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金缨格言联壁静坐 正文

金缨格言联壁静坐

时间:2025-05-01 19:54:09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当思已过”,这句名联出自清·金缨《格言联壁》。但我不知道这副楹联是不是出自他口。闲谈莫论人非,意思无非是和他人交谈时,不要说出别人的错误缺点;静坐当思已过,而是指自己独处时,经常要找寻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当我读至《红楼梦》通行本第一百零七回“散馀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章时。看到荣国府奴才包勇醉酒后在街上听到别人闲谈议论贾府败落事由时,心中一阵痛。这是贾府被抄之后的事,书中写道:

家人们见贾政忠厚,凤姐抱病不能理家,贾琏的亏缺一日重似一日,难免典房卖地。府内家人几个有钱的,怕贾琏缠扰,都装穷躲事,甚至告假不来,各自另寻门路。独有一个包勇,虽是新投到此,恰遇荣府坏事,他倒有些真心办事,见那些人欺瞒主子,便时常不忿。奈他是个新来乍到的人,一句话也插不上,他便生气,每天吃了就睡。众人嫌他不肯随和,便在贾政前说他终日贪杯生事,并不当差。

贾政忠厚?在我看来,贾政的身上真的应验了那句话,“治国容易治家难”。贾府虽然被抄家了,但贾政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还顶替自己的兄长贾赦世袭了国公。竟然连下人也罩不住,真的就是树倒猢狲散吗?下人们也不拿他当回事。在我说来,贾政并不是忠厚,简直就是无能。

再说凤姐,偌大一个荣国府,荣国府却将这么大一份家业寄托在一个不识几个大字且没有德行的女人身上,只是她病了,贾府就不能正常运转起来了,根源还在贾府的那些当权者的男人身上。而荣国府的二大爷贾琏却是吃喝玩乐泡女人的浪荡公子。这个家族焉能不败?就是不被抄家,败落也是早晚的事。而包勇却是甄家推荐过来的一等一的好奴才,而贾政却不能用。这样一个畸形的团队,不垮台那才叫怪。

再看贾政对包勇的态度:

贾政道:“随他去罢。原是甄府荐来,不好意思,横竖家内添这一人吃饭,虽说是穷,也不在他一人身上。”并不叫来驱逐。众人又在贾琏跟前说他怎样不好,贾琏此时也不敢自作威福,只得由他。

看官再往下看就有意思了。

忽一日,包勇奈不过,吃了几杯酒,在荣府街上闲逛,见有两个人说话。那人说道:“瞧,这么个大府,前儿抄了家,不知如今怎么样了?”那人道:“他家怎么能败?听见说里头有位娘娘是他家的姑娘,虽是死了,到底有根基的.。况且我常见他们来往的都是王公侯伯,那里没有照应。便是现在的府尹前任的兵部是他们的一家,难道有这些人还护庇不来么?”那人道:“你白住在这里!别人犹可,独是那个贾大人更了不得!我常见他在两府来往,前儿御史虽参了,主子还叫府尹查明实迹再办。你道他怎么样?他本沾过两府的好处,怕人说他回护一家,他便狠狠的踢了一脚,所以两府里才到底抄了。你道如今的世情还了得吗?”两人无心说闲话,岂知旁边有人跟着听的明白。包勇心下暗想:“天下有这样负恩的人!但不知是我老爷的什么人。我若见了他,便打他一个死,闹出事来我承当去。”

贾府后来怕包勇是另一个焦大,就派他去看园浇园去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贾雨村就是让贾府走向败落的一个关键人物。这样一个极力钻营的人,本是借着贾府的势力上位的。最后贾府却被其“狠狠地踢了一脚”,这一脚是怎么踢的?书中没有详细写。

我想我们的官场历来都大致重复着这样的故事,官官相护。当有一天护不了自己的主子或者恩人的时候,为了自保,就会出卖自己的灵魂,反过来“控诉”自己主子或者恩人的诸多“罪行”,恨不得自己亲自将自己的主子或者恩人杀了以解心头之“恨”。贾雨村就是贾府败落的催化剂,但他看到贾府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我想他是投靠了忠顺王爷这个更大的政治靠山。现实社会这样的事情不断在发生,特别是官场。

贾雨村的上位到最后堕落的故事说明:大清朝的官僚管理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些品德败坏没有才能的人进入了公务员队伍的高层。吏治是社会治理最基础最根本的工程,如果这支公务员队伍建设好了,建过硬了,一切的社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当从贾雨村这个人物来说,八十回后的人物形象还是十分接近曹雪芹愿意的,还是忠于原著的。

关于贾雨村,这个人物身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这是后话。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选自清金缨《格言联壁》

楼上的邻居家出了一件给爱传闲话的人留下谈资的事情。他家的男主人突发心梗,死于情人家中。男主人的情人把电话打到男主人家,请男主人的妻子和孩子出面办理丧事。现在,事情已经妥善处理完毕,但因这件事而传出的、没完没了的闲话和一些人对这个男人的指责,还在继续添枝加叶地蔓延着。

事实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男人确实是因突发心梗死在了情人家。如果这个男人死在了自己家里,就不会有这些闲言碎语了。在背后议论这件事的人们,都交头接耳,似乎非常神秘的样子。他们怕当事人听到,所以,在议论的时候,总是左顾右盼的。这副样子,真应了“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的俗语了。

现在,真就有许多无聊的人,做着这样无聊的事,不知道他(她)是羡慕还是嫉妒。有些人,总是喜欢闲聊的时候,把别人作为自己的谈资,但当你的谈资给别人带来伤害的时候,你就是不道德的。你难道不知道吗?在你贬谈别人的同时,也是在亵渎自己吗?不要忘了:“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虽然听起来未免迂腐,可是,仔细想想它却有很多值得我们遵行的.地方,这其中蕴涵着很丰富的处世哲理。

“静坐常思已过”,是自身的一种反省。当自己坐下来的时候,想想自己在做事或待人方面,是否有疏忽有亏欠别人的地方?这样做到自省,就会减少对别人的抱怨、嫉恨、报复。便会提醒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的过错。“闲谈莫论人非”,则是为人处世的一条金科玉律。做为一个人,一个坦荡荡的君子,不应该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对错,更不应该指手画脚的把别人所做之事指责得一无是处。如此之行为,非君子所为。

责人时需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思:“细行不矜,终累大德。”在你谈论和指责别人的时候,是否想过,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别人这样交头接耳的去讲你,你会有何感想?谈论别人是非事,别忘了自已也是是非人,凡事都应该换位思考的。古诗写的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你站在某个不同的角度,所看待问题和事物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可以说,现在的中国人普遍存在着一个共性是:当你门庭若市的时候,他能锦上添花;当你门可罗雀的时候,他却不能雪中送炭。正应了俗语所说:穷在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另外,当你比他强的时候,他会嫉妒你;你不如他的时候,他会瞧不起你。无论是在经济上、学识上、工作上、生活上或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实际有这种嫉妒心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去嫉妒、排斥、指责和瞧不起别人,自己把嫉妒心、排斥心、指责和瞧不起人的心思和时间用来读书、学习、或者学一些为人处事之道,远比做这样无聊的事强多了。把谈论人非和指责别人不足的精神,用来常思己过,既可减低得罪他人的机率,也可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中提高自身的修养。两全其美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理解、帮助都是相互的。所以说,古人所说的:“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的教育意义是深刻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能找到一个在你的眼里没有任何缺点的人吗?难。缺点,就是人所存在的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既然人无完人,就说明人总会有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扪心自问,你能毫无惭愧地说自己一辈子没犯过错么?你敢说自己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吗?相信没有人敢这样说。别忘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当今社会,看别人不顺眼,只能说明自己修养不够。适度地保持一份静思,一份沉默,用更多的时间来令自己在混乱不安的尘世间保持清醒,乃修身养性之习。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做为生活中的普通人,倒不必一日三省,至少在每天喝茶的时间里,想一想自己一天的所做,不愧对良心亦不亏心就可以了。(虽然现在是良心最不值钱的年代。)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勿做无聊之人。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