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喜欢以貌取人。长的和蔼可亲,可惜她是“梅姨”啊小朋友们;妃旦再美,可惜她是女娲派来报复你的啊,纣王;明星再帅,你也只能看,你甚至连给他提鞋都不配啊,脑残粉们……
我听过一个故事,是个乡下的姑娘,叫做熙妍,她善良乐观,热爱学习,虽然家里穷,但是她依然努力,没钱上学就在外面听课,依然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有一天,她拿到了一窝鸡蛋,说是只要孵出来就会有很多小鸡可以养,她满怀期待……
在听课时,被几个女生欺负穷,这时,一个男人出现,拿着一把绣着红梅的扇子将脸完全遮住。那几个女生似乎感觉到阴气太重,吓得走了。
熙妍很感谢他,希望可以看一下他的脸 ,他却说:“我的脸很可怕的,看了我脸对人都会被吓跑,甚至是死亡……我不想让你死。”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脸……
这几天,熙妍心事重重,她很好奇这位先生的脸究竟怎么样了。
再一次,她遇到了危险,她的鸡蛋和一些捡来的宝贝都被那些强盗拿走,还说是他们都。她拼劲全力抢着,可惜只是个弱女子……
那个男人又出现了,他见他们人多势众,便默念咒语,扇死“咔”地一声从中间扯了,露出了他的脸,那些强盗因为他的脸能跑的跑了,剩下的都被吓死了。
熙妍跪坐在地上看着他的扇子再次合上。也许是因为她也看到了他的一部分脸,他二话不说便向离开。
“等等。谢谢……你,我想报答你……”她说。
但是他似乎并不乐意。
“那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
“我叫……恩公。”
就这么简短的.两个字,使她永远记在心里。多年以后,她长大了,但是她还是记得恩公,一直想着报答他……
这使我明白了不能以貌取人,恩公那么可怕,但是他却很善良。
一根筷子它是直的,当它插在水里时,就变成了弯的。所以看人不能只看外表,外表的美只是暂时的,内在美才是永久的。因此,以貌取人者,那叫有眼无珠。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所以说,从外在和从内在去看待事物,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同。从外在角度看到的是浅显简单,从内在角度看到的是深刻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从杯中窥人,不要轻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以心灵去审视内在,以内在去审视外在。这样,不仅能把事物看得更透彻,也能提高自身修养。
我们常常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美丑也常在瞬间定格,却没意识到这是肤浅的自以为是。榴莲表面多硬刺,气味难闻,果肉却香甜。人的外貌有美丑,却不能决定心灵的美丑。她是世界超模,但其貌不扬,胖胖的圆脸,醒目的雀斑,厚厚的嘴唇,使她像只丑小鸭。有人因为她的外表而对她的成功愤愤不平。然而,若是我们摒弃俗套的外在美丑标准,用内在的眼光去看待她,我们看到的将是她对时装独特的理解和超强的表现力。站在众人面前,她姿态优美,自信大方,敢于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这种魅力,谁能抵挡呢?所以,她赢得了人们的肯定,获得了成功,飞向了广阔的天地。她的名字叫吕燕。
同样地,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也塑造了外丑内美的敲钟人。他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正因如此,他被人们封为“愚人之王”,是被大家嘲笑、愚弄的对象。在那些只看到表面的人眼里,他是令人厌恶的。然而当我们用内在的眼光去看他时,看到的却是他保护爱斯梅拉达的执着,是他敢于牺牲一切追求美和善的无畏精神,是他那丑陋外表下暗藏的高贵、善良的灵魂。这个外表丑陋、灵魂高贵的敲钟人,就是卡西莫多。
我们不仅常常以貌取人,还误认为别人“人穷志短”。西晋秘书郎左思出身寒微,自幼反应迟钝,相貌丑又讷于言辞。他父亲说他愚笨,让他着手写《三都赋》时,被才子陆机无情讥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人写出了名扬四方的'《三都赋》,一时竟致洛阳纸贵。其实,这结果一点也不令人惊讶。当我们不拘泥于表象,而是透过内在去看左思时,看到的是他面对质疑与压力的坚定;是他以勤补拙,十年磨一剑的执着;是他不自卑,以坦然的姿态追求梦想的勇敢。正是有了这些内在美,他才拥有了成功。
许多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发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如此,不要轻易被眼睛看到的表象所迷惑,要懂得用明睿的心去挖掘事物的本质。看待自己的处境时,不要总看到外在的压力是多么可怕,也不要只看到成功的光环是多么眩目,而应窥探本心,找准方向。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诗意地生活。
的确,认识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作为班主任要全面认识班里六七十个孩子更是不易。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就像是广阔的大海,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大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习惯、生活环境等千差万别,导致性格迥异,这就给教育带来了难度。再加上平时班务工作纷繁复杂,班主任除了搞好教育教学之外,还要管理清洁、纪律、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应对班里各种突生事件……正因为如此繁多的事,让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远远不够,让我们对每个孩子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可能会根据他们的表现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教育效果。而教育是一件百年树人的大事,将对每个孩子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客观冷静,走进孩子心中,倾听来自他们心灵的肺腑之言,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班里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小磊,他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小磊精力充沛、生性淘气。自从转学一年多以来,他犯的错事简直数不胜数,拿同学东西,剪同学头发,无缘无故把同学打得哇哇直哭……常常把爷爷奶奶和我气得怒火冲天。
“苗老师,快!小磊又打人了!”下课后,我刚坐下还没喘口气,就有同学匆匆跑来报告。一听此话,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心里恨恨地想:“小磊呀,小磊呀!你怎么这么淘气,每天都要和同学发生冲突呢!这一周不知有几个同学来告过你了。”昨天,甚至有一个女生被打后,拿了一个本子,找了二十多个曾经被小磊欺负过的女生签名,要求让他转学……尽管每次犯错后我都苦口婆心地教育小磊,他当时也认识了错误,但还是管不住自己样。我简直不知该怎样对待他,心里是既气愤又失望。
我把小磊和另一个同学叫到办公室,强压下怒火,问明情况,果不出所料,又是小磊多事。立刻,积压在心底的火气腾地一下窜上来,我冲他吼到:“小磊,你知不知道这周有多少同学告你,你到底要打多少人?你还想不想跟同学相处?你要是我的孩子,我早就给你两巴掌……”我的声音如同炸雷响起,越说越气愤,一声声质问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向他袭去。
“我知道每次发生事情你总说是我的错,我是打了同学,把全班都打了,反正他们都讨厌我!又怎么样?”我的话还没说完,谁知小磊哭喊着气鼓鼓地说出了这样的话。我望着他那倔强的脸上露出的忿忿不平,一双小眼睛里似乎喷射出与他年龄不相符的仇恨,心里万分惊讶。没想到犯了错的他居然振振有词!不过小磊的话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我心头的怒火,让我冷静下来。他小小年纪,内心深处竟然如此极端,认为大家反正不喜欢自己,那就破罐破摔——这是多么危险的念头啊!。如果教育培养了一个满怀仇恨的孩子,那他长大后会成为怎样的人?我简直不敢想象。
这时,上课铃打响了,我来不及对他进行细说,只说了一句:“小磊,你在这里冷静地想一想今天的事,自己错在哪里,老师也冷静一下。”说完,我走出办公室,走进教室后,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小磊的印象,就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被小磊打过的举手。”天哪,这下教室里的手臂齐刷刷地举起一大片,少说也有五十多个。“是真的吗?怎么会有这么多?”我怀疑地问大家。“是真的!他就是爱打人!”“他经常打我。”“他还用脚踢我。”教室里的讨伐声响成一片。此时差不多成了对他的批斗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