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乾隆皇帝最喜欢的格言诗文 正文

乾隆皇帝最喜欢的格言诗文

时间:2025-05-09 04:29:47

固伦和敬公主生于公元1731年,也就是雍正九年。固伦和敬公主的父亲是清高宗乾隆帝弘历,母亲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固伦和敬公主,在乾隆的女儿中排位第三,因此也称三公主,但是因为早夭等各种原因,在她之前的几个公主都已经去世了,所以实际上她是排序长的。

固伦和敬公主的母亲,是乾隆帝继位喜爱的女人孝贤纯皇后,爱屋及乌之下,对于自己的这个女儿,乾隆帝是疼爱异常。和敬公主的名字蒙古语为”耐日勒吐贺其杨贵“,在乾隆继位之初,就将其封为固伦和敬公主,可见对其的荣宠。

清朝的公主,长大成人之后,一般只有两个归宿,一个是嫁蒙古,一个是不嫁蒙古。清朝建立之初,就倡导”满蒙一家亲“,更是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与蒙古有了联姻的渊源。联姻政策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每代皇帝都会用这一办法,巩固满洲和蒙古族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大清的公主接近九成,都是远嫁蒙古的结局。据现在学者统计,清朝一共嫁了一百五十多位公主前往蒙古,世所罕见。

蒙古虽然并不是落魄之地,但是与京城的繁华相比,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苦寒之地。最重要的是,嫁到蒙古之后,意味着与自己的亲人隔绝,从此将再难相见。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公主是否远嫁蒙古,甚至可以作为判读其是否收到帝王宠爱的'依据。而固伦和敬公主,就是一干公主中没有远嫁蒙古的例外。

乾隆十二年,乾隆帝将自己的女儿固伦和敬公主嫁给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为妻。虽然公主嫁的仍然是蒙古贵族,但是却被乾隆帝破例留在了京城。面对自己从小娇宠长大的女儿,任何一个父亲都舍不得将其嫁到一个自己不能时常看见的地方。更何况那个地方,并没有自己这儿来的富庶繁华。所以将公主许配给色布腾巴勒珠尔后,在京城修建了一个公主府作为公主的宅邸。

这个想法并不是乾隆的一时兴起,早在乾隆刚刚为自己的女儿选定夫婿的时候,就已经存了要将自己的女儿留在京城的念头。公主是乾隆十二年嫁给色布腾巴勒珠尔为妻的,但是公主府的动工却早在两年前。早在乾隆十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她修建公主府了。固伦和敬公主的府邸,是清朝唯一一位具有固伦等级的公主府。

固伦和敬公主虽然留驻京师,但是她享受的待遇却一点也不比嫁到蒙古的公主少。按照清朝的规定,只有嫁到蒙古的公主,才能享受1000的奉银,留在京城的公主只能享受400奉银。先不说固伦和敬公主配给蒙古贵族,却能留驻京师,就说她留在京城之后,还能享受1000奉银,就足以见得乾隆对这个女儿的喜爱与不舍了。

固伦和敬公主的一生,要比清朝大多数公主过的好的多。她是乾隆女儿中,活的最长寿的人。生前受到乾隆的喜爱,死后也受到帝王荣宠。公元179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七年,固伦和敬公主去世,遗体葬于北京东郊的东坝镇附近,与色布腾巴尔珠尔合葬。当时根据色布腾巴勒珠尔家族政治、经济地位上的需要,将和敬公主的衣冠埋于自己的领地,即今公主陵遗址。

《科尔沁固伦和敬公主额驸达尔汉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侍宴》—清高宗 乾隆

世笃姻盟拟晋秦,宫中收养喜成人。

诗书大义能明要,妫沩丛祥遂降嫔。

此日真堪呼半子,当年欲笑议和亲。

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

《薛宝钗咏白海棠》

作者:诗人

原文: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

①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北宋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④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⑤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⑥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作者珍惜白海棠,又写作者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作者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螃蟹咏》

作者:诗人

原文: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注释:

(1)铁甲长戈:比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的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

(2)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色好看。

(3)“多肉”句:即“更怜卿八足多肉”。上一联已说螯满、膏香,故这句用“更”字说蟹脚多肉。怜,爱。卿,原本是昵称,这里指蟹。

(4)“助情”句:意即“谁劝我饮千觞以助情”。觞,酒杯。助情,助吃蟹之兴。

(5)兹:此。佳品:指蟹。酬:报答。这里是不辜负、不虚度的意思。佳节:指重阳。

(6)桂拂清风:即“清风拂桂”。

赏析: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限于正面人物。第二回贾雨村闲谈之中所发的“正”“邪”二气的大议论即其例。咏蟹诗也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的。小说中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话,就是众人的评论:“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这里明白地告诉读者,咏蟹诗一是以小寓大——《红楼梦》以儿女之情的“假语”,说政治问题的“真事”,即是“以小寓大”;二是旨在骂世,借咏蟹的诗来巧妙地骂几句世人,很像只是一时“为文造情”,更能起到打掩护的作用。其实,它是一首以闲吟景物的外衣伪装起来的讽刺诗。

《菱荇鹅儿水》

作者:诗人

原文: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赏析: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句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鹅儿在长满菱荇的池中嬉戏游水,燕子从桑榆林中衔泥飞出,筑巢于屋梁之间。此联仅用名词构成句,而未用动词或形容词,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句法。

第二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做得好不好?你说这两句里面,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没有的。没有动词、没有用形容词,全是名词放在一起,“菱荇鹅儿水”,这个就是诗歌的特殊句法。你可以想像,鹅儿在那里戏水,水上面有菱荇,这些不要讲出来。就用“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也是这样,燕子在树里穿来穿去,把桑树、榆树的枝条来做自己的窝,回来做自己的燕窝,这些你自己去想像吧。它是这样的一种句法,这是特别地工整的句法。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句诗可以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媲美,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并论,是林妹妹的许多佳句之一。

《访妙玉乞红梅》

作者:诗人

原文: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注释:

(1)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2)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3)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4)孀娥:即嫦娥,比妙玉。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妹妹说:“凑巧而已。”(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的妄改。

(5)“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唐代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贺的诗原喻紫色石。

(6)“槎枒”句:意即“谁惜作者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这里是说因冷耸肩,写诗者踏雪冒寒往来。苏轼《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7)佛院苔:指栊翠庵的青苔。这句是以诗的语言说他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诗文中多以“苔”写幽静。

赏析: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一样。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韵险”,作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他恳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的性格不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的羁缚。为了证明这一点,就让他被“罚”再写二首不限韵的诗来咏他自己的`实事。所以,这一次史湘云“鼓”未绝,而宝玉诗已成。随心而作的诗就有创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的诗句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的话也未见之于前人的作品。诗歌处处流露其性情。“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宝玉的“来历”与归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为了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这些,至少在艺术效果上增强了全书情节结构精细严密的效果。

《石上偈

作者:诗人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赏析】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诗人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诗人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至尊的乾隆帝:

您好!小女实乃后人,无缘与您相见,但从后人的记载中对您略知一二,对您十分敬仰。您风流倜傥,雄姿英发,少有大志,长有所为,开创盛世,巩固统治,社稷兴旺,百姓安康,天下一派繁荣景象。

然而,谁曾想到,即便是这样的富强国家却在您的身后逐步走向衰败,走向灭亡;而您的后世子孙却仍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在狭隘的圈子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直到侵略者的枪炮隆隆作响,人们才发现,神州已经远远地落在了世界的后方。而这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源于您的“闭关锁国”政策”。

或许,您想让江山永固,百姓幸福,于是,您仗着国家的物产丰富、地大物博,隔绝了与世界的交流,也迷失了自己发展壮大的方向。因此,中国落后了,逐步被后起的西方国家远远甩在了后方,更有甚者,后来竟被打得遍体鳞伤……其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闭关”只会坐井观天,“锁国”

只会夜郎自大。回想中华历朝历代,但凡创造辉煌历史的哪一次不是交流的.结果。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在漫天黄沙中走出一条中西交流的丝绸之路;唐代玄类,西天取经,中印文化由此得到交流,世界文化由此得到发展;明朝郑成功,七下西洋,开创了中国与世界海上交流的海上坦途。交流,交出了一片广阔天空;交流,交出了一条宽阔大道;交流,交出了中外友谊;交流,交出了民族大融合;交流,交出了国盛民昌;交流,交出了一派繁荣景象!

然而,这些鲜活的事实您却都没有看到,您只看到了自己,您只看到了脚下的这片土地,您想锁住脚下这片土地,锁住头上的一方天空。您错了,“锁国”的结果是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对话的机会;“锁国”的结果是华夏失去了学习世界最新科技的途径;“锁国”的结果是神州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锁国”的结果是久负盛名的东方雄狮成了人人可欺的东亚病夫!中国前行的脚步因此停止了一个多世纪!

面对残酷的事实,您还有什么可说的?面对惨重的代价,您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写到这里、小女子不由得有些庆幸,我庆幸我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我庆幸我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世界。因为交流,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因为交流,我们的世界日益美好!

最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心地希望您能回到这个崭新的世界来看看,您会懂得,交流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