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由雪松联想到的格言谚语 正文

由雪松联想到的格言谚语

时间:2025-05-07 07:07:4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学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山谷中的谜底》。回忆一下,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呢?指名说。(相机板画)

2、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通过仔细观察最终发现了谜底。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敏锐的双眼、智慧的大脑,跟着这两位旅行者一起到魁北克去揭开、去领悟这“山谷中的谜底”。

二、导学感悟,解读“弯曲”。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谜底揭开的语句,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准确地找出谜底来。指名说。

2、[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指名读。

3、质疑:你认为造成这一奇异景象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

(1)“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课文中有没有预先告诉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2)“雪松本领大”板书:雪松

4、⑴质疑: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述了雪松的本领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划划、读读。

⑵雪松在你眼中到底有什么独特的本领呢?谁来读一读你找出的句子?

[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身姿。]

⑶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概括出雪松的本领?边默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把你认为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字词用着重号标出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板书:弯曲、反弹

⑷读一读,用手臂来演示一下雪松的这个本领,讲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演示练说。

⑸看了同学的演示,大家来想一想,雪松的枝丫是在什么情况下弯曲的?什么情况下又立即反弹的?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⑹雪松独特的本领真令人赞叹,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5、雪松还有哪些独特的地方最让你欣赏?学生交流。

[出示:就这样……完好无损。] 指名读,齐读。

⑴过渡:短短的三十几个字,让人为之惊叹、为之佩服,我们再去读一读这段话,把让你惊叹、佩服的地方圈下来,可以是一个短语,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再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自由研读这段话。

⑵交流:说说有哪些让你惊叹、佩服的地方。指名说。

①反复地积:可见雪之大、之狂;

反复地弯: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

反复地落:“退让”策略的成功;

反复地弹: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板书:积、弯、落、弹

②“……”省略号看出循环往复,重复地进行,看出雪松的坚韧不拔。

③“完好无损”:一点都没有损坏。

⑶让我们带着对这段话的理解来跟着老师读:

A:听!寒风还在呼啸,雪花还在漫天的飞舞!雪松只有——(读)

B:狂风刮得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压断了柘、柏、女贞等杂树、只有雪松——(读)

⑷至此,这个谜底全揭开了。面对这一谜底的揭开,你想对雪松说些什么?自由发言。

6、看板书小结:雪松能顽强地与大风雪抗争,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说明他是强者,板书:强者,而他又能够适时地弯曲和反弹,反复地积、弯、落、弹,在雪特别大的东坡顽强地生存,又说明他是智者,板书:智者,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技巧,它还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这种智慧、胸怀让人情不自禁地佩服、赞叹,让我们带着对这群智者和强者的敬佩之情(板书:!!)再来读一读描写雪松的几句话吧!齐读。(当雪积到——完好无损)

三、联系生活,学会“弯曲”。

1、过渡:同学们,这次与两位旅行者的同行收获还真不小,我们终于解开了山谷中的谜底。旅行者也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感到兴奋。他们还想到了什么?听老师读老师无损学们说的那样,雪松不仅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字词用圆点标下。

2、再读读书上他们的对话,你能读懂吗?你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交流。

3、其实对于像雪松那样的弯曲,在很多的故事中,很多的人身上都发生过,谁能举些例子说明?学生举例。

4、对于这种充满智慧的弯曲,我们的古人早已心神领悟,在很多的成语中都浓缩着这种思想与精神,如我们练习册里做到的`“以屈求伸”,由雪松弯曲这一自然现象你还能想到哪些成语或谚语、俗语? 板书在旁边

5、师: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像雪松这样弯曲的例子还真不少!于是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齐读最后一句话)。记住,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也要做生活的智者!

四、总结课文、拓展练习。

1、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顺着山谷中的这个谜搜寻到了谜底,从中还获得了人生的感悟: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外界的压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些压力、困难,我们首先要敢于面对,如果她关乎尊严与荣耀,我们甚至必须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但如果困难太大,一时难以克服,有时也应该学会另外一种抗争与生存的方式,那就是弯曲与忍让,因为暂时的弯曲、忍让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以求更好地发展。(齐读: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通过这节课和大家的交流,老师也觉得受益匪浅,谢谢大家!

2、出示:作业超市(可选择)

(1)抄写课文中对你最有启发的话,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2)本文作者刘燕敏写的文章多篇被选入我们的

板书:

10、山谷中的谜底

弯曲 反弹

雪松 勇者!智者!

积 弯 落 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读,体会雪松的智慧与顽强。

4.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谜”导入,激趣促学

1.板书“谜”字。学生猜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手指)

2.简介谜语的组成: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3.这节课,咱们还要猜一个谜,是一个“山谷中的谜”。

(板书:山谷中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全文,要求:

(1)边读边画卅生字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

(2)找一找“山谷中的谜”和“谜底“分别是什么,用横线面I出来。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学习生字。

①出示认读,纠正读音:柘、丫、贞、帐、摧。

②同音字比较:“摧”与“催”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①“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相机出示: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

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②“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谜底”又在哪里呢?

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相机出示: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这足课文告诉我们的“谜底”,补充课题中的“底”。

4.课文除了写了山谷中的“谜面”和“谜底”,还写了什么?

人们从“山谷中的谜底”中得到的启示。

5.默读课文,根据“谜面——谜底—启示”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弄清“谜面”

1.这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教师相机用简笔画画出这个山谷,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l自然段,把山谷中的奇异景观在图上示意出来。

2.指导看图复述“山谷中的谜”。

四、布置作业

1.描红生字,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预习第3-6自然段,体会两位旅行者的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初悟谜底

1.出示词语: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威武不屈宁折不弯

(1)谁能读出这些词语的味儿来?

(2)这些词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有时我们必须选择坚强,并且通过正面的抗争战胜困难。但有时我们还应该学会另外一种抗争与生存的方式,那是什么呢?谜底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山谷中有个什么“谜”呢?它的谜底又是什么呢?回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精读课文,探究谜底

1.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这是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真正的谜底就藏在这句话中,建议同学们用边读边圈画出关键语句的方法去找一找。

(2)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你发现了吗?

①出示:东坡雪大西坡雪小没有雪松这个本领

②过渡: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山谷中的大雪吧,课文中有所描述吗?

用边读边在脑海中画画的方式读一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话,把出现在你眼前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一下。

③狂风呼啸,漫天飞舞的大雪肆虐地朝大地袭来,整个山谷被一片皑皑的白雪笼罩着,面对这样的气候和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再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话,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山谷中所独有的雪景吧!

2.能在风雪更加猛烈的东坡生存的只有雪松,而其他的植物根本无法生存,那是因为其他植物没有雪松这个本领,雪松的这个本领在谜底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把这段话多读几遍,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1)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叉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2)这句话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仔细地圈一圈,认真地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想象“积”到一定程度,是什么样的程度?(板书:积)

②过渡:在这样的重压下,雪松那——(引读)(板书:弯)这是雪松向风雪屈服低头的表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③原来,弯曲是为了……(板书:落)

雪橙把纷纷扬扬的雪片从身上抖落下来,原来它一时的弯曲是为了能立即反弹过来,(板书:弹)这样的反弹卫重新展现出雪松独有的身姿,你们看见了吗?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④作者用这一系列形象的动作描写,为我们描绘了雪松独有的本领,谁能用这句话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板书:富有弹性)

⑤雪松是在尽可能地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卫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呀!虽然是弯曲,但这里面有抗争的力量,我们应该读出这种力量!

(3)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①面对着暴风雪一次次的侵袭,雪松就这样,(引读)——

②风还在刮着,雪依旧下着,柏村倒下了,柘树倒下了,而雪松弯曲、反弹,再弯曲、再反弹……它仿佛是这个静穆的世界里最后的斗士.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雪松就这样,(再读)

③从这幅雪松傲雪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虽然雪松遭受过狂风的肆虐,经历过暴雪的重压,可是它仍然不屈不挠,昂起头抖落了身上的积雪,它苍翠挺拔的身姿一次次地屹立在大雪纷飞的山谷里。这种对生命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怎能不让人惊叹,佩服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读。

3.充满智慧的弯曲,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的本领!就是雪松能够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原因,这就是山谷中的谜底!

三、整合拓展,揭示谜底

1.从雪松的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船示呢?

出示两位旅行者的对话,引导学生读好这段对话。

2.如果说雪松面对外界的压力是雪花,是狂风,是最恶劣的自然环境!那么我们每个人面对外界的压力可能是什么呢?

3.拓展延伸。

(1)雪松在与风雪的搏斗中智慧地弯曲,从而顽强地存活下来,其实不止是雪松,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都有这种弯曲的本领,你注意过吗?

植物尚且如此,智慧的人类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2)对于这种充满智慧的弯曲,我们的古人已心神领悟,所以才有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有了“小不忍则乱大谋”。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或谚语、俗话吗?

4.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来自外界的压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这些压力、困难,我们有时必须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有时也应该学会雪松式的弯曲,请记住,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四、布置作业

1.收集并整理有关“智慧的弯曲”的成语或谚语、俗语。

2.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