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三国名人格言大全 正文

三国名人格言大全

时间:2025-04-30 19:29:34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摘抄(一)

1、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4、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5、生子当如孙仲谋。

6、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7、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8、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9、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10、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1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2、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13、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14、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15、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16、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17、既生瑜,何生亮。

18、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21、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22、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23、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24、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25、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26、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27、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28、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0、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3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2、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33、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3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5、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36、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摘抄(二)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3、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

4、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5、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7、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10、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3、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6、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17、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18、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19、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20、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

1、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2、有文事必有武备。

3、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4、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5、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6、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7、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志当存高远。

13、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14、防奸以政,去奢以俭。

15、可是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16、图以于易,为大于细。

1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9、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20、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

21、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22、劝农业,无夺其时。

23、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

24、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5、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26、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27、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28、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

29、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

30、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31、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忍。

32、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3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4、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35、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36、日月之明,众下仰止,乾坤之广,万物顺之。

37、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

38、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

3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0、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1、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42、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43、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44、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

45、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46、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

47、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

48、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49、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5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51、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52、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53、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54、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55、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56、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5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8、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59、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60、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61、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

62、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

63、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64、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65、乱世出英雄,诸葛孔明也。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经典篇】

1.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5. 恢弘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9.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0.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精选篇】

1. 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2.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3.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4.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5.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6.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7. 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8.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

9. (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10.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11. ……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12.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

13. 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评曹操

14. 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谏孔明

15. (孙坚孙策)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16. 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7. 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18. 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谏孙权

19. (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20. 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热门篇】

1. 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

2. 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 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3. 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是在讨伐董卓之前,伍琼形容董卓的话,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虑周密,还要行事果决。

4.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5.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第五回

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6. 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三国演义》第六回

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          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7. 招贤纳士,屈己待人。---《三国演义》第八回

解释: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8.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三国演义》第九回

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9. 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10.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11. 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当刘备终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时候,曹操用了”驱虎吞狼“之计,使刘备失去徐州。刘备为了稳定军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句话安慰大家,其实刘备还是很在意徐州的。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小计而已。

12.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13. 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谋士荀彧评价吕布的话。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14. 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15. 一日纵敌,万世之患。---《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解释:曹操放走了刘备,是刘备成为了他日后的劲敌。

16. 见善若惊,嫉恶如仇。---《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解释: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认为祢衡“见善若惊,嫉恶如仇。”而曹操和刘表一样都因为祢衡的高傲态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刘表都不愿意杀祢衡,这并不表示曹操和刘表对有“叛逆精神”的“知识分子”多么宽容,只是两人都想借刀杀人,不想背上杀害名士的恶名。

17.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解释: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最好评述。

18.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解释:这是罗贯中评论徐庶母亲的话。曹操模仿徐庶母亲自己伪造一封家书给了徐庶,将徐庶骗至曹营。徐庶母亲批评徐庶“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遂悬梁自尽。作者站在“尊刘贬曹”的立场上,高度评价了徐母的行为,认为他“气若丘山,义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19.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解释:这是诸葛亮南阳草庐

20. 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解释:这时诸葛亮“隆中对”时给刘备规划的事业蓝图。诸葛亮具有高度的战略眼光,对时局判断格外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