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电脑桌面背景格言 正文

电脑桌面背景格言

时间:2025-08-08 16:47:22

不要把不良的情绪挂在脸上,因为那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事情。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

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即便给你整个世界,你也早晚毁掉一切!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的人。

当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就是优雅的;当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态时,你就是成功的。

你成为不了心态的主人,必然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设置桌面背景》这课是教材中的自选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从学生对桌面背景的兴趣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桌面背景的设置方法,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自己动手作画以及网上下载图片为电脑设置桌面背景的环节,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实践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面教学片断中,教师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操作探究、讨论实践、交流经验、自主创作,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在大胆设想中培养创新个性

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创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为桌面设置美丽的背景》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4册第1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本课主要介绍了Windows桌面壁纸的设置与更换。Windows家族的系列操作系统占据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绝对地位,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软件,学习使用操作系统是学习信息技术、操作计算机的基础。通过对《为桌面设置美丽的背景》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桌面背景的更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张扬学生个性。

二、学情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更强调学生动手与实践能力,新工具、新技术的使用让学生操作内驱力。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强调操作与实践这一特点,我设计这一课时,采用了“兴趣引导、任务驱动”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操作与动手能力,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如何更换桌面背景。

2、能力目标: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乐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更换Windows×P的桌面背景。

教学难点:使用保存在计算机中的图片为桌面设置背景。

五、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又要把知识转化成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在完成老师预先设计的一个个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技术。

六、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激发兴趣——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面对一个个的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发兴趣,引出任务

(二)示范讲解,传授技能

(三)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四)探究归纳,总结延伸

(一)激发兴趣,引出任务

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同学们对这些动画片罩的角色与人物耳熟能详,对这些动画片内的故事情节也是绘声绘色地讲述。我先用一张漂亮的卡通图片设为教师机的桌面背景,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展示给学生,同学们的情绪非常高,兴趣比较浓,我引势利导:同学们你们用的电脑的桌面背景也可设置为自己喜欢的图片,你们想用自己喜欢的图片来装饰你的计算机桌面吗?此时的学生肯定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二)示范讲解,传授技能

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们非常希望用自己喜欢的图片装饰自己的电脑桌面背景了。学生愿望肯定会非常强烈。接下来我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在教师机上演示上如何更换桌面背景的操作方法与步骤。更换桌面背景的第一种操作步骤:在桌面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一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上单击“属性”菜单项一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上单击“桌面”选项卡——单击“浏览”按钮选择要作为桌面背景的图片,并在预览框内查看效果,如果满意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桌面背景的设置。

再演示更换桌面背景的第二种操作步骤:从“开始”菜单打丌“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内找到“显示”控制项,双击打开“显示属性”对话框,其余操作与第一种操作相同。

通上面的演示与讲解,一部分同学已经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桌面背景的更换设置,有一些学生还得需要老师或其它同学的帮助。

(三)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在老师的操作演示后,一部同学已经能够掌握更换桌面背景的设置步骤,接下来,我把准备好的动画片卡通图片下发的学生机。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为Windows桌面背景。通过多次的练习达到熟练操作,在老师演示后,不会操作的同学,在同学的帮助下,多练习几次,相信也会熟练操作。学生们更换了桌面背景后,可以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图片,可以适当地渗透审美教育。

(四)探究归纳,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设置Windows桌面背景图形?如何获取自己喜欢的背景图形呢?通过这问题激发学生课自主探索的愿望。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l、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九、课后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知识的日新月异带给小学生的是强烈好奇,而学科知识的严谨特点又使得他们感觉枯燥乏味。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落入传统的“讲解法”的俗套中,用灵活生活的教学方法,针对学情将知识或化繁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