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家长来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爱,可以,溺爱,不行。
有个孩子,家人特别溺爱他,他在园经常欺负其他小孩,老师教育过他很多次,却没有作用,跟家长交换意见时,***妈也只是温柔的责备孩子几句:
“小调皮蛋儿,怎么还打人呀。”然后就带着孩子走了,问题丝毫没有得到解决。
后来他毕业去读小学,因在学校用铅笔戳伤了同学的眼睛而被劝回家反省,等再来读书时,老师也屡次反应难以管教,最后逼的家长不得不到处托人帮他转学……
这样的溺爱,真的不会害了他吗?
1.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
2.孩子性格骄横乖张
孩子被溺爱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3.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
孩子被溺爱,谁也管不了他,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觉得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4.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
由于父母的过度溺爱,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5.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溺爱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日后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1.不要特殊待遇
如果什么时候都给孩子特殊照顾,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孩子留着,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家地位高人一等,这样孩子就会自感特殊,习惯于高高在上,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关心他人。
2.不要过分注意孩子
很多家庭都习惯以孩子为中心,家里的事物安排都围绕着孩子,当亲戚好友来访,也常常围着孩子逗他玩。对孩子过于注意,孩子便会容易骄傲。因此,他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中心,而且人人都喜欢自己。
3.不要有求必应
对孩子的要求要慎重考虑,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容易被满足的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生活、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不包办代替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于是任何事情都代替孩子做,结果导致孩子三四岁了还要父母喂饭、穿衣,五六岁了还不会做简单的家务。这样孩子就不会变得勤劳、善良,也缺少同情心和上进心。
5.不要过分保护孩子
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就胆小的,往往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地担忧而导致孩子胆子越来越小。如果父母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少一些担忧,多一些鼓励,在摔跤后不大惊小怪,而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孩子就不会变得懦弱胆怯。
6.不当面袒护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有了争执,总是有父母偏向、保护自己的孩子,而不管孩子是否有错误。
时间长了,孩子就把家里管教较松的那个人当做自己的“保护伞”,结果不仅使孩子性格扭曲,是非观点混淆,甚至还影响到家庭的和睦。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是,一切由家长全权代劳,甚至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不利。我们对孩子要“爱”而不“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给自己孩子最好的。自己会尽自己的能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环境,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爱孩子并不等于溺爱,过分地溺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所以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不能过于溺爱,需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下面来谈一谈不溺爱孩子家长需要怎么做吧!
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会对孩子说“不”吗,也许对于有些父母来说这是很难的决定,非常不忍心对孩子说“不”。但是我们还是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需要狠心一些,需要跟孩子说这些无理的要求是错误的想法。对于无理的要求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一些,要让孩子知道无理取闹也是无济于事的。
家长们不必要每一件事情都要帮孩子完成,有些事情其实并不需要父母帮忙孩子们也可以办得很好的`,家长们为何不选择相信孩子们呢,放手让孩子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好吗?即使他们做不好也能够从中吸取到一些经验来,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平等的,不需要搞特殊。但是很多家长就没有做到这一点了,他们会以孩子为中心,整天绕着孩子转,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给孩子,让孩子享受王子和公主的待遇。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不能给孩子培养这种优越感!
袒护自己的孩子是很多家长的做法,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发生了争执父母不应该偏袒自己的孩子,要客观看待这件事情的本身,如果孩子有错的话需要教导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和知错能改的品德。
忽略孩子这一点相信很少家长是会这样做的,其实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从未想过要忽略孩子。其实适当地忽略孩子能够让孩子有一个自己的独立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自己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对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家长们不可能一辈子拉着孩子的手,一辈子把他们呵护着的。家长需要慢慢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大胆地面对生活,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在孩子跌倒的时候家长需要给孩子的是鼓励让他自己站起来,而不是拉他一把。学会放手其实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看完编者的介绍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一些感触呢?如果你觉得你的教育方式不够好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吧,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从小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方式,不要用溺爱去呵护着孩子成长了。
如果孩子由于生性好动、天真活泼而做了顽皮的事,他自己会后悔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意志力也日益增强,当他善于控制自己的时候,他会自己支配自己的良心,不会让那种坏的伙伴和外界的生活条件等等来支配自己。
——捷尔任斯基
人类有义务将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 ——佚 名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
——甘地夫人
脱开了母亲的扶助,孩子才真正学会了走路。 ——佚 名
在我家里,关心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父母亲从小就向我们灌输,一个人既要有雄心壮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立自强是生活的基本原则。
——艾森豪威尔
尽管孩子们说不出,他们也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生活态度。与其用嘴向他们灌输正义良知,不如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身体力行来示范,可以说这才是最高明的方法。我认为:能够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归根结底,并不是教给孩子什么东西之类的教育技术问题,而是父母本身作为一个人,是否能有正确履行职责的生活方式问题。
——池田大作
父母是孩子们启蒙教师,孩子是母亲的一面镜子。 ——李岫云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
我们应该赋予子女勇气和自信,还要帮助他们加以发展,正如牛津大学巴利奥学院院长史密斯1919年给英国首相的信中所写的那样:“心胸开阔,目光敏锐,热爱真理,就能抵制无理诡辩,陈腐信仰,哗众取宠和伪善之言”。
——甘地夫人
家中没有严父慈母之别,若说严,父母都严;若说慈,父母都慈。全家相处有如朋友一样。 ——福泽谕吉
把孩子和他们同龄人隔离,将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无法磨灭的创伤。
——佚 名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有最强的说服力。 ——谷口雅春
关心孩子是必要的,但若把他前进道路上的石块全部清扫干净,坑坑洼洼全部垫平,他可能暂时平平安安,但同时也失去了走坎坷道路的能力。
——孙蒲远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所自邪也。四者来,宠禄过也。
——《左传》
父亲清楚的.表示,倘若我想掌握更大的权力,就必须在每一个问题上继续和他争论下去。我抱怨他的态度太粗暴,他大声呵斥到:“我已经没有许多时间来跟你罗嗦,那是我教你工作的惟一办法。”看来这就是他培养,锻炼我、造就我的一套办法。 ——小托马斯·沃森
我们仅仅指望给孩子们两份永久的遗产:一份是根,一份是翅膀。
——佚 名
只有爱才能培养孩子。 ——佚 各
我祈求,请不要把他引上平静安逸的道路,而要把他置于困难和挑战的考验和激烈之下。让他学会在暴风雨中挺立,让他学会对那些失败者富有同情心。
——麦卡瑟
勇气使我们抵抗我们所怕的危险和所感的突祸,对于这种四面受敌的人生是很有用的;所以我们最好及早使得儿童具备这种武装,武装愈早愈好。
——洛 克
试将理想的父亲和理想的母亲对比一下。父亲以宠爱孩子为好,而母亲在必要时要牢牢管束孩子,有时也要加以严厉的斥责。父亲老是吵吵嚷嚷,过于严格,孩子就会对他敬而远之。而母亲怎么严厉,只要出自于一片爱心,孩子仍然寸步不离跟着她。
——池田大作
孩子最喜欢爱他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并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会努力听话,不惹父母生气。
——捷尔任斯基
我谈到了“冒险”这两个字。孩子在六、七岁的时候已经应该在他自己的行为当中冒一冒险了,你们应该看着他冒险,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允许他去冒险,以便使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的人,以便使孩子不要完全由于你们的责任心的影响而形成这样的性格:妈妈说过了,爸爸也说过了,他们什么都知道,一切应该由他们来决定,我将要按照他们所说的那样去做。
——马卡连柯
在任何情况下,首先要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生长,这才是父母情深的表现,而且必须将这样的深情作为治家的宗旨。父母必胸狭窄,感情用事,或光依靠长辈的权威等等,对家庭教育都是有害无益的。
——池田大作
“被爱的箭射过的人,才能领会爱得力量是多么伟大的。”父亲对我所采用的方式,正是用爱得箭射入我的心坎,使我
——甘 地
夫妇和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秘密的事,无论任何事情没有不能公开讲的。孩子渐渐长大,绝对没有某事只对那个孩子讲而不叫这个孩子知道的情况。如果父母责备孩子礼貌不周,那么孩子也会笑话父母教育失策。
——福泽谕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