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钻入品意妙,创作跳出立意新。
2、读书在深思熟虑,实践在推陈出新。
3、开卷有益。——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4、童话不只是儿童们享用的食品。——列宁
5、只有科学的态度,才有科学的知识,只有科学的知识,才有科学的成就。
6、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7、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丘
8、我学三十年,巧不能胜拙。汝年今弱冠,慎勿虚岁月。何必千里师,而后可受业。何必万卷书,而后称博洽。读书贵有用,岂徒资笔舌。立身一弗谨,万事皆瓦裂。晴窗明几砚,夜灯耿风雪。汝今其免旃,经史须涉猎。顾我何足学,当学古贤哲。——南宋于石
9、身边要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读诗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10、书不千轴,不可以语化,文不百代,不可以知变。注:书不千轴,读书不到一千卷。语,谈。化,融会贯通。变,流源变书。——皇甫浞
11、我初读此书,翻阅第一回觉得没味,便撂在一旁;隔了多日,偶然再翻第二回,却觉得渐入佳境,后来竟至不能释手。——朱自清
12、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叶圣陶
13、自学的人在读书收获和成功方面往往能超过受过专门教育的人,是因为他们目的明确,愿望强烈,深知自己要研究什么,要读哪些书。——诺·波特
14、过多地阅读平庸无奇的图书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只有那些为之倾倒的书,才值得你一读。
15、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
16、五车载书不堪煮,两都觅官自取忙。一元好问
17、有些书是不该被人们忘却的,但不该被人们记住的书是没有的。——奥登
18、吴顾恺每得父书,洒扫敛襟,拜跪读之,每句应诺,毕复再拜。——冯梦龙
19、在知识的积累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古汉语语法,对于学习历史、中医、文学的人价值很大,可是对学现代物理的人价值就小多了。可见,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王通讯
20、我的读书方法是博览与专修相结合,博览常采取浏览方法,增广见闻;专修时则集中攻读作卡片笔记,迄今已积累卡片一万余张,笔记二百万字左右。归纳起来:"博观之日,专门之的,勤奋之功,空灵之气。四者兼备,成功之秘。"——鲍昌
21、读书做笔记,尤其是精读书做笔记,虽然是笨工夫,但以我的体会,对致用是极为有益的。不仅对加强记忆十分有效,而且对锻炼思维、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精读书做笔记,特别是缩编式的笔记,即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书籍的内容,还要发现原书作者的治学方法。——啊满子
22、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
23、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人们要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就必须得不断地读书和学习。
24、没有艰苦劳动,就没有科学创造。——南斯拉夫
25、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
26、当我们步入晚年,知识将是我们舒适而必要的隐退的去处;如果我们年轻时不去栽种知识之树,到老就没有乘凉的地方了。——切斯特菲尔德
27、阅读的快乐不在人家告诉了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灵得以舒展开来。
28、我一生的嗜好,除了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0、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
31、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32、没有一本书可以疏忽地阅读而得到益处。
3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法国)谚语
3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5、书籍备而不读,等于废纸。——谚语
36、开卷有益,掩卷有味。 ——吴晗
37、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38、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作者:席勒
39、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 作者:布尔韦尔·利顿
40、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徬徨。 作者:报摘
41、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作者:叔本华
42、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在我们看到的最远的物体的情况下,光是在80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4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民谚
44、谬误百出的.书可能是本有趣的书;而一点谬误都没有的书也许是本十分乏味的书。——哥尔斯密
45、酿蜜不嫌花少;读书不弃分与秒。
46、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英国)培根
47、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度。——呢克拉耶娃
48、知识是青年人的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
49、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路,如征新土壤。
50、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5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人。
52、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只要我们努力。
53、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一发超然。
54、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55、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不仅教给人们以知识,还教给人们许多的经验,开拓人们的眼界,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世界读书日,爱读书,成功之路就在脚下!
56、读书得到启蒙,读书学到礼仪,读书升华自我,读书提高了文化水平素质。读书增长社会经验阅历,读书才使我成了有用之才,读书才使我感悟到自然人类的变迁。世界读书日:博学今古典藏,善行美德渊源。
57、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生的伴侣,最真诚的朋友。
58、古往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59、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所出示的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
60、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61、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6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63、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诗意绝不是在表面的词句里,所有的真正的诗意是在深处。——梅子涵
64、为提升人生境界而读书,我们必然享受到心灵飞扬的"仙境"体验。如果你坚信自己能够成仙,那仙境便不远了——只要不懈地在字里行间修炼着自己。——肖克凡
65、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书摘
66、用珠宝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谢想云
67、读书翻页时感觉朋友很多,等到细品一个段落时朋友突然变少,等到细读一句话时朋友已经寥寥无几,等到我想用着重符号标出几个重点字词时却发现没有了。
68、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作者:伏尔泰
69、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者:谚语
70、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作者:马克思
7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2、你把所读的和已经知道的联系起来时,阅读马上变得有趣了。——[美]哈维兰
73、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俄]别林斯基
74、书籍是最好的兄弟姐妹。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能够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7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培根
76、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佚名
77、所有事物的存在是为了最终成为一本书。——马拉美 Stephane Mallarme
78、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79、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明)薛煊
80、读书百遍义自见。——裴松之
8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英国)培根
82、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玖书之法也。——陈善
83、书籍是通往未来之路的钥匙。
84、只为读书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85、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张载
86、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8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8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全无乃至远。——诸葛亮
89、欲高家世须为善;要好儿孙必念书。——《格言春联》
90、人只能有献身社会,才气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91、念书愈多,精力就愈结实而勇敢。
92、久物之味,久则可厌;念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93、求学犹植树,春天着花朵,秋天功效实。
94、阅读一本不适合本身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需会这样一种本事,选择最有代价最适合本身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
95、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情感和睦质,使人高贵。——波罗果夫
1、要记住,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一发现有价值的
2、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3、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臧克家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韬奋文集》
6、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7、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8、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9、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
10、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吴晗
11、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12、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南宋尤袤
13、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14、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15、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1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18、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19、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惟精心寻思,体贴向身心事物上来,反覆考验其理,则知圣贤之书,一字一句皆有用矣。薛宣 明朝理学家
20、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21、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22、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清童铨
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24、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25、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6、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27、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鲁迅
2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9、多读多抄,这二者是必须保证的。――吴晗
30、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31、读书就是翻译,因为从来不会有两个人的体验是相同的。一个拙劣的读者就好比一个拙劣的译者:他会在应该意译的时候直译,而需要他直译时他却意译。在学习如何才能把书读好时学问固然极为宝贵,但却不如直觉重要。中国诗人何其芳
3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郑板桥
33、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陶行知:《八位顾问》
34、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35、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36、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读书杂谈》
37、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38、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3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0、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4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42、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鲁迅全集》
43、外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黄庭坚
4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4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47、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
48、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49、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5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51、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2、努力耕耘,少问收获。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其实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叶圣陶
53、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54、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