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格言经典名言【1】
1.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2.安静固然可爱,恬静尤为可贵。注重养生就要学会:“闹中求安,乐中求恬”。自然和-谐之美的安静,健身不生病;享受天伦之乐的恬静,越活越年轻。
3.食不语,寝不言。 ——佚名
4.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李悝
5.谨口胜于服药。 ——佚名
6.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佚名
7.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刘安
8.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9.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
10.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
11.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12.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
13.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
14.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 ——蒲松龄
15.乐之方至,乐而弗骄;患之将至,思而弗忧。 ——佚名
16.养心莫善于寡欲。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17.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 ——梁章矩
18.乐太盛则阳益,哀太甚则阴损。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19.晚食当肉,安步当车。 ——佚名
20.滋味煎其脏腑,芳甘腐其骨髓。忧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清淡和其脏腑,芬香养其骨髓。笑乐蓄其正气,寡欲安其精神。
养生格言经典名言【2】
1.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2.动摇则骨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吴普
3.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林逋
4.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金代名医 张从正
5.性躁暴者,一身之剧贼。 ——佚名
6.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佚名
7.国画大师齐白石,高寿九十又有四(周岁),淡泊名利少私欲,从不患得又患失。戒烟戒酒戒暴食,戒悲戒忧戒思虑。戒懒戒怒戒狂喜,戒空戒松戒安逸。业余庭前徒步走,终生勤勉常学习。衣食住行有制节,生活谐调有规律。勤往纸上寻欢愉,天天安详神自怡。心情畅快乐滋滋,故而长寿逾期颐。
8.脏腑胃肠,常令宽舒。其气流行,其血畅通。各种器官,功能平衡。身健神安,百病不生。恣纵口服,煎炸烤烹。香甜肥腻,悦人口食。食之过多,不利肠胃,积累必塞,塞则生病。
9.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10.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11.游山乐养法;对弈智养法;日光熙养法;气功意养法。
12.心清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清朝军事家、政治家 曾国藩
13.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
14.热食伤骨,冷食伤肺。清代养生家 曹庭栋
15.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桓范
16.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梁章矩
17.心平则气自和。 ——王通
18.在家财断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1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佚名
20.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食能养生,也能丧生。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21.旷达的人长寿。 ——莎经亚
22.、自然精华,清淑之气。不在凌晨,而在日出。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灵。人得之以寿,物得之以宁。
23.健康老人的特征:头脑清,耳朵灵。眼有神,血压均。呼吸匀,皮肤润。脉形小,体匀称。前门松(小便畅通),后门紧(大便一天一次)。生息和,发光泽,手脚灵,牙齿硬,底气足,身轻松
24.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颜之推
25.朴能镇浮,静能御躁。 ——申居岩
26.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林逋
27.欲得长生,腹中清;欲得不死,腹无屎。唐代文人 马总
28.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 ——林逋
29.若要身体健,走路手不闲:捶胸又敲背,旋腹又摩面;敲打两腿侧,伸指又握拳;挠首屈十指,揉眼把耳弹。
30.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井而铸锥,不亦晚乎?
1、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文子《文子》
2、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文子《文子》
3、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文子《文子》
4、"附耳之语,流闻千里。——文子《文子·微明》"
5、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文子《文子》
6、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且静也。——文子《文子》
7、是以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文子《文子》
8、祸之至也,人自生也;福之来也,人自成之——文子
9、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文子《文子》
10、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文子
11、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文子《文子》
12、学而不厌,所以治身也;教而不倦,所以治民也,贤师良友,舍而为非者寡矣。——文子《文子》
13、誊见即毁随之,善见即恶从之。——文子《文子·符言》
14、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文子《文子》
15、在旅行里,修正自己的肤浅跟主观,明白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才是好的旅行。——文子《尼泊尔很美》
16、真正的自由,不是你去过多少地方,看过多少风景,而是拥有一颗,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心。——文子
17、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扬汤止沸最早出处)——文子
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道家与马尔库塞不约而同地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开出一剂良药,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福地洞天: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5、她喜欢把打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干净净的,他却很随便,东西乱扔。他们吵架了,她离家出走。她想:这次回去,家里一定被他弄得不成样了。他因为习惯了,家里还是整整齐齐的和原来一样。当她打电话来说:她要回来了。他跳起来,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她进家:我就知道家里会成这个样子。他说:所以不能没有你呀。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过街桥下车如流水,前灯橙黄,尾灯樱红,从桥下闪闪而过。东单街上的大小专卖店灯火通明,不远处的大厦顶上霓虹旖旎,它们是大小不等的船只。而路口一角,高耸的麦当劳金黄的M标志,便是指示航道的灯塔了。在桥上可以隐约望见我的学校,青瓦铺顶,飞檐吊角,鬼影憧憧。世界上著名学府多建在城市边缘,不出世也不入世,仿佛道家对欲望的态度:若即若离,毋助毋忘。我的学校建在这里,仿佛把和尚庙建在秦淮河边,色空之间,一塌糊涂。《万物生长》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道家有句话叫做大则远,远则逝,逝则返,这又是时间与空间的整个的统一。可是最要紧的,你看这个远、逝、返,还是个时间的东西。这一句话就讲尽了最高的艺术。大则远,远则逝,逝则返。逝,消逝了,没有了,逝则返,又回来了。最美的菩萨的雕塑,或者希腊的雕塑,或者是达芬奇的名画,都给你这个感觉。傅聪
1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3、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14、何为其然也?众人惑之,水本柔,众人皆知也。然水之坚,鲜少闻之。水诚乃坚硬之物,道家曰:攻坚者,莫胜于水,故吾以为;水亦坚也。
1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3、好的父母给他们的孩子根与翅膀。根就是要他们知道家在哪里。翅膀就是远走高飞并能运用所学会的知识。
2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7、道家哲学可以说是中国美学的起点,它的学说博大精深,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也是极其之广的。
2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1、吸风饮露: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3、他用笔坦然利落,一挥而就,从而显现出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4、师父首先注意到天气非常美好,她说这意味着上帝赐予我们许多加持,接着并表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更多加持,尤其在前一阵子美国遭到严重的打击时,更是需要上帝的加持,师父说这也就是道家否极泰来的道理。
3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6、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7、摘要游艺本是儒者历练性情与德业的重要科目,却被道家庄子视为雕虫小技。
3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3、大学时期有一位东方文明史的教授,他使我对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的丰富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也使我萌生了一个不可名状的中国梦。
4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6、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这是道家的智慧。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学而思,则智如江河不绝;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儒家的智慧。悟道明心,转识成智,善念如流,佛境自至。这是佛禅的智慧。
4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8、治人事天,莫若啬。
49、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言俗缘之未脱;儒云致一,释云三昧,道云贞一,知奥义之无穷。
5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1、在诸子百家中,道家对男女之道的研究是最令人看好的,这不是因为道家的学说比其它的学说更有道理,而是道家的男女之道最讲实用性,所以也就被社会广泛的接受。
5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4、壶中日月: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5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6、知白守黑的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5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60、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