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荷马(约公元前9至前8世纪)古希腊诗人,是到处行吟的盲歌者。生于小亚细亚。相传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他所作。
1、“谁经历的苦难多,谁懂得的东西也就多”。
2、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
3、人类的历史代代相传,像树叶一样,不断更新。
4、呵,青春!你永远是可亲可爱的。(青春)
5、对人来说,不幸要比幸福多两倍。(青春)
6、劳动是人类的命运。(:劳动)
7、决定问题,需要智慧,贯彻执行时则需要耐心。(智慧)
二、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1302年因反对皇权被放逐终身。早期抒情诗集《新生》歌颂理想中的爱人,表达对美好时候的渴望。代表作《神曲》。作品还有《帝制论》、《俗语论》、《宴会》、〈书信集〉等。
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2、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但丁
3、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但丁
4、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5、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
6、一个人愈知道时间的价值,愈感觉失时的痛苦呀!(时间)
7、别人后退,我不退;别人前进,我更进。要攀登这座山的人,起初在下部是艰难的,越上升越没有痛苦,最后就和坐着顺流而下的小船一样。(勤奋)
8、一个人坐在绒毯之上,困在绸被之下,绝对不会成名的;无声无息度一生,好比空中烟,水面泡,他在地球上的痕迹顷刻就消灭了。(勤奋)
9、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道德)
11、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思想)
三、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代表作有诗剧《浮世德》。
1、“从母亲那里,我得到的是幸福和讲故事的快乐。”——歌德
2、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3、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5、把时间用得节省些,我很可能把最珍贵的金刚石拿到手。
6、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7、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8、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世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9、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
10、人生一世不就是为了化短暂的事物为永久的吗?要做到这一步,就须懂得如何珍视这短暂和永久。
11、如果这是一株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12、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13、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
14、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15、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16、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四、拜伦(1788—182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贵族。代表作有长诗《唐璜》。
1、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
2、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
3、青年人满身都是精力,正如春天的河水那样丰富。
4、乐观的人永葆青春。
5、没有方法能使时针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6、百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五、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主要剧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莱特》等。
1、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2、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
3、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优异,外表或内心如何美好,也必须在他的德性的光辉照耀到他人身上发生了热力,再由感受他的热力的人把那热力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能
4、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5、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
6、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来贡献于人世,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奉献)
7、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8、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导语: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
作文素材积累:各类哲理格言精选
一、学习类
1、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原注】传家久远,总不外“读书积德”四字。若纷纷势利,真如烟花过眼,须臾变灭古联云:树德承鸿业,传经裕燕贻。又云:树德箕裘惟孝友,传家彝鼎在诗书。又云:天麻静迓惟为善,祖泽长延在读书。又云: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又云: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皆格言也。
【注释】① 世家,古称世代显贵的家族为世家。《孟子·滕文公》:“仲子,齐之世家书也。”
【译文】自古以来许多名望的世家,都是靠积德,要想具备高尚的人品,只有读书。
2、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其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原注】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注释】读书即使不能成名,却可使人品德高雅。修养德行而不期望回报,自然心安理得。
3、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原注】陈榕门云:此三种是何等学识!何等作用!非浅学所可貌似。
【译文】待人要平和而有原则,待事要明确果断,待理要正直而通达。
4、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注释】①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汉班固《白虎通·正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
【译文】要眼界开阔,则应游历名山大川。要宽宏大量,则应熟读经史等书。
5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译文】读没见过的书像得到一个好友,重温读过的书如逢故友。
6、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原注】用功过勤者,心力即疲,未见得手。须于诵读之余,闭目静坐,养其神气;令此心如鱼之在水,如鹤之大林,悠悠洋洋,活活泼泼,是读书之至乐也。
【译文】心境不能杂乱,杂乱则精神恍惚而不能专心,心不能劳累,心劳累则精神疲倦,就没有收获。
7、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苦神。
【原注】人之一生,只靠这精神干事,精神不旺,昏沉到底。人若调养得精神完固,不怕文字无解悟,无神气,此是举业最上乘。
【译文】爱惜精神以备日后担当大任,虚度时光何以报父母之恩?戒酗酒,酗酒伤精神。戒色欲,贪色灭精神。戒美味,美味使精神昏沉。戒过饱,过饱使精神郁闷。戒多动,多动使精神混乱。戒多话,多话损伤精神。戒多忧,多忧使神精郁结。戒多思,思虚多刺激精神。戒久睡,久睡使精神疲倦。戒久读,久读使精神苦劳。
二、态度类
1、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原注】智慧如镜,富贵福泽,其翳之者也;困苦艰难,其磨之者也。徐曙庵云:最妙是一个逆字,今人处顺境,现成受享,有何意味!惟逆则艰难险阻中,陶炼得几许事业。故逆来顺受四字,随在当有自得处。
薛文清云:国以逸欲而亡,家以逸欲而败,身以逸欲而为昏愚、为戕贼,患无不至。盖忧患是天理之行,震动惊醒,心胆变换之地。安乐是人欲之窟,般乐怠傲,志溺魂销之地。故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语云:富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处顺境者,可以知所警矣。
【译文】处劣境时必须逆来顺受,处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
2、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原注】炼心如炼金,百炼而后为真金,百炼而后之真心。
【译文】心胸宽广能容天下事物,心中没有成见能接受一切好的事物,平心静气论天下之事,潜心看天下的事理,定心应付事物的变化。
3、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面临大事与难事,可看出一个的责任;处顺境逆境,可看出一个的胸襟气度;遇喜事怒事,看一个人的涵养;与同辈相处,可看一个人的见识。
4、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注释】① 青天白日:比喻清明、明白。宋朱熹《朱文公集·答魏元履书》:“武侯即名义俱正,无所隐匿,其为汉复仇之志,如青天白日,人人得而知之。”②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译文】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从拒绝诱惑中得来。扭转天地的治世能力,是从小心谨慎中得来。
5、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原注】非有盛养者,不能。
【译文】自处时超脱,待人和蔼,无事清澄,有事果决,得意时平淡,失意时顺其自然。
三、道德类
1、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实处著脚,稳处下手。
【译文】宽宏大量容一切之物,站稳立场做人。踏实的地方站立,稳当之处着手。
2、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原注】不见可欲时,人人都是君子。一见可欲,不是滑了脚跟,便是摆头念头。苟非中存有主,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体贴一番,鲜有不堕入魔障者。先辈诗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平。沉溺者可以惊心回首矣。人当变故之来,只在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至身败而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译文】能摆脱诱惑,才能看出德行高操。在遭逢变故时能站得稳,才是真君子。
3、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注释】① 草野,比喻民间。汉王充《论衡·书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改失者在草野”。② 廊曲:廊,殿四周的廊;庙,太庙,都是古代帝王和大臣用以议论政事的地方。后因称朝延为廊庙。
【译文】身处鄙野不能看轻自己,而处庙宇高台则不能看重自己。
4、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非大丈夫不能如此度量!振衣千仞冈,灌足万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气节!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蕴藉!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怀!
【译文】海天之宽阔任鱼鸟飞跃,不是大丈夫不会有如此度量;大丈夫要有在千尺高山振衣,在万里长流洗足般的气节;大丈夫的内蕴要如珠玉藏于山泽般;大丈夫的胸襟要有如月明风清般光洁温煦。
5、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任之心责己,则寡过。
【译文】以宽怒自己的心宽恕别人,则交情深。以责备他人的.心责备自己,则过错少。
6、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原注】唐荆川《与弟书》云:居常但见人过,不见己过,此学者公共病痛,亦学者切骨病痛。自后读书做人,须要刊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译文】只看到别人的一切坏处,是恶的根源。能明察自己的一切缺失,才是所有善的根本。
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译文】对失意的人,不要谈得意的事!处于得意的时候,不要忘记失意的日子。
8、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窍名。
【原注】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攘名也。窍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注释】上士:官名,周有上士、中士、下士。《礼·王制》;“诸侯之上大夫聊、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译文】上等贤人忘名声,平凡之人立名声,下等愚人窍名声。
9、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译文】老成持重是第一等资质,光明磊落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思辩才是第三等资质。
10、小人亦有坦荡荡处,无忌惮是已。君子亦有长戚戚处,终身之忧是己。
【原注】陈榕门云:迹相似而实不相同,人禽之分在此。
【译文】小人也有坦荡之处,因为无所忌讳。君子亦有忧戚戚之处,因终生都忧国忧民。
11、水,君子也。其性冲,其质白,其味淡,其为用也,可以浣不洁者而使洁,即涕汤者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也。油,小人也。其性滑,其质赋,其味浓,其为用也。可以污洁者而使不洁,倘滚油中投以水,必至激搏而不相容,诚哉小人也。
【原注】形容尽致,推勘人微。明此,可以立身,可以观人。
【译文】君子像水,情性谦冲,本质洁白,味平淡,而他的用处,可以使不洁的东西成为清洁,即使在滚烫的热水中放入油,二者亦不会混和,这就是君子的本性。
小人像油,本质滑腻,味浓厚,他的用途,可污染清洁之物,若在滚烫的油中放入水,二者必然相激而不相容,这就是小人的本质。
12、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原注】粗浅语,却不容易做到。
【译文】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要能懂,要做得到,要耐得久。
13、龙吟虎啸,凤翥鸾翔,大丈夫之气象。蚕茧蛛丝,蚁封蚓结,儿女子之经营。
【译文】龙吟虎啸、风鸾翱翔才是大丈夫的气象。像蚕茧蛛丝、蚂蚁封巢、蚯蚓纠结般是小人的经营。
四、精神类
1、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译文】宠辱不惊则肝宁,动静皆诚敬则心定,饮食有节制则脾不病,调整呼吸少说活则保肺,平淡少欲则肾水足。
2、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原注】人常和悦,则心气恬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何交端公时,曾有乡人过百岁,公叩其术。答曰:予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此真得养生要诀者。每日胸中一团太和元气,病从何生?
【译文】天地不能一日没有和气,人心不能一日没有喜悦的神情。
五、品德类
1、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译文】要想有黄金玉石一样的人品,必定经历烈火般的锻炼;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如走薄冰般谨慎。
2、小人专望人恩,恩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译文】小人专门期望他人的恩惠,但受恩后就忘;君子则不轻易受人恩惠,若受恩于人,则必定想法图报。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3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末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3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3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4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42、——《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
43、仰不愧于天,俯不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欲:情欲,贪欲
4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45、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4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4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4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4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5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