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
《这就是我》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2.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和别人有不同之处。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过程:
一、游戏。
摸五官,激发幼儿观察自己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的自己,并进行讲解示范。
1.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的自己。
2.讲解示范。
(1)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长在哪,长的怎么样了,现在我们就来画一画自己,你们愿意吗?
(2)出示自己的照片,并进行绘画。
师:老师先来画一画自己,我们先在这张纸上画一个大大的圆,记住,是大大的圆,要撑满整张纸,不能画的太小。小脸蛋的形状画好了,现在我们开始画眼睛。画两只大大圆圆的眼睛,眼睛中间还有一个小圆,黑黑的,叫眼黑。眼睛要画的分开点,不能画在一起哦。在两只眼睛下面是鼻子,长长的鼻子,最后是我们弯弯的嘴巴,要弯弯的,不然就不好看了。我们还可以画上头发,老师有一个辫子,我们来画出来。最后不要忘记我们的两只小耳朵哦!
三、指导幼儿操作。
1.提出要求:画小脸蛋的时候要把整张纸撑满,两只眼睛要分开点。
2.巡视指导,帮助、纠正个别幼儿。
四、组织幼儿欣赏作品。
现在我们来猜猜看,这是谁的头像呢?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老师进行范画自己的头像时,小朋友们能观察出我头发上的发夹,也要求我画出来。讲解示范过程中,虽然已经再三强调要把头像的圆要画的大大的,撑满整张纸,但在小朋友的实际绘画中,还是有几个小朋友画了一个小小的圆,最后眼睛、鼻子都没地方画了。小朋友的作品中,鼻子是最难画的,反思了下应该是我范画时考虑不周全,以一种成人的角度引导幼儿绘画,所以鼻子的画法对她们来说有点难,这是以后我需要注意的。
《这就是我》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照着镜子大胆地画出自己脸上细微的部分。
2.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3.能选择几种材料装饰自己的画像。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重点难点:
能大胆地画出自己脸上细微的部分。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3册第7页)、水彩笔,每人一份。
2.在有大镜子的活动室进行,或每人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比较自己与别人在外貌上面的不同。
1.提问:我们的名字一样吗?我们长得一样吗?
2.请幼儿找各朋友,看看两个人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结伴,自己照镜子与同伴相互比较)
二、谈谈自己和同伴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一样。
我们除了长得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我们除了长得不一样,喜欢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三、在镜子面前画自己。
1.鼓励幼儿使用合适的水彩笔画出自己。鼓励幼儿画出自己脸上细微的部分,如头发、眉毛的粗细、眼睛的大小等,并使用合适的水彩颜料画出自己上衣的颜色。
2.启发幼儿选用皱纹纸、彩纸等装饰画像中自己的头发和脸部。
四、幼儿观察图画,猜猜画面上画的是谁?
教后反思:
活动前我们一起对着镜子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陈怡如说"我的头长得像草莓"欣愉说"我的头像饼干"瑶瑶说"我的眉毛像月牙"……以前的画画课我都要在黑板上把想要画的形象画出来,让小朋友来模仿,我也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小朋友的想象力,小朋友的想象力真的是非常丰富,拿起画笔画的时候小朋友们一起听着我的指令,先画头、头发、眼睛、眉毛……一大部分小朋友都画得非常好,源源和琪琪有些吃力,我就把他们安排在画的比较好的小朋友身边,这样画得好的小朋友带着画的一般的小朋友,互相模仿者画,进步得也比较快,本节课上的还比较成功,通过这节课使我了解到了孩子间互相的模仿能力、想象力是超乎我们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时常的带着他们到新环境下上课,他们也会对美术课充满兴趣与好奇。
小百科:“我”字的构形便开始讹变了:斧柄的顶钩变为丫叉形,斧柄的脚钩变为斧辆中部的斜撇,而钢齿也只余两齿,斧柄也更往右弯了。
《这就是我》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
2.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5.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一面镜子。
2.幼儿操作材料“这就是我”
活动过程
1.出示表格一份,与幼儿一同讨论操作方法。
介绍表格的`名称、作用:这是一张介绍我们自己的表格。
与老师本身为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表中的标记。
提问:表中眼睛的标记是起什么作用的?(请你选择)你们看看老师的眼球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示范,在对应的地方打钩。
2.幼儿边照镜子边利用自己的小表格进行选择、绘画。
3.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
分小组互相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4.每个幼儿将表格贴在墙上,相互观察、比较。进一步感知自己的特征。
(1)祖国各地特产活动
目标使幼儿了解祖国各地的土特产品,知道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一张大的中国地图平放在桌上。
幼儿操作材料“祖国各地特产”。
请家长给幼儿讲自己老家的署名土特产(名称和用途)请幼儿与家长一同收集土特产布置成“特产觉”
活动过程请幼儿看中国地图,启发谈话,引导幼儿介绍祖国特产的兴趣。
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中国)请你在地图上找出中国首都——北京及自己家乡的位置,并向别人介绍这座城市有哪些名胜古迹。
请你在地图上找出长江、黄河的位置。
(2)认识祖国各地的特产。
教师先作示范,介绍自己收集的祖国特产。哪些特产可列举一些(如新疆的葡萄干,景德镇瓷砖),与挂图对应起来。
请个别幼儿向集体介绍自己收集的祖国各地特产,要求幼儿说出他的名称、产地、特点、用途等,引导幼儿在地图上找到相应位置。
(3)游戏“小小旅行家”
让幼儿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摆放各地的特产,并介绍哪些城市有哪些特产。
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说出挂图上各种题材的产地。
《这就是我》教案篇4
【活动准备】
回忆:准备你幼时的照片,回忆童年时候你的模样和有趣的小故事。
采访:以《名字的故事》或者《小学的我》为主题,采访家长、小学的老师,寻找给你命名的人。请他们说说你的名字的含义或者故事,说说对你的印象,并作一些记录。
特长展示:以现场展示或个人作品的等形式展现自己的特长、爱好。
【活动步骤】
一、导入
“我是谁?”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芸芸众生,用尽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探索、去追求、去实现。但是,仍旧有人不了解自己,仍旧有人找不到自己,仍旧有人因为盲目追求,而白白耗费生命……
朋友,你了解自己吗?你愿意让别人了解你吗?
二、活动一:别具一格展风采
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让同学们先在小组中展示风采。然后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做特长展示。
三、活动二:各具特色话真我
话题参考:
《金色瞬间》:童年是金色的。请结合你最喜欢的一张童年照片,说说你小时候的情况;或者说说你最难忘的童年趣事。
(结合照片述说的形式更加生动,气氛更加活跃。)
《名字的故事》:名字受之于父母,或者其他的长辈,它是伴你一生的文字。当然,每一个名字都包含着命名者美好的祝愿,说说你名字的含义和故事。
《我的自画像》:投影展示近照,并且由本人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外貌特征和性格,争取说得特点鲜明而幽默。
《我的喜怒哀乐》我快乐时候,会……;我忧伤时候,会……;我痛苦时候,会……;……的时候,我会……
《别人眼中的我》。在父母眼中、老师眼中、亲朋好友眼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说说你采访的结果。还可请在你的同学中选择一两个好友,说说你眼中的他(她)。
《成长的足迹》:讲述你成长中的几个小故事,说说你成长的历程。
《我的初中形象设计》。人类渴望长出一对翅膀,去蓝天飞翔。如果你是一只鸟儿,那么初中三年,你选择怎样一种鸟的形象?比如:雄鹰、鸽子、鹦鹉、寒号鸟、麻雀、燕子、大雁等等(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形象),并且说说原因。
四、活动三:妙笔生花显个性
1、出示
“请以“
要求:题目自拟,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个性来。
指导学生列提纲:
⑴罗列材料:
要介绍自己,可写的内容实在太多。请同学们把你想写的内容罗列在本子上。如:
A、个人情况简介:姓名、家庭住址、出生的时间、年龄、名字的由来及涵义……
B、个人的肖像与身高体型。
C、个人经历。
D、家庭情况。
E、特别难忘的事。
F、自己喜欢的格言。
G、自己担任的职务。
H、自己为人处世的观点和做法。
I、特长和爱好个性。
J、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⑵筛选材料:
原则:求精不求多,选择最能彰显“我”的个性的材料来写。
⑶组织材料:
1、推荐:A、片断拼贴式。
B、一线串珠式。
2、学生作文,教师巡视写作成果。
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评价,评选出优秀的文章(将在学期末集结成本)。老师对作品评价的同时,也谈谈对部分同学的最初印象,发掘优点,赞美褒扬,赏识关爱,迎合孩子们内心向善的心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懂得赏识他人的可贵。
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2、万事莫如亲下手。
3、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4、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5、失落光阴无处寻。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8、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
9、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10、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炬。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
1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4、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书到用时方恨少。
1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8、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19、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
20、有钱难买经验多。
21、荆条编小篮,看着容易做着难。
22、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
23、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4、有钱难买少年时。
25、不动笔墨不读书。
26、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27、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28、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29、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30、书是“啃”出来的,知识是领悟出来的。
31、懒汉的头脑是魔鬼的工厂。
32、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33、读书是为了更好地交流。
3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5、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3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8、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天才!
39、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40、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41、路漫漫其道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42、女人的外表美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灵美。
4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4、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45、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4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47、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4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9、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50、书有自己的命运,要视读者接受的情况而定。
51、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52、即使最后我们无法在一起,我依然会感激生命中曾经有你。
53、人唯虚,始能知人。满招损,谦受益。满必溢,骄必败。
54、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55、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
56、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57、古代的科学成为了现代迷信,现代的科学将成为未来迷信。。
58、如果你对你需要的词语了如指掌,你就能将它们信手拈来。
59、它,带给人类灵魂的纯净,并生生世世锲而不舍的与人类相伴。
60、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61、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62、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63、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64、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问。
6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66、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增长知识,还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快乐。
67、现在才懂,原来一个人可以难过到,没有情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
68、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69、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70、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7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时!
7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3、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赏,不要拖延要积极,不要心动要行动。
74、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75、死记硬背得不到真知识,投机取巧学不到真本领;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本事,闭门造车结不出好硕果。
76、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77、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我们年轻时读了书,年老了又把它们记起。
78、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79、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80、无论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还是奥妙无穷的知识,无论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神气有趣的神话传说,无不以书的形式传承至今。
81、一个人,如果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需要七分学者气,三分才子气。学者气长到十分就会呆,才子气长到十分就会浮。
8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83、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84、勤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思考是理解知识的利器,读书是掌握知识的捷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是理解知识的妙招,探求是创新知识的途径。
85、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门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86、如果没有书,我们的生活就没有光彩。
87、书籍具有一股庞大的力量,改变了你我他。
88、书籍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
89、书是我们的翅膀,带着我们飞向知识的天坛。
90、读好书,好读书,好好读书。
电子课件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它的优势在于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第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小黑板。
2、有关周恩来同志的图片,有关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
二、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人物,引入新课。
1、出示周总理的图片或课件。(有条件可用不同时代的图片)让学生看后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对他还有哪些了解?”(让学生交流相关资料,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教师作补充。)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生齐读)
3、提问:读课题后谁来说一说课题的意思。(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那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生答)师板书:周恩来。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指名读全文,正音。
2、同桌互读,并交流积累的词语。
3、测读生字,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注重对后进生的测读和鼓励。)
4、指导书写难写的字。如:“崛”、“嚷”等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主学习。
出示有要求的小黑板
学习思考: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
2、合作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课文。
(2)同桌同学交流读文所得。
3、小组交流。
侧重进行自主学习思考“(3)”
4、指名汇报学习和交流情况。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件:讲伯父嘱咐周恩来,不要到外国租界地。周恩来对此迷惑不解。
第二件:讲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从而体会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三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告诉大家,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6自然段)写:少年周恩来听到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而感到疑惑。
第二段(第7——9自然段)写:少年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中国人受欺凌,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体会到伯父的话。
第三段(第10——16自然)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大志。
5、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学习归纳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有关词语。
2、把课文中的三件是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学习,对周恩来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文章的条理和主要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很好;但我还希望同学们回去很好地读课文,认真学习,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所表体现的人物品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中讲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在这三个阶段中,周恩来的情感变化?生说,师板书:疑惑;气愤;立志。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节)。
(1)读课文,提问:周恩来的内心感到怎样?(很疑惑)。疑惑什么呢?(生答)板书:中华不振。
(2)在文中画出有关产生疑惑的语句。
A、为什么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
B、为什么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
C、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3)自由读这些句子,请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4)指名读,评价所读效果。
(5)同桌同学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第7-9节)
(1)仔细阅读这部分。
(2)提问: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气愤)。是因为什么事感到气愤?(外国人轧死了中国人,没有愧疚之情反得意扬扬。中国巡警没有惩罚洋人,反而训斥受害人。围观的人见此情况尽管气愤,但没有人敢说。)让学生用“因为……所以” 的句式说。
(3)想象练习,让学生体会情感。
A、这位妇女的遭遇悲惨吗?这里仅仅只写这位妇女吗?从书上找出描写妇女可怜的语句。
(很悲惨,这里不只是写这位妇女,她是代表中国同胞。)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泣着什么……
B、边读边想象,她怎样哭诉?在哭诉什么?
C、此时周恩来体会到了什么?(“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让他体会到的?(他看到中国人受欺凌。)板书:中国人受欺凌
(4)思考: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这段在这到什么作用?(因为这段主要是一个过渡段,第一句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的.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第二句巧妙第把课文引入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这段话在这主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习第三部分。(第10—15节)
(1)朗读课文,
(2)思考:周恩来沉思什么,你从哪里知道?
(沉思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修身课上。)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分析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这里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是:为明理、为挣钱、为吃饭,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
采用“对比”的方法。在这样的对比中,容易使我们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板书:博大胸怀、远大志向。
1、学习第四部分。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所以他立下了这个远大的志向。
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前面两件事是原因,后面一件事就是结果。)文章是怎样把三件事连一起的?(多处应用“过渡句、过渡段”衔接起来的)。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对有关的写作方法也有所了解,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要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来学习“阅读链接”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综合性学习”又要求我们怎样做。
二、拓展阅读,理解诗句。
1、学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
2、小黑板出示周恩来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和有关注释。
(1)自由读诗。
(2)看诗的注释,请学生看注释试着说说诗意思
4、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三、自主习作,拓展升华
自拟题目,把自己学习课文和“阅读链接”所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
三、布置综合性学习
1、我们已经了解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的成长的故事吧。
2、分组说说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长的故事。你打算用什么渠道去了解。说说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展示你了解的故事。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习得很好,既了解了课文内容,也从课文中得到了体会,还学习到了一定的写作方法。这是大家认真学习的结果,让我们更加努力而获得更好的成果吧!
五、布置作业
1、自己收集有关“爱国的格言”。
2、找一些有关周恩来总理的故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