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中华古典法律格言 正文

中华古典法律格言

时间:2025-04-30 06:45:17

一、单项选择题(20*2=40分)

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 )

A、霸权主义 B、和平、合作、负责任

C、要和平、要发展,但却不合作 D、要合作、要和平,但却不负责任

2、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 )

A、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

A、一国两制 B、三个代表重要主义思想C、四项基本原则 D、党的基本路线

4、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 )

A、选举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四项基本原则 D、对外开放

5、历经15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国。这说明 ( )

A、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B、中国可以离开世界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只有利没有弊 D、世界经济已经完全实现一体化

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下列属于一个中心的是 ( )

A、南京市铸警世钟,以示国人,勿忘国耻

B、我国第一座大型核电站通过国家验收,发电成功

C、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国欢庆 D、我国人口突破13亿

7、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 ( )

A、人口素质 B、教育创新能力 C、生产力 D、计划生育

8、几千年来,维护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 、 和 之中

①生命力 ②创造力 ③战斗力 ④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当今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表现在 ( )

①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 ②中国出口强劲带动了亚洲经济发展

③朝核六方会谈在中国举行 ④中国支援印尼苏门达纳海啸灾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广大青年对一些外国节日目,津津乐道,并且热烈庆贺。相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目却差不多淡忘了,只有春节还保留着重大节日的风采。对此,我们应该( )

A、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B、通过立法禁止外国的节日

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 D、固守中国的习俗

11、我国打开大门高建设,把 和 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 )

A、对内搞活 对外开放 B、对外搞活 对内发展

C、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D、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12、下列诗句这体现传统美德的是 ( )

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C、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王伦送我情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3、对漫画《新愚公移山》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②要增强对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和资源问题的严重性的认识 ④人多力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根据联合国报告:20世纪的战争基本上是源于石油竞争,而21世纪,许多政治和社会纷争以水资源问题为导火线,这说明 ( )

A、帝国主义的本性是对外侵略和掠夺 B、人口过快增长破坏了生态平衡

C、资源短缺与热烈对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D、全球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

15、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有 ( )

①文化典籍 ②文化艺术 ③中国哲学 ④道德伦理 ⑤精神文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

16、一个民族具有 、 、 ,才具有巨大的凝聚力 ( )

①高尚的民族品格 ②坚定的民族志向 ③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远大的民族理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能够体现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的名言警句是( )

A、礼之用,和为贵 B、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C、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D、志存高远

2005年10月8日,吉林省召开全省人才重点项目建设经验交流会。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鹤松透露,将制定十一五人才规划。同时,他还指出,我国经济建设一线人才缺乏,我们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据此回答18-19题:

18、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吉林省是在贯彻 (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C、科技兴国战略 D、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9、当今世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 ( )

A、军事实力的较量 B、政治实力的较量

C、科技和经济实力的较量 D、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20、长春打造东北亚经济司令部,2020年把长春建设成为经济规模3000亿的东北亚地区总部经济基地,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材料说明( )

①这是长春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结果 ②长春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

③长春经济发展软环境最好 ④长春与国际接轨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

对联一:知识化民民智开,科技兴国国运昌。

对联二:昔日靠山吃山人贫家穷,今朝退耕还林民富国强。

请根据对联所表达的内容把我国正在实施的两大战略分别写出来。

(1)对联一:

(2)对联二:

(3)任选一副对联,谈谈我国应如何实施这一战略。

2、邓小平说:在当今世界,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1)这里的发展指的是什么?

(2)我们应该怎么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20分)

材料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26583万人,从1990年到2000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07%,但我国人口将以每年1000多万人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达到峰值(接近16亿)。

材料二:我国主要资源在世界144个国家中的排序:

主要资源 总量排序 人均排序

耕地资源 第五 126位以后

森林资源 第四 107位以后

淡水资源 第六 55位以后

材料三:我国有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被有机物或重金属污染,86%的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超标,全国35个较大的淡水湖,有17个遭到严重污染。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对于上述材料反映的实际情况国家制定了哪些国策和战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3)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

四、实践与探究(20分 )

福娃是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运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知识链接: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概括提炼: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及其影响是怎样的?

(3)献计献策: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请你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出两条建议。

(4)参与平台:吉祥物的设计者为福娃的设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准备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些什么?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B A B B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C C A B C D A

二、简答题

1、(1)科教兴国战略。(2)可持续发展战略。

(3)答案一: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主动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地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答案二: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我们应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2、(1)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③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

(1)材料说明了我国人口问题严重,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2)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 ①大力宣传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 ②不乱扔废旧电池。③少寄纸制卡片。④不使用一次性方便塑料袋和一次性卫生筷等等。

四、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3)在中小学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有关部门要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等。

(4)积极做奥运的志愿者;了解更多的中华文化,向外国友人展示;学好外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向外国友人展示良好的文明形象等等。[符合题意即可]

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书定分》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4、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6、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7、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审。——韩非《韩非子》

8、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9、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10、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1、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2、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13、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14、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5、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18、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19、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20、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2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韩非子》

2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23、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24、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25、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2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27、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2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29、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30、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32、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33、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3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35、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3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37、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38、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9、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40、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41、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42、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4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4、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45、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6、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7、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48、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49、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50、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51、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韩非子有度》

5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韩非子有度》

53、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54、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55、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56、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5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58、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59、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60、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史记·循吏列传》

61、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62、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6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64、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65、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66、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6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6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69、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70、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71、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72、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7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74、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75、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76、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77、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78、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79、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80、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81、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82、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84、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85、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86、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87、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88、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89、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90、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91、不以私害法,则治。——商鞅《商君书修权》

92、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9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孟子离娄上》

94、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95、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96、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97、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98、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99、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00、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下面整理了50个中考文学常识大全,希望对您有帮助~

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   )

A、范仲淹   B、文天祥

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  )

A 、干  B、戈

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  )

A、花旦   B、青衣

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

A、上古  B、崇尚  C、 官名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  )

A、诸葛亮   B、曹操  C、刘备  D、周瑜

1—5题答案:BABAC

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久,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

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 、张仲景

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  )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

1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

A、老子  B、荀子

6—10题答案:DABBB

1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   )

A、 阴文印  B、阳文印

1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 、息弟息妹

1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

A、赤眉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起义 、黄巾起义

1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

A、王维   B、王勃

1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   )

A、鼓   B、锣

11—15题答案:ABBBB

1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

A、朱淑真  B、秦良玉  C 、李清照

1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   )

A、《弟子规》   B 、《三字经》  C、《千字文》

1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

A、 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 、喝雄黄酒

1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

A、酒窝  B、眼睛  C 、嘴角  D 、腮帮

2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

A、十五岁   B、二十岁

16—20题答案:CACAB

2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文章   B、书法

22、河姆渡遗址位于:(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2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2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孙武  B、孙膑

2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   )

A、能   B、不能

21—25题答案:BBBAA

2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   )

A、指鹿为马  B 、奇货可居  C 、图穷匕见

2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2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

A、王勃  B、张九龄

2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

A、晚春   B、仲夏

3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

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

26—30题答案:CCBBA

3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 、门下省

32、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

A、秦始皇   B、武则天(此题有争议)

3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无关?(   )

A、白居易   B、李白

3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

A、法律条文、圆规曲尺   B、美德善行

3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   )

A、为政清简 B 、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31—35题答案:ABBAC

3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

A、李商隐   B、骆宾王

3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

A、《金陵记》   B 、《石头记》

3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

A、黄河  B、长江  C 、淮河

3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

A、 元好问  B、柳永  C 、晏殊

40、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6—40题答案:ABBAA

4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4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

A、八条  B、二十二条

43、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    )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

44、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   )

A、令爱 B、令正

45、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   )

A、有关  B 、无关

41—45题答案:CAABA

4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   )

A、两位  B、三位

4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4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   )

A、压轴戏  B、大轴戏

49、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   )

A、来俊臣  B、周兴

50、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   )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46—50题答案:BB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