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天赋很高的人,终生处在平庸的职位上,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不思进取。而不思进取的突出表现是不读书、不学习。宁可把业余时间消磨在娱乐场所或闲聊中,也不愿意看书。也许,他们对目前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感到满意了,意识不到新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价值;也许,他们下班后很疲倦,没有毅力进行艰苦的自我培训。
他们心甘情愿陷于颓废的境地,尚未做任何努力就承认了人生的失败。这种心态下,也许连那个卑微的饭碗都不是十拿九稳的。
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个人难以在工作和事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难以向更高地位发展。
在成功之前,一个人要积蓄足够的力量。在这方面,托马斯·金曾受到加利福尼亚的一棵参天大树的启发:“在它的身体里蕴藏着积蓄力量的精神,这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崇山峻岭赐予它丰富的养料,山丘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云朵给它带来充足的雨水,而无数次的四季轮回在它巨大的根系周围积累了丰富的养分,所有这些都为它的成长提供了能量。”
即使在商业领域也如此。那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的人,成功的机会更大。
有位商界的杰出人物这样说:“我的所有职员都从最基层做起。俗话说:‘对工作有利的,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任何人在开始工作时如果能记住这句话,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一个刚跨入社会的年轻人随着自己地位的逐步升迁,一定有很多学习的机会,假如他能抓住这些机会,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要随时随地注意本行业的门道,而且一定要研究得十分透彻。在这一方面,千万不能疏忽大意、不求甚解。有些事情看来微不足道,但也要仔细观察,有些事情虽然有困难险阻,但也要努力去探究清楚。如能做到这一点,他就能清除事业发展道路中的一切障碍。
无论目前职位多么低微,汲取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将对你的事业大有裨益。我知道一些公司的小职员,尽管薪水微薄,却愿意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到补习学校去听课,或者买书自学。他们明白知识储备越多,发展潜力就越大。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他出门时间比在家时间还要多得多,但无论到什么地方,他总是随身携带著书籍、随时阅读。一般人轻易浪费的零碎时间,他都用来学习。结果,他对于历史、文学和科学,都有相当见地。他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我相信他的付出会有回报。
从一个年轻人怎样利用零碎时间就可以预见他的前途。自强不息、随时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有一句格言说:“只因准备不足,导致失败。”这句话可以写在无数可怜失败者的墓志铭上。有些人虽然肯努力、肯牺牲,但由于在知识和经验上准备不足,做事大费周折,始终达不到目的、实现不了成功的梦想。
看看职业中介机构的待业者名录吧,多少身强力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这里登记,其中大部分人,因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而驻足不前、被人超越、丢了饭碗。这些人本来就没有深厚的根基,工作期间又不注意积累经验、增加才能,当然会被淘汰。
比如这种人:在商店里工作多年,只会按顾客的要求拿东西,对商业一窍不通。他只是在挣钱糊口,不思考,不关心商品的'特点和顾客的需求,如果他不被淘汰的话,只能当一辈子售货员。那些精明强干、善于思考的年轻人,却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一个行业的秘密,时机一旦成熟,就能独当一面。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个律师事务所任职三年,尽管没有获得晋升,但他在这三年中,把律师事物所的门道都摸清了,还拿到了一个业余法律进修学院的毕业证书。一切都是为了开办他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我还有不少在律师事务所的朋友,按从业时间来说,他们的资格够老的了,但他们仍然担任着平庸的职务,赚着低微的薪金。
两相比较,前者立志坚定、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并能利用业余时间深造,他将获得成功;后者恰恰相反,不管他们是否满足于现状,他们这样庸庸碌碌地混日子,永无出头之日。
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随时随地都注意磨练自己的工作能力,任何事情都想比别人做得更好。对于一切接触到的事物,他都细心地观察、研究,对重要的东西务必弄得一清二楚。他也随时随地把握机会来学习,珍惜与自己前途有关的一切学习机会,对他来说,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要紧。他随时随地注意学习做事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技巧,有些极小的事情,也认为有学好的必要,对于任何做事的方法都仔细揣摩、探求其中的诀窍。如果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学会了,他所获得的内在财富要比有限的薪水高出无数倍。
在工作中积累的学识是他将来成功的基础,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
如果你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决心充实自己,必须认识到,无论何时、无论什么人都可能增加你的知识和经验。假如你有志于出版业,那么一名普通的印刷工会帮助你了解书籍装帧的知识;假如你热衷于机械发明,那么一名修理工的经验也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关于挫折的名言警局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萨克雷
●菲利普斯的至理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
●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愿。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马克·吐温【美】
●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更有意义。——萧伯纳【英】
●人生如集市,众人在此相聚,却不久留;人生如客栈,路人在此歇脚,而后又走。——艾·霍·布朗【美】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泰戈尔【印】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中】
●一个人的失败,是他自己的直接结果。——詹姆斯.艾伦【美】
●不会从失败中找寻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拿破仑【法】
●败莫败于不自知。——吕不韦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人的聪明和自己的明智及道路的选择,往往在失败以后。——贾曦光
●一个人的希望越大,他的遭遇失败的机会也许就越多,就跟一个人走的路越长,踢着的石子会越多一样。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威尔科克斯【德】
●阳光和鲜花在达观的`微笑里,凄凉与痛苦在悲观的叹息中。
生活就是面对真实的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雨果
●只用微笑说话的人,才能担当重任.--西谚
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海伦凯勒
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施皮特勒
(二)关于笑对挫折的事例
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开普勒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者”。
爱迪生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
,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我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助手劝他停止实验的时候放弃了,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呢?可能我们还要点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灯在夜里照明。其实爱迪生的每次试验失败都可以看作是挫折。这么一算,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啊!
张海迪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奥斯特洛夫斯基
命运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残酷的:他念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对着命运的严峻挑战,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没比掉队更可怕的事情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命运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他不想躺在残废荣誉军人的功劳簿上向祖国和人民伸手,他用沸腾的精力读完了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如饥似渴地阅读俄罗斯与世界文学名著。书籍召唤他前进,书籍陪伴他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