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联尚无权威的分类方法,作为古代修辞方式之一的对偶句分类虽有四分法、六分法、八分法,但难免交插和重复而并不科学。其实,不同的对联有不同的特征,对联的特征又与分类标准密切相关。按不同的标准,可分出不同的种类:按字数的多少,可分成短联与长联;按使用的范围,可分成行业联与通用联;按使用的时间,可分成节令联与春联;按贴挂的位置,可分成门联与堂联;按其固定场所,可分成名胜联、馆堂联及戏台联;按创作的指向,可分成自题联与题赠联;按情感的表达,可分成喜庆联与哀挽联;按审美趣味,可分成俗联与雅联;按对仗的宽严,可分成工对与宽对(借对、邻对);按上下联的逻辑关系,可分成顺对与逆对(合掌对与无情对);按对仗的技巧,可分成拆合对、顶真对、连环对、双关对、集名对、节气对、生肖对、干支对、数字对等;按在词曲创作中的运用,可分为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流水对、隔句对、鸾凤和鸣对和谜对等。恰当分类,可促进对联的创作和研究。
对联浩如烟海,纷纭繁杂,至今尚无权威的分类方法,也难以分类。古代典籍对诗文中对偶句的分类,有四分法、六分法和八分法。
刘勰持四分法。他在《文心雕龙·丽辞篇》中说:“俪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刘勰举例道,言对,如《上林赋》中的:“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事对,如《神女赋》中的“毛嫱障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反对,如《登楼》中的“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正对,如《七哀》中的“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
上官仪持六分法和八分法。魏庆之在《诗人玉屑》卷七中引《诗苑类格》说:“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又曰: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联绵对,‘残荷若带,初月如眉’是也;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转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
这三种分类法都欠严密,此类与彼类有交插和重叠,因而缺乏科学性。可供借鉴,不能照搬。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通常用“×联”、“××联”或“×对”、“××对”表示;不同种类的对联,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与分类标准密切相关。
1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短联与长联
长短是比较而言的,区别长短,得找出适中的尺度。从使用最广泛之门联的书写和张贴来考虑,字的多少、大小与联幅的长宽要比例恰当、排列匀称,且直书不转行,才美观大方。这样看来以7字到11字为适中。由此,可将7字以下的叫作短联,11字以上的对联则是长联。短联最短可短到只1个字,如“墨/联”;长联则可长到十几字、几十字、百多字、几百字,乃至上千字。相当长时间里,以为昆明大观楼180字的长联,是最长的对联。后来有人专门收集长联,多达300副以上,其中以四川江津的临江楼对联为最,它长达1612字,为清人钟祖棻(字耘舫)在狱中所做。这“天下第一长联”,也是“尚不知其有可考否耳”。
2 按使用的范围,可分为行业联与通用联
行业联是某个行业专门习惯用的对联,具有本行业的特点,并可使用本行业的专门用语即行话。通用联则是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均可使用的对联。
3 按使用的时间,可分为节令联与春联
节令联,是节日庆典时张贴的对联。包括农历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使用的对联,公历的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使用的对联;还包括单位的纪念日,如校庆、厂庆使用的对联,和某地特定的节日,如潍坊风筝节、大兴西瓜节、珠海航空节、成都美食节使用的对联。春节也是节日,但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所以把春联单列。
4 按贴挂的位置,可分为门联与堂联
张贴在门两边的对联叫门联,张贴、悬挂或置放于室内的对联叫堂联。
门有各种各样的门,大的住宅有大门小门、前门后门、中门侧门、书斋门、卧室门、厨房门、窗门和柜门;农户还有磨房门、柴棚门、厕所门、猪圈门、鸡笼门。旧时农村过春节,家里所有的门都要贴门联。门又分单扇和双扇。大门是双扇门,大门的门联还包括门神和开门签。门神是木板彩印年画,印着张飞、关公的画像,这是取代“神荼”“郁垒”而来的。也可贴同样大小的对联,这种文字对联近乎斗方,可以转行书写,转行书写时右边的从右到左,左边的从左到右,贴在两扇门板上才对称。开门签是短小条幅,通常是写“开门大吉”、“开门大发”、“开门大利”、“开门见喜”之类的四言吉祥语,贴在右边门板中部靠近中缝的一侧,拉闩开门的位置。
堂联,又叫室内联。堂屋里对着大门靠墙放着神柜,神柜内供着祖宗灵牌,灵牌上方贴着“天地君亲师位”的中堂,中堂两侧要张贴对联,或悬挂着裱糊的对联。山墙内壁还要挂四块屏,通常是“百无禁忌、万事如意、人口清吉、老少平安”四句。书房门要张贴对联,书案上则放置着篆刻有对联的工艺品。
5 按其固定场所,可分为名胜联、馆堂联和戏台联
张贴的对联不经久,是临时性的,只有雕刻的对联才可维系久远。按其固定场所,可分为名胜联、馆堂联和戏台联。名胜联是雕刻于名胜古迹上的对联,馆堂联是雕刻于楼堂馆所里门楹上的对联,戏台联是悬挂或雕刻于戏曲舞台两侧的对联。虽说戏台的'戏楼也是馆堂,却是观众聚集看戏的地方,并且戏台联内容多与戏曲有密切的联系,与其它馆堂联比有特别之处,所以单列。
6 按创作的指向,可分为自题联与题赠联
自题联是创作者为自己做的对联,贴于门楣或书房,刻于笔管或砚边、镇纸上,以联语自策、自励、自勉、自戒、自况、自嘲,均属“自言自语”,并无它指。若将自题联也写给他人,可叫共勉联,以期与人互相勉励,互相鞭策。共勉联多用于朋友、同辈之间。题赠联是写给他人的对联,表示感激、钦佩、勉励、劝慰、忠告、警示等意思。自题联、题赠联不是一般应酬、应景之作,而是用心构思、刻意经营的,饱含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是思想的结晶,不乏警句和格言,对大众对后人不无启迪,多有教益。自题联、题赠联中不乏警句联、格言联,另外也有游戏联、谐趣联。
7 按情感的表达,可分为喜庆联和哀挽联
喜庆联,是表示对喜事的恭贺、祝贺的对联,哀挽联是表示对死者哀悼、惋惜的对联。
举凡男婚、女嫁、造屋、乔迁、开业、晋级、升学、参军等等喜事,自家要贴喜联,亲戚朋友都要前来祝贺、恭贺、庆贺,送上喜庆联。喜庆联不一定写成条幅贴于门楹,也可笔录或口占。老年人健康长寿是好事,寿辰便是喜庆,做寿联以表恭贺。六十岁谓花甲之年,七十岁谓古稀之年,八九十岁谓耄耋之年,一百岁谓期颐,都是要庆贺的。整数之外还有几个特别的年岁,七十七谓之期寿(期字的草书有如七十七),八十八谓之米寿(米字可拆成八十八),九十九谓之望百(望得见百岁了),一百零八谓之茶寿(茶字可拆成廿加八十八,合起来就是一百零八了),都要格外庆贺,贺寿联必可不少。
人去世后,家人和亲朋要做挽联。挽联张贴于灵堂,悬挂在花圈两边,或写在挽幛上。雕刻在墓地的哀挽联,又叫墓联或茔联。
喜庆联一定要用红纸,为了渲染喜庆气氛,有用黄颜料、黄油漆书写,也有用胶水写再敷以金粉的;哀挽联一定要白底黑字,字要用楷书,显得庄严肃穆。用草书、行书写哀挽联是犯忌的。
8 按审美的趣味,可分为俗联和雅联
旧时常把乡村农夫和市井生意人做的对联叫俗联,俗联多是口占,采用口语,通俗易懂;而把官员士大夫做的对联称为雅联,雅联文采斐然,典雅高华,往往要书写、装裱,传之久远。但雅俗并非黑白分明、截然对立,俗中有雅,雅中有俗,俗极化雅,雅极返俗,大俗大雅。俗联中也有饱含人生哲理或幽默风趣之作,颇得官员士大夫赞赏;而官员士大夫也有脱口而出并不讲究的俚俗之作,令引车卖浆者流引为笑谈。联话中常有官员与百姓、文人与村夫对对子的记载,在对联范畴里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不乏共同语言,沟通亦不困难。对联的雅俗共赏,多有佳话。
9 按对仗的宽严,可分为工对与宽对
工对,是严格的对联,上下联对仗工稳,语言结构完全相同,平仄一一相对,上下联的任何一字不得重复使用。宽对,是对仗比较宽松的对联,语言结构大体相同,平仄大体协调,允许少数字重复使用。如苏州灵岩山馆的对联:
白鹤归来,崖畔千年红杏;
绿云深处,天下第五名山。
“归来”是动补结构,“深处”是偏正结构:“千年”是数量词,“第五”是序数词;“杏”是植物,“山”是地形;“红”表颜色,“名”表程度。因为意思好,对仗也就任其自然,从宽处理了。
介于工对与宽对之间的,有借对和邻对。
借对,是借用同音之字,或借用多义字的另一义项,使之对仗做的对联。如:
酒债寻常到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上联中的“寻常”便是借对,将“寻常”分为“寻”、“常”二字,古代一寻为八尺,两寻为一常,借此与数词“七十”相对。张之洞有一联,也是借对: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下联中“果”,借用果树的“果”,与上联的“树”相对;“然”与“已”是虚词相对;上联中的“寻”,借用古代数量词的“寻”,“半寻”即“四尺”,此与下联“一点”相对;下联中的“干”,借用“干戈”的“干”,是武器,与上联的“斧”相对。借对巧且工,妙手偶得之。
邻对,是联语中有的名词无法找到与之匹配的同类名词对仗,就用相邻类别的名词或其它词类与之对仗做的对联。如四川青城山的一副对联:
香水濯云根,奇石惯延携砚客;
画廊垂月地,幽花曾照浣纱人。
“香水”和“画廊”都是偏正词组,结构相同,但“廊”是人文景观,“水”是自然景观,“画”是诉诸视觉,而“香”是诉诸嗅觉的。邻对有如独生子没有亲兄弟,便把表兄弟当亲兄弟。
10 按逻辑关系,可分为顺对与逆对
顺对,又叫正对;逆对,又叫反对。这是按上下联的逻辑关系而分的。顺对的上下联意思是并列平行的,“事异义同”,二者相互映衬、相辅相成,有如二源合流,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上联说春蚕吐丝,下联说蜡炬燃烧,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但是都表现出执著、奉献的精神。
逆对的上下联意思是对立并举的,“理殊趣合”,二者矛盾统一、相反相成,有如双峰对峙,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上下联表示对敌人和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即对敌狠,对己和,爱憎分明。
顺对着重上下联的相同点,逆对强调上下联的相斥性。陈寅恪说,好的对联有正、反、合三个阶段,如:
反对侵略
保卫和平
显然是逆对,“侵略”与“和平”是相斥的,但上下联可以合在一起:只有反对侵略,才能保卫和平;为了保卫和平,必须反对侵略。
顺对和逆对都不可走极端。顺对的极端是上下联同义反复,联而不对,如:
家家做清扫
户户搞卫生
上下联是一个意思,没有变化和发展,重复而已,这种联而不对的对联,叫做合掌对。若将该对联改成:
家家搞清扫
户户保健康
就避免了同义反复,成为了顺对。因为“保健康”不仅要搞清扫,还需要丰富营养、适度运动、心情愉快,等等。
逆对的极端是上下联毫无关联,即对而不联,如:
孙行者
祖冲之
对仗虽工整,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科学家不般配,联不到一起。再如:
陶然亭
张之洞
对仗巧妙而工稳,但建筑与官员毫不相干,玩笑而已。这种对而不联的对句,谓之无情对。
11 从对仗的技巧,可分为拆合对、顶真对、连环对、双关对、集名对、节气对、生肖对、干支对、数字对,等等
对仗奇巧可产生奇联绝对,名目繁多,仅列举数种。
拆合对,将汉字或拆开或合拢,或先拆开后合拢,或合拢后再拆开,用这种方法做对联,谓之拆合对,如:
鸿为江边鸟
蚕是天下虫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
木门闲客至,两山出大小尖峰
第一联是将“鸿”拆开成“江”和“鸟”,将“蚕”拆成“天”和“虫”;第二联是将“此木”、“山山”合拢成“柴”和“出”,将“因火”、“夕夕”合拢成“烟”和“多”;第三联将竹字头和“寺”合成“等”,两个“手”字合成“拜”,将“四”、“维”合成繁体的“罗”,将“木”、“门”合成“闲”,将两个“山”字合成“出”,将“大”“小”合成“尖”。
顶真对,是将上句最后一个词,作为下句开头的词,用这种方法做对联。如:
金水河边金丝柳,金丝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连环对,是联语中有些字词反复出现,造成连绵不断回环往复效果的对联。如: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青草塘青草鱼儿吃青草
红花溪红花女子戴红花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双关对,是有的词一语双关可做另解的对联。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意思是,因为荷花荷叶才能长藕,有杏子就不必要梅子了,其中“荷”、“藕”、“杏”、“梅”四字谐音双关,可破译成音相同,意思迥异的一副对联: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说的是,因为什么而得到配偶呢,是因有幸与佳人相遇,一见钟情就无须别人做媒了。
又如,华罗庚所做的一副对联: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从字面上看,“三强”是春秋战国时的“韩、赵、魏”三个强国,“九章”是讲“勾、股、弦”的《九章算术》,但它们是双关的。“三强”又指物理学家钱三强,“九章”又指数学家赵九章。这种双关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门心思想做双关对,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偶有触动唾手可得。
集名对,又叫的名对、名目对、名称对。孔子教导学生“多识草木虫鱼之名”,古人爱讲名分,“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选取各种人物、事物、现象的名称连缀、调配成对联,是一大乐趣,集名对应运而生。集名对又细分为人名对、地名对、药名对、花名对、戏名对等。
人名对,如:
柳三变
张九成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地名对,如重庆十个地名组成的对联:
西峡东林,北碚南泉中渡口;
黄山青木,红岩黑石白沙砣。
药名对,如:
海龙海马通大海
红花红藤映山红
降香木香香附满店
黄药白药山药齐全
花名对,如:
白玉兰
紫云英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戏名对,如:
琼林宴后千钟禄,招赘女状元,花魁独占白玉带;
汾河湾边万里缘,教子双告诰,墙头马上黄金台。
上下联包括《琼林宴》、《千钟禄》、《相府招赘》、《女状元》、《卖油郎独占花魁》、《白玉带》、《汾河湾》、《万里缘》、《三娘教子》、《双告诰》、《墙头马上》、《黄金台》十二个剧目。
节气对。农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按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些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影响播种、收割及储藏。将这些节气镶嵌进联语,或将节气与农事、家事、国事联系起来而创作的对联,谓之节气对。如:
清明祭祖,缅怀老前辈;
谷雨插秧,培养好后生。
生肖对。生肖是指人出生那一年的属相,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十二属)表示年份,如牛年、马年等。将生肖镶嵌于联语,或将生肖与人的命运、人生况味联系起来做对联。如:
金牛奋蹄开锦绣
乳虎添翼会风云
干支对。我国古代用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排列组合成甲子、乙丑等60个干支名,为一个周期,称为一个甲子,用来纪年、纪月日、纪时。纪年如1988年为戊辰年,1988年农历五月初一,为庚子日;纪时是将一昼夜划为十二辰,每一辰为两小时,分别用十二地支代表,夜半为子时,正午为午时。将干支名镶嵌于联语,或将干支与社会、人生联系起来做对联,谓之干支对。如:
才饮甲子丰收酒
又扬乙丑奋进鞭
还有其它名称的集名对,如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对,春夏秋冬的季节对,东南西北、里外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对,以及树名对、草名对、书名对、刊名对、歌名对、词牌名对,等等。
数字对,是嵌入数字的对联,数字不仅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还有半、双、百、千、万、亿、兆,如: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有时还用同音字代替数字,如以“事”代“四”,以“奇”代“七”,以“久”代“九”,以“实”代“十”,以“忆”代“亿”。若是人的年龄岁数,还可用“而立”代“三十”,“不惑”代“四十”,“天命”代“五十”,“花甲”代“六十”,用“古稀”代“七十”,等等。
至于同音对、谐音对、双声对、叠韵对、重字对、回文对、流水对等种类的对联的特征及其做法,已在拙作《论对联的一般规则和特别规则》和《对联的编撰方法与训练创作》(见《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第3、4期)中讲到,不再详述。
12 对联运用于词曲创作,又可分成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流水对、隔句对、鸾凤和鸣对及谜对
合璧对是两句相对,鼎足对是三句相对,连璧对是四句相对,联珠对是多句相对,隔句对是长短句相对,鸾凤和鸣对是首尾相对。
鼎足对在散曲中运用较为普遍,如:
和露摘黄花
带霜烹紫蟹
煮酒烧红叶
密匝匝蚁排兵
乱纷纷蜂酿蜜
闹嚷嚷蝇争血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元剧《西厢记》中《叨叨令》的一串叠句,有以下联珠对:
车儿马儿 熬熬煎煎的气
花儿靥儿 娇娇滴滴的媚
被儿枕儿 昏昏沉沉的睡
衫儿袖儿 重重叠叠的泪
书儿信儿 凄凄惶惶的寄
一个上联与多个下联相对的对联,也称连壁对和联珠对,如苏东坡的上联就有多个下联,如: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六脉寸关尺
八旗满汉蒙
以对联作谜面的谜语叫谜联。如:
白蟒过江,头顶一轮明月;
乌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的谜底是油灯,下联的谜底是秤杆。又如:
道士腰间两把锤
和尚肋下一条筋
这是字谜,谜底是“平”、“常”二字。
最后要说诗联,诗联既是律诗,又是对联的集锦。五律、七律的三四句及五六句是对偶句,而诗联则要求一二及七八句也是对偶句。至于五绝七绝并无对偶的要求,诗联则要求一二句、三四句均为对联,如杜甫的七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如果没有乌云,我们就感受不到太阳的温暖。
——约翰
●风儿带着异样的寂静,轻柔的把江河湖海亲吻。
——弥尔顿
●若不是让画笔蘸满/天园的七色颜料,人间灵巧的画师又怎能/绘出斑斓的七色彩虹?
——司各特
●风暴使橡树的根扎得更深。
——赫伯特
●昨夜的暴风雨用金色的和平为今晨加冕。
——泰戈尔
●一夜之寒结不成厚冰。
——赫伯特
●春天从这美丽的花园里走来,/就像那爱的精灵无所不在;/每一种花草都在大地黝黑的胸膛上,/从冬眠的'美梦里苏醒。
——雪莱
●一燕不能成春。
——克雷洛夫
●春天虽然飞去了,却引来竞芳斗翠的万物;/百花虽然凋零了,却给我们留下了花的种子。
——席勒
●昆虫的嗡嗡声中自有一番夏天的韵味。
——兰道
●瞧,田野处处金光闪耀,这是因为太阳之子——灿烂的夏天已经来到。
——詹·汤姆逊
●可爱的春天带着花和曲的潮水滚滚而来,让大地腾起花的浪涛,空中响彻着春的乐曲。
——美·朗费罗
●春天的太阳甚至给那最卑微的小花也注入了新的生命。
——司各特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春天的意志和暖流正在逐渐地驱走寒冬。
——纪德
●秋天确已到来,可是请君少待/只要请你少待片刻时光/春天就要驾到,苍天就要含笑/世界就要充满紫罗兰的芳香。
——西奥多·施托姆
●露珠只是在它自己/小小球体的范围里/理解太阳。
——泰戈尔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有如鬼魅碰上巫师,纷纷逃避。
——雪莱
●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
——泰戈尔
●急雨才收翠色新,长青树上露沉沉,迷蒙白雾轻如许,欲上秋空作暮云。
——寂莲法师
●金云把风格迥异的画/一幅幅画在天穹,/但是不题写/自己的姓名。
——泰戈尔
古代的诗词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学过不少了,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同学们又有没有去分辨呢?
春的古诗名言绝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夏的古诗名言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秋的古诗名言绝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冬的古诗名言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
描写春天的古诗:
1、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夏天的古诗:
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描写秋天的古诗: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描写冬天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