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一句格言加解释加出处 正文

一句格言加解释加出处

时间:2025-05-12 06:02:39

1、劝诫人们虚心好学,进取向上,才能不断进步。

满招损,谦受益。

出自《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意思是说,几个人共同行走,其中必定有的可以作我的老师。要学习他的长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要检查自己有没有,加以改正。它说明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雕刻出玉器。这句话现在用来比喻借别人、别地、别国的先进事物或经验,来搞好自己的工作。

百尺竿头须进步。

出自北宋《景德传灯录》:“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说,僧道修行的功夫即使已达到百尺竿头的顶端,也还要继续深造,以达到充满宇宙的最高境界。

“百尺竿头须进步”现在也说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来说明即使取得很大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2.教导人们坚韧有拔、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锲而不舍。

出自《苟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骏马。驽马:跑不快的马。锲、镂:雕刻。意思是说,良马跳跃一下,达不到十步远;劣马拉十天车却能走很远的路程,这是不停地走的结果。雕刻一样东西,用刀子刻几下就停止,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也能将金石雕刻成器。这句话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出自《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绠:绳子。意思是说,泰山上流下的水溜能穿透岩石,很细的绳索能磨断树干。水并不是钻石头的钻,绳索也不是锯木头的锯,但是一点一点地磨擦,就使得石穿木断了。它告诉人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事情一定会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后汉书?耿弈传》。耿弈收复齐地,立下大功,光武帝刘秀赞扬他说:“……有志者事竟成也。”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事情终究能够成功。这句话说明,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

3.教育人们从点滴做起,注意积累。

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出自《荀子?劝学篇》。跬:一举足的距离,半步。意思是说,走路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就不能达到千里之远;不汇集细小的水流,就不能成为江海。说明学习必须一点一点地积累,也说明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4.包含辩证法,富于哲理性,给人深刻启迪。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出自《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思是说,千丈长的河堤,可能因为蝼蛄、蚂蚁一类的小虫钻洞而被大水冲破;百尺高的房屋可能因为烟筒缝里冒出的一点烟火而烧毁。它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不能忽视小的漏洞和差错,以免造成大祸。

欲速则不达。

出自《论语?子路》。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鲁国做了官,有一天回来向孔子请教,孔子对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说明做事不能只图快不求好,急于求成反而干不好事。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故事说,边塞上有个老头丢了一匹马,别人来安慰他,他却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后来那匹丢失的马回来了。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用来说明事物一分为二的道理,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1.假如你打算继续学习,那么崇高的目标和高度的热情将最最有助于你持之以恒,学有所成。(美国小说家)约翰嘉德纳

2. 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二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

3. 如果想成功,目标要愈大愈好,这么一来,在未达到目标前,就会严以律己,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懒散。(日本宗教人士)吉本晴彦

4. 对准一个目标,毫不动摇,豁出命来全力以赴,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扩大自己成功的可能性,甚至实现番意想不到的事业。(日本学者)德田庞雄

5.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

6. 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没有目标。(法国作家)蒙田

7. 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臼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做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德国诗人)歌德

8. 目标越接近,困难越增加。但愿每一个人都像星星一样安详而又从容地不断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德国诗人)歌德

9. 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法国哲学家)哈伯特

10. 你的目标确定了,你的`脚步也就轻快了。(法国哲学家)哈伯特

11. 向前看总是明智的,但要做到高瞻远瞩并非易事。(英国政治家)丘吉尔

12. 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13. 没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

14. 有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

15. 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16. 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掉至坑里去。(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17. 目标愈高,志向就愈可贵。(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如果)个人没有远大的目标,那么凡事只能停留在思考阶段,不想去行动。(日本学者)德田虎雄

18. 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契讨夫

19. 没有目的,一个人完了,目的也就完了。(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20.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21.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华特贝基霍

22. 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已经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麦修阿诺德

23. 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 威尔逊

24. 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

25.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罗曼罗兰

26.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却是力量。弗烈德利克罗伯森

27. 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豪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决不要逃避任何事物,决不!温斯顿邱吉尔

28. 你若说服自己,告诉自己可以办到某件事,假使这事是可能的,你便办得到,不论它有多艰难。相反的,你若认为连最简单的事也无能为力,你就不可能办得到,而鼹鼠丘对你而言,也变成不可攀的高山。艾蜜莉顾埃

29. 恐惧是世上最摧折人心的一种情绪。我与它抗战,并借着帮助情况不及自己的人们,而克服了它。我相信,任何人只要去做他所恐惧的事,并持续地做下去,直到有获得成功的纪录做后盾,他便能克服恐惧。艾琳诺罗斯福

30.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我们的恐惧总较我们的危险较多。塞尼加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4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1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19.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20.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21.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2.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3.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25.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27.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8.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