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激励人进步的古人格言 正文

激励人进步的古人格言

时间:2025-05-02 16:16:48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3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5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2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2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2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言必信 ,行必果。—《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 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而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