准备与礼仪有关的音像资料;收集有关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故事;制作幻灯片。
3、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碟片,通过国旗班战士护旗、升旗所展示出的举止,感悟战士们通过礼仪展示的风采。
活动一:记忆回放
1、统计曾参加过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同学人数,请参加过的同学讲一讲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整个过程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教师小结:照应课题,得出礼仪的含义,明确礼仪是在人的交往中产生的。
[讲授新课]
活动二:礼仪风采
小组讨论: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们同学的风采?
小结:学生个人的礼仪:如坐、立、行的姿势和笑的表情;与人交往的礼仪:如见到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等;同学间的文明用语、男女生的交往等。
小组表演坐、立、行的姿势。通过学生评论,体会到礼仪是一个人的精神文明的象征。。
学生讨论、观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明确了什么是正确的礼仪、姿态;什么是不正确的礼仪、姿态,请同学们今后自觉改掉不良习惯。
活动三:小品表演(教材上的学生小茅)
思考讨论:
1、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请指出其不合礼仪的地方。
2、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在待人接物中如果遵循礼仪,会容易被人接纳,也有利于办成事情,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会伤害别人,也会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社会。
活动四:明礼践行
1、学生组内交流在家庭生活中的礼仪,如自己尊敬父母、关心扶助父母的事例。懂得礼仪在家庭生活中具体表现,掌握基本的礼仪。
2、交流做客与待客的礼仪,如:你到别人家做过客吗?做客时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做客的?假如你家来了客人,而父母又不在家,你会如何接待客人?
教师总结:
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要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并在交往中加以运用。
活动五:展示天地
展示一些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我国传统节日和圣诞节等外来节日)的典型图片或诗词。
学生竞答:
1、这是什么节日?用多样的形式表达这些节日里的习俗。
2、怎样科学对待这些礼仪习俗?
3、比比谁了解的少数民族礼仪风俗知识多?在《爱我中华》歌声中,告诉学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族不同,礼仪也就会不同。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掌握民族礼仪,一定记得“入乡随俗”。
教师总结: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与外来礼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做到与时俱进。
反思与提升:
1、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如语言、态度、动作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写在纸上。
2、把自己的不文明言行投进垃圾箱,争做文明学生。
教学后记:
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学生容易感知.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对于不正确的或不恰当的姿态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自觉改掉不良习惯,提升自己的礼仪品位和礼仪要求。
第1条 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
第2条 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
第3条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
第4条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屈大均
第5条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
第6条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第7条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
第8条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
第9条 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
第10条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
第11条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
第12条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戎昱
第13条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
第14条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张九龄
第15条 望上国,山呼鳌,遥k炉香。——柳永
第16条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
第17条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
第18条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
第19条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
第20条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
第21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第22条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第23条 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栖蟾
第24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第25条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
第26条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
第27条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第28条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第29条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
第30条 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
第31条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
第32条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
第33条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第34条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
第35条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
第36条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
第37条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
第38条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元好问
第39条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第40条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第41条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第42条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
第43条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第44条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第45条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第46条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
第47条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
第48条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