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书法: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书法《天道酬勤》
一且你产生了一个简单的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断地重复它,终会使之成为现实。提炼、坚持、重复、这是你成功的法宝。持之以恒,终将达到临界值。人们常说: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一定的命运。
名人励志书法:
孔德文书法《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此句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此句意思是指: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名人励志书法: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名人励志书法:
张锁平书法《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化体验
【校园艺术节】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加强文化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整合现有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声势和规模,打造新的文化活动品牌,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和校园氛围;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努力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需求,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为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活动主题
和谐校园,你我同行,走进大学,便有收获。
【书法审美】
整体形态美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结体形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书法意趣的表现需要;二是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书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长方形的;三为章法影响。因此,只有在上述两类因素的支配下,进行积极的形态创造,才能创作出美的结体形态。
点画结构美
点画结构美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过将各种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中国字的部首组合方式无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围式、半包围式等几种。这些原则主要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简洁原则,等等。这里特别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则,其中黄金分割比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对点画结构美非常要。
墨色组合美
结体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其组合的秩序性。作为艺术的书法,它的各种色彩不能再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非常有秩序的。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学原则,要求书者予以遵守。如重点原则、渐变原则、均衡原则,等等。书法结体的墨色组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背景底色的分割组合。人们常说的“计白当黑”,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二是点画结构的墨色组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来看,不但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平面结构,还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分层效果,从而增强书法的表现深度。
【书法名家】
李斯
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钟繇
钟繇(yao)(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张芝张芝(公元?—192)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安西县东)人。张芝的草书源自杜度,崔瑗,尔后,自立门户。被庾肩吾《书品》评为“功夫第一,天然次之”.与钟繇,王羲之并列为“上之上”品。
卫夫人
卫铄,别称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王羲之
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世称“书圣”。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著名书法著作有《兰亭序》等。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3] 。因此,《书谱》概总为:“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四人被称为古代书家“四贤”。
【名作】
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祭侄文》勤礼碑;米芾,其代表作为《研山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洛神赋卷》;欧阳询,其代表作为《九成宫醴泉铭》;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等等,欢迎编辑补充。
启功讲书法之慨要1.学书法应该知道刀刻和墨迹的区别,墨迹可以看见笔墨之干湿浓淡。刀刻掩盖了本来的效果,反映不出行笔的过程。2.技术应在艺术之先。写的被普罗大众所认识很重要。3.文房四宝不须太过讲究,但须合适。墨汁便可。4.结字比用笔更重要。先人之用笔,后人之揣摩对也乎?5.选碑帖,可选自己喜欢欣赏的,去书店,博览一番,选适合自己的。6.我们学书法是学习书法家的书写方法,他们写字的规律,内在的精神,不一定要完全一样。7.临帖方法:第一遍先看帖,仿效它写一遍。第二遍用薄膜描一遍,仔细调查研究它的位置关系。第三遍看帖,仿效写。8.练书法可以不用看书法著作,有钱买帖,看帖,练帖就可。等要写书法心得著作之时再看著作为时不晚。9.求人指正,其实可以自助,挑选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贴在墙上,远近观摩,自己纠正,觉得不满意了,再写再贴,再更正,循环往复。10.行书应该写的像楷书,位置聚散要有度,有法有规。楷书应当做行书,点画顾盼生姿。
【文房四宝】
毛笔
毛笔的笔杆一般用竹管制,讲究些的用斑竹管制,也有用金银制的,那就是工艺美术品了。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软)健(硬)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笔头制作是中间一簇长毫称为锋,即笔尖;四周包着稍短的毫称为副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产毛笔的地区,唐代至宋代,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老紫兔毫)笔,为无上佳品,其价如金。明清时期,为浙江湖州善琏镇所产的选料严格、制作精良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墨
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西周邢夷始制墨,说是煤烟所成,却是西汉以后的事。其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时易州的墨和剡县的纸很有名。
纸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但很粗糙。自汉以来,现留存于世的书画,均以桑皮纸(又称汉皮纸)书画,东汉蔡伦采用多种原料和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由于纸的广泛使用,晋安帝才下令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
砚
砚,在西汉时期即已使用,湖北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了砚,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日落碧簪外,人行红雨中;幽人诗酒里,又是一春风”(语出 宋 杨万里《春日绝句》)。启功的书法结体严谨精确,笔画清朗刚健,布势轻重有别,风神俊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启功
(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佛名察格多尔札布,满族,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稿》、《论书绝句一百首》等。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要职。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 学者、 画家和 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 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 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 诗词,同时又是 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总要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因为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 书法艺术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他 就是这片园地的开拓者之一。这门学问除夸扬珍异、竞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约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 书法艺术。启功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 藩篱。“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他写这首诗是有感于过去多少鉴赏家重视碑帖的书法,而对其中文辞则往往视而不见。名家如 孙承泽、翁方纲以及叶昌炽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过文辞内容。正因为这样,他把历来定论的《 曹娥碑》驳得体无完肤。因此,所谓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 蔡邕的书丹。
启功先生的 书法理论著作,我最喜欢他的发比喻,时出妙语,对 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有其独特的《论书绝句百首》,这是他数十年书法实践、研究的体会。特别是诗中的自注,行文隽逸,阐见解。我自己有些长期窒碍的问题,读了之后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开朗之感。诸如考证《鶺鸰颂》出于开元翰林供奉之手; 日本藤远后之临《 乐毅论》以证明王羲之书体势之雄强;鉴定 张旭书庾信《步虚词作》实为 大中祥符以后宋之 笔;以西陲晋人残纸证《阁帖》中 索靖书法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翻书法史上成说的案,论据充分坚实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论 蔡襄、 祝允明书法之未成自己体段; 柳公权、 黄庭坚书法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而其中对历代著名 书法家之特色,各时代书法的体势、风格,以至辨别书体源流,变迁原因,都是非常 精辟的,山东 文轩画廊推荐 书法家。
30年代末启功先生参加了近代著名国画团体松风画会,取号“松壑”。松风画会迄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并产生了溥雪斋(松雪)、 溥佐(松堪), 关瑞之(关松房嫡传)三位画会领导人。
启功先生的.画《秋山》——画中远山微云掩映,楼阁隐现,恍若不可企及的仙境,与这仙境相对应的是建在水边的荒野村居、自横的小舟。披麻皴和淡墨的点染,使画中自有一种清静的意韵。
而温润的设色,又使这清静中多了种关怀人世的态度,从而使画家旷达、自然的胸怀尽寓其中 。
杨万里
(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汉族,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代表作品:《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诗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气势,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周必大《跋杨廷秀石人峰长篇》)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的委曲细腻功力。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也写过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圩丁词十解》写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
杨万里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姜特立《谢杨诚斋惠长句》)“四海诚斋独霸诗。”(项安世《又用韵酬潘杨二首》)他的诗歌创作,走过的是一条由广学博取、转益多师而至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
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自此“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前者未做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荆溪集序》)。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