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部署,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开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心共筑强大国防”宣传活动,同时配合我市开展好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玉林军分区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入开展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玉发〔2015〕4号)的要求,举办玉林市双拥文字类作品和书、画、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欢迎我市广大文学、书画、摄影等文艺爱好者(含驻玉部队现役军人、玉林籍的现役军人和学生等)踊跃投稿。
一、征稿内容及要求
(一)双拥文字作品类
内容要求:内涵深厚,内容健康向上,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及相关爱国英烈方面的题材,激发社会各界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以“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为主题,反映我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成功
作品体裁: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和理论性文章、歌曲(要求谱好曲)均可。
主办单位:中共玉林市委宣传部、玉林市双拥办、玉林市文联。
协办单位:玉林日报社、金田杂志社。
(二)书、画、摄影类
内容要求:以“双拥在基层”主题,以我市军民共建为背景创作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作品。突出基层和老区特色,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反映我市双拥工作成就,各行各业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中,开展爱国教育、国防教育、拥军优属、爱心献功臣等双拥共建活动的画面;驻玉部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及部队保家卫国风采的作品等。
1.书法作品:
①不超过6尺(180×97cm),不小于4尺对开;
②不收手卷、册页、刻字作品;
③古今诗词、联、赋、格言均可;
④书体不限;
⑤所有作品不装裱。
2.美术作品:
①国画不超过6尺,不小于4尺对开,所有国画作品不装裱;
②油画、漆画作品高、宽边长(加外框)不超过1.6米。版画(不展出版画原版)、水彩、粉画,作品尺寸高不超过150厘米、宽不超过100厘米。
3.摄影作品:
①投稿数量每人限30幅(组)内。
②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且不得涉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和涉密范围,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
③作品创作时间不限(鼓励近期创作的摄影作品),使用数码、胶片相机拍摄的作品均可参赛,彩色、黑白不限。可以接片,但不接受改变景物客观状态的合成照片,允许构图剪裁和适度调整锐度、对比度、色阶、色温等。参赛作品可用单幅或组照(组照每组4~6幅,按单幅计)。
④每幅参展作品压缩为jpg格式小图(长边为1000像素,文件大小200~500K)。
⑤获奖和入选作品必须提供调整好的JPG格式电子文档,短边不小于2000像素,单张照片文件不小于2M,文件必须包涵exif格式信息。
主办单位:中共玉林市委宣传部、玉林市双拥办、玉林市文联。
协办单位:玉林市群艺馆、玉林市书法家协会、玉林市美术家协会、玉林市摄影家协会。
二、投稿方式
文学作品、摄影作品采用网上投稿,邮箱:《玉林日报》:ylsywhrb2015@163.com,《玉林晚报》:ylsywhwb2015@163.com,请选择其中一个邮箱,勿一稿多投。书画作品投稿,属协会会员的把作品送到对应的协会,由各协会集中送玉林市双拥办统一评奖,其他人员直接送玉林市双拥办,地址:玉林市民政局七楼,联系人:陈清,联系电话:0775-2684812。
三、奖项设置
分类按照来稿量的比例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颁发获奖证书,并奖励相应的奖金。
四、征集活动时间
从征稿启事发布之日起至2015年6月5日止。
五、其他事项
(一)获奖作品,将在《玉林日报》、《玉林晚报》、《金田》择优刊登。
(二)从获奖的文字类作品稿中推荐部分优秀作品参加自治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心共筑强大国防”主题征文比赛。
(三)5月上旬,从征集来稿中选拔部分有创作实力的作者参加“沿着先烈的足迹,重走红色之路”双拥文化采风活动,以拓宽视野,争取创作出更优秀的双拥文化作品。
(四)审稿评奖时间:2015年6月15日前。
(五)选稿结集成书时间:2015年7月15日至25日,入选作品有相应稿费,书本出版后,在“八一”活动上进行首发。届时邀请部分获奖作者参加。
(六)书、画、摄影作品展时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玉林市群众艺术馆展出,参展作品在玉林双拥网上公布,并在《玉林双拥》发表部分优秀作品。
(七)文字类作品要在作品后面注明作者和联系方式。书画艺术类,送展作品请在每件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通讯地址。摄影类送展作品请在每幅作品上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通讯地址。
六、主办者和参展作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1.主办单位对展出作品有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的权利,主办单位在征得作者同意后有优先收藏作品的权利;其余不收藏作品一律退还所有者,请所有者在10月份到市双拥办领取,过期不取者,视为放弃。
2.凡涉嫌抄袭、模仿他人作品者一律取消参评、展出资格,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作者负责。
3.本次活动不收任何费用。
4.凡送作品参加本次活动的作者,皆表明认可并遵守本活动的各项规定。
篇一:大班秋游活动方案
大班秋游活动方案
——拥抱金秋,走进田野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秋天水稻丰收的美景。
2、能大胆地与农民伯伯交流、提问,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3、亲身体验劳动,能积极认真地拾稻穗,懂得爱惜粮食。
4、幼儿现场写生,能用画笔大胆描绘秋收的场面
活动准备:
1、选择秋收时开展本活动。与农民联系,确定参观的路线,告知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配合的事项。
2、让幼儿知道参观的要求,想好自己要了解的问题。
3、幼儿每组带一个塑料带。
4、照相机一台。
5、水彩笔(油画棒)、垫板、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与要求。(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交代幼儿要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 )
二、教师根据路程的远近,带领小朋友坐车或徙步目的地,注意路上安全。
三、活动现场:引导幼儿远看稻田是什么样的?风吹过稻田的稻子是什么样? 师:近看每一株水稻上面长着什么?稻穗为什么是下垂的?摘一颗谷粒,咬开看看里面是什么?
2、问一问。鼓励幼儿有礼貌地、大方地向农民伯伯提问,了解他们的劳动情况。 如:水稻是什么时候种下去的?它的生长过程是多久?
为什么水稻要在夏天种而不在春天播种?
除了从颜色上来观察它是否成熟之外,还有其它的方法来判断它是否成熟吗? 水稻播种后有虫吗?农民伯伯又通过什么方法来帮助水稻治虫的让它们更快的长大的.?
交流完后向农民伯伯致谢,以表示对他工作的肯定。
3、做一做(分组进行)。A组:组织幼儿拾稻穗,讨论拾稻穗时要注意些什么? 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拾得最多。B组:组织幼儿现场写生:《金色的秋天》 4、说一说。回园后根据活动情况或照片组织谈话活动。
如:你在田地里看到了什么?
参观时你心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最感兴趣的事是什么?
谁知道我们平时吃的米是怎么来?
延伸活动:开展有关米的游戏活动。
大一班:蔡海娟
20xx年9月xx日
篇二:大班秋游活动方案
大班秋游活动方案
1、通过秋游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集体外出时的兴奋和喜悦。
2、寻找和观察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变化。
3、知道要跟着老师和同伴,不能擅自离开集体。
4、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活动准备:与家长联系,帮助幼儿准备合适的衣服、鞋子、零食。并对幼儿进行卫生教育,不乱扔垃圾,应扔到垃圾袋。 活动过程:
一、谈论自己的家乡
谈话:
1、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有名的地方?
2、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二、交代游玩的地点及安全要求
三、组织幼儿进行秋游活动——登山
1、下午2:00全体幼儿在校园集合
2、登山活动,感受秋天的美。
3、4:00准时返回学校。
4、画秋天,返回学校以后把自己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在画纸上画下来。
注意事项:
1、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幼儿在活动地点不拥挤,不乱跑,不离开老师和家长制定的活动范围。
2、携带急救用品,以防幼儿突发事件。
3、家长幼儿鞋子的大小要合脚的运动鞋。
4、幼儿穿秋装园服,白色短袖穿里面。
5、自带适量的零食和饮料,杜绝浪费;并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篇三:大班秋游活动方案 -
享受阳光,拥抱秋天
-----大班“热爱家乡”秋游活动方案
一、 活动设计思路
芦苞的山美,芦苞的水甜,芦苞的田园风光秀丽迷人,让孩子们在风清云淡,气候宜人的秋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在自然界这个大课堂里去追赶秋天的脚步,欣赏蓝天白云,享受和煦的阳光,寻找身边的“神秘洞”,谱写一首秋的乐章,抒发心中帜热的情感:珠江三角洲这一座璀璨夺目的“长寿古镇,时尚新城”——芦苞,是我们努力学习,快乐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时刻热爱着的家乡!
二、 活动目的
1、 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知道洞需要发现,美就在身边,从而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 增强家园联系,增进家园间的彼此交流。 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体验活动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 活动时间:
1、幼儿出游时间:20xx年10月30日(初定)第九周周四
2、亲子摄影:上交作品时间(20xx年10月21—31日)
作品评选时间(20xx年11月3—7日)
获奖公告(20xx年11月10日)
四、活动形式
1、在教师组织带领下幼儿出游(地点:芦苞水闸)
2、亲子摄影(家长带着孩子利用休息时间用相机记录家乡风貌并上送幼儿园作评选)
五、出游路线
幼儿园 → 芦苞水闸 → 芦苞水闸侧(靠近渔民新村)的草地上
六活动准备:
1、 每位幼儿需要带上图画本、铅笔、橡皮擦
2、 乒乓球、篮子各9个,乒乓球板9块;气球若干;报纸若干
3、 家长为幼儿准备一些适量的水果、点心,进行“洞洞食物大比拼”的比赛
4、 家长需要为幼儿准备一块铺在地上的餐布
七、活动领导小组
1、活动设计、组织:邓小展、曹秀玲
2、安全主管领导:周桃、欧阳芳
3、医疗卫生:陈伟容
4、摄影:李少芬、陈洪兴
5、活动具体落实:大班级全体教师
八活动具体流程:
八、安全保障措施:
1、各班老师全面负责幼儿的安全出游工作,组织幼儿活动。
2、请周园长制定秋游活动应急预案,安排中、小年级的老师到班帮手。
3、班级老师事前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4、请保健医生随行,携带应急用品。
九、注意事项:
1、 幼儿当天请在7:30前回园早餐,接送车的家长可自行选择自已送出来,由其是第
4车的幼儿。
2、 由于基尾边水闸路段,幼儿需要进行实地写生,要做好写生的准备材料。
2、 幼儿要把换洗的衣物,食品最好由家长准备并带过去。
3、 请为幼儿准备一包纸巾,一个垃圾袋,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要把垃圾放在垃圾袋
里,不能随地乱扔。
4、 教育幼儿在活动过程,要紧跟老师,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也不可以跟陌生离开。
芦苞瑞芳幼儿园大班级
20xx年10月21日
摘要:这是一篇全面分析创作过程的文章,在这里具体分析油画肖像的创作经历,从最初的创作源头思路寻找,以及创作途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包括搜索图书
关键词:创作过程;绘画技法语言
一、创作的准备
1.生活来源
人物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但最熟悉的往往会视觉中成为视而不见的对象,我们的认识往往容易落入概念的窠臼和表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人的存在只要我们感觉到并使自己有安全感就足够了,无需观察他们的形态和特征。就此一点,我却不然。每天与我息息相关的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我的同班同学,在他们的眼里我普通的像颗野草,但是也是他们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当然同学们个个形形色色的模样便早已刻入我的脑中。
2.资料获得
为了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突出,同时可以把他们作为我们学校学生的形象代表,我选择了我的三位同班同学。自我觉得,同学们当中他们三个人平时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张扬特点在同学们当中显现!
3.构思形成
就他们三人平时的生活习惯。外形特征和身体语言,我通过对他们平时的观察,然后每个人进行交谈与采访进一步了解每个人物他们所处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由此来延伸作品人物背景的创作。
二、构图的形成
画成为一个三人三幅系列,通过平时对一些画家的作品观察和研究积累,我想为了能够更突出人物本身及其他们的个性特点,采用“抽象化的背景处理为宜图”作为每幅画里人物所处的环境,为了让观者更开阔的想象。
三、作品的绘制
1.起稿
对着照片,开始素描稿的训练,经过自己的想法全部尝试,最终画出素描效果图和色彩稿。
2.作品的绘制
表现对象是油画创作的内容,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更可以是抽象的。首先,画的像是其一。第一张画,通过观察在讲求人物准确性高的基础上,通过对外表的形象观察,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对象当中去,脑子里一遍一遍的反复对人物平时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和他们平日里在同学们眼中的样子,摆脱表现对象客观存在对艺术表现的束缚,打破普通知觉的.经验和常规,从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中寻找自己的独特视角,避免流俗和雷同。面对不同对象的创作,体验会不同,反思也大径相庭。
3. 技法表现
油画本体语言潜藏着无数的可能,并通过画家对材料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油画它本身包括了颜料、媒介、基底材质、笔触等多方面的综合元素,如果忽略了任何一方面的研究,都会对语言的表达产生阻碍。因此,对油画语言深入的感知体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画飞燕的脸部和衣服的过程当中,不断经过调色顺序、敷色的厚薄,不断使用刮刀避免画的太厚,笔触的肌理效果和运笔的方式的各种尝试,我采用了直接画法,人物的刻画是属于写实风格,背景则放松颜色及笔触,轻松自由的韵律。经过对范勃作品的背景研究,我借助了他的运笔和颜色分布和颜料的薄厚,将自己的感受和对画本身的理解感受,创作了背景,赵飞燕的背景是冷调子。为了使人物体积感和质感更强烈,在素描关系上下大力度,不断调整。刚开始尝试了几种画法,有些不熟练,怎么画都觉得没感觉,不是自己心中想要的,最后不断尝试大概五六遍之后才画出了点效果,觉得还不错,这才定了下来,背景画的比较薄,是为了强调它的空间感和透气感。
在油画创作中我们不仅要考虑画什么,而且要更多的考虑如何表现出个人的风格,考虑所采取能表现自己个性语言和创作体材相符合的技法表现。所以在作品中情感表现也需要相应的创作技法与之相统一。早期油画创作中采用“担泼拉”画法①,即用鸡蛋和蛋清作为调料溶合矿物颜料作画,再做薄而透明油罩在画中。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爱兄弟用亚麻仁油和核桃油等快干油作为调和剂,并使颜色易于调和,被广泛的运用,特点为运笔自如,并可层层敷色,提高色彩明度,能较重充分的表现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在创作中,技法的运用是一副好作品的必经之路,要不断探索取于大胆尝试,以多元化的技法以求表现画面的主题需要。
4.整理完成
通过反复深入塑造,就以上所有的创作经验,开始另外俩张画,开始总觉得画面当中颜色太单调,整个画面的气氛怎么都调动不起来,总觉得不能感染人。于是我翻阅好多大师的画,反复画背景,调整颜色和黑白层次关系,这才觉得差不多。我认为创作一定有思想,相当于有了灵魂。有了思想再加以创作情感表现和真情透露才将是一副有价值且完美的创作。在画的过程中,我的眼前不断浮现平时和她相处的点滴和我对他的了解,只有付诸于干这些情感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使得自己的作品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感染观者,带着观者走进你的画面,读懂你的心思。假如一幅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表达意义的作品,谈不上打动观者,必然是一幅失败的创作,所以油画创作中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尤为重要。
美国有影响的美术家苏珊?朗格则强调艺术形式与情感表现的关系,提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②;在创作过程中,人物的形象面部表情及其特征要表现的更艺术更生动,必定要先了解人物的情感思想及她的生活背景,只有这样想了通过艺术的语言表现出来才会更有价值。弗洛伊德的表现论学说,“以它的心理分析学为基础,专门从潜意识和情感心理学角度阐发艺术的表现过程”③。西方近现在种种艺术表现论反对客观现实内容,对现代主义艺术产生重大影响。正如象征主义、抽象主义等把艺术表现情感创作推向极致。
四、创作总结
首先,在我看来,一幅好的作品它的必胜点在其选材,比方说能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科技的发展,人文的思想进步改变,我们在选材时当然就可以考虑到这些方面,最好能涉及一些社会人文方面的,及其创作想法与创新点,只有在这俩点的必备下才可成为好作品。然而,往往广大艺术爱好者及“所谓”创作热爱着却忽略了这一点,不论什么题材,只要有照片便一味执着的开始“所谓”的创作。所以,我们才把他们称艺术爱好者。西方的发展油画也正是因为由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大一批艺术家的大胆尝试和创新才推动油画艺术的不断发展。
其次,则是技法。油画的基本技法很多,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运用多重技巧和笔法结合科学,光学原理表现出蒙娜丽莎最经典的微笑。经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专家利文斯通博士研究蒙娜丽莎嘴部深画40层颜料,每一层都很薄。证实并不是用笔所画,而是作者把颜料涂在手上继而画在上面。而每一层颜料都要几个月风干,推算大约10年才能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画面上表现的蒙娜丽莎圣洁的微笑,妩媚的微笑,富有魅力的笑,这也是这幅作品创作的经典之作也是给观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最能打动观者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