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共同学习了两文言文,初步感知了文言文特有的魅力,文言文以它特有的语言特点及其微言晓大意的风格统领中华文章几千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文章《古代寓言两则》。
二、学习文章。
1、配乐读文,感知意境。现在老师和着这首古朴的乐曲,朗诵这文章,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
2、三步学习,了解大意。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随着学习向导,来理解文章。
(1)出示学习向导:自学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含义。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小组间合作解决。
(2)学生根据自学向导的要求进行自学。
(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句子:“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自己练习。
(2)全班汇报。
(3)同学。
第2课时
一、自读自悟,能通读懂每句话。
1、学习《郑人买履》。
2、自读课文,结合注视了解词句的含义。
3、全班交流文章的含义。
4、练习朗读,教师与学生进行评议。
二、讲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交流,进行推选,全班汇报,集体评议。
3、理解寓意:郑人买鞋可笑吗?为什么?你能悟出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吗?
4、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三、熟读、背诵课文。
1、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含义。
2、完成书后练习题,领会“之”的不同含义。
《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
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一 组词,难不倒你吧!
日( ) 月( ) 水( ) 火( ) 明( ) 用( ) 冰( ) 灭( )
三( ) 角( ) 足( ) 手( ) 山( ) 口( ) 竹( ) 毛( )
十( ) 田( ) 马( ) 皮( ) 石( ) 月( ) 乌( ) 人( )
木( ) 鸟( ) 门( ) 大( ) 本( ) 写( ) 们( ) 太( )
禾( ) 鱼( ) 子( ) 画( ) 和( ) 于( ) 了( ) 尖( )
田( ) 河( ) 平( ) 字( ) 开( ) 井( ) 可( ) 干( )
辛( ) 知( ) 心( ) 直( ) 有( ) 村( ) 新( ) 只( )
友( ) 树( ) 八( ) 爱( ) 右( ) 林( ) 人( ) 也( )
左( ) 森( ) 入( ) 云( ) 在( ) 在( ) 也( ) 动( )
主( ) 再( ) 他( ) 运( ) 组( ) 蓝( ) 她( ) 坐( )
见( ) 祖( ) 篮( ) 做( ) 件( ) 弯( ) 鱼( ) 作( )
高( ) 湾( ) 渔( ) 阳( ) 亮( ) 是( ) 玩( ) 羊( )
故( ) 事( ) 市( ) 完( ) 爸( ) 做( ) 还( ) 住( )
爷( ) 坐( ) 不( ) 往( ) 打( ) 座( ) 办( ) 元( )
把( ) 笑( ) 为( ) 远( ) 为( ) 笔( ) 海( ) 梅( )
李( ) 位( ) 外( ) 每( ) 母( ) 里( ) 四( ) 出( )
平( ) 地( ) 回( ) 草( ) 第( ) 鸡( ) 向( ) 鹅( )
问( ) 鸦( ) 南( ) 雪( ) 更( ) 色( ) 巴( ) 难( )
雷( ) 便( ) 爸( ) 丰( ) 生( ) 层( ) 把( ) 风( )
声( ) 尾( ) 肥( ) 华( ) 酒( ) 火( ) 到( ) 画( )
酒( ) 秋( ) 倒( ) 合( ) 非( ) 人( ) 带( ) 答( )
排( ) 对( ) 袋( ) 起( ) 去( ) 澡( ) 叫( ) 越( )
丢( ) 操( ) 叶( ) 安( ) 万( ) 早( ) 向( ) 按( )
方( ) 说( ) 像( ) 听( ) 天( ) 话( ) 工( ) 近( )
无( ) 宝( ) 公( ) 能( ) 见( ) 保( ) 功( ) 熊( )
件( ) 位( ) 午( ) 又( ) 我( ) 粒( ) 牛( ) 双( )
找( ) 拍( ) 苗( ) 高( ) 准( ) 怕( ) 猫( ) 亮( )
谁( ) 此( ) 东( ) 变( ) 那( ) 些( ) 冻( ) 弯( )
哪( ) 包( ) 跑( ) 娃( ) 青( ) 跳( ) 蛙( ) 清( )
直( ) 洼( ) 蜻( ) 真( ) 加( ) 乱( ) 次( ) 架( )
刮( ) 吹( ) 牙( ) 妹( ) 巾( ) 芽( ) 穿( ) 抹( )
今( ) 几( ) 目( ) 令( ) 机( ) 泪( ) 狗( ) 成( )
争( ) 猫( ) 诚( ) 净( ) 猪( ) 熊( ) 挣( ) 人( )
天( ) 叫( ) 立( ) 入( ) 无( ) 叶( ) 位( ) 八( )
头( ) 住( ) 为( ) 大( ) 兴( ) 往( ) 办( ) 太( )
山( ) 月( ) 开( ) 口( ) 出( ) 用( ) 井( ) 只( )
元( ) 角( ) 巴( ) 问( ) 远( ) 日( ) 吧( ) 间( )
毛( ) 生( ) 把( ) 田( ) 手( ) 星( ) 果( ) 因( )
户( ) 自( ) 目( ) 棵( ) 外( ) 房( ) 日( ) 课( )
处( ) 有( ) 中( ) 少( ) 右( ) 用( ) 种( ) 抄( )
米( ) 角( ) 在( ) 吵( ) 来( ) 又( ) 再( ) 去( )
次( ) 双( ) 光( ) 走( ) 吹( ) 二( )
二 我会照样子写一写。
米+立= 粒 权+寸= 禾+中= 白+勺= 走+己=
立+十= 女+马+ 禾+日= 门+口= 木+木=
日+月= 口+玉= 二+人= 门+大= 曰+生=
口+八= 口+昌= 口+口= 口+大= 立+占=
刀+用= 八+刀= 我+鸟= 哥+欠= 加+木=
土+也= 又+鸟= 尸+云= 木+娄= 尸+毛=
禾+火= 代+衣= 口+十= 火+丁= 甲+毛=
口+斤= 田+力= 口+少= 云+力= 此+二=
牙+鸟= 羊+目= 相+心= 矢+口= 原+心=
禾+口= 口+乎= 土+也= 亦+又= 虫+圭=
令+页= 口+欠= 君+羊= 木+每= 女+也=
女+未= 木+羊= 月+庄= 王+见= 月+巴=
二+人= 人+人= 山+山= 人+王= 口+韦=
夕+夕= 二+儿= 日+十= 父+巴= 力+口=
又+又= 人+云= 小+大= 木+子=
三 写一写笔顺,再填空
向,共__画 ,第三笔是__。 去,共__画 ,第四笔是__。
在,共__画 ,第二笔是__。 北,共__画 ,第四笔是__。
为,共__画 ,第二笔是__。 成,共__画 ,第三笔是__。
长,共__画 ,第二笔是__。 再,共__画 ,第三笔是__。
马,共__画 ,第二笔是__。 巴,共__画 ,第五笔是__。
母,共__画 ,第三笔是__。 万,共__画 ,第二笔是__。
书,共__画 ,第四笔是__。 玉,共__画 ,第五笔是__。
衣,共__画 ,第五笔是__。 山,共__画, 第二笔是__。
四 同音字组词(每字组一词)
一—衣十—石为—位门—们市—是向—像平—苹生—声目—木在—再
飞—非的—地工—公又—右禾—和东—冬他—她—它鱼—于清—青
五 反义词
出— 大— 头— 上— 来— 因— 高兴—
里— 生— 分— 白— 南— 开—
日— 多— 早— 有— 东— 前—
男— 冬— 天— 高— 笑— 进—
六 填量词
一( )手 一( )苹果 一( )伞 一( )兔
一( )学生 一( )田 一( )水 一( )山
一( )人 一( )口 一( )马 一( )鸟
一( )羊 一( )鸡 一( )鸦 一( )虾
一( )朋友 一( )花 一( )村 一( )庄
一( )水桶 一( )小熊 一( )家 一( )小河
一( )云 一( )祖国 一( )木 一( )大树
一( )娃娃 一( )星 一( )世界 一( )故事
一( )太阳 一( )月亮 一( )字 一( )幼儿园
一( )楼 一( )单元 一( )饭店 一( )城市
一( )火把 一( )地图 一( )土地 一( )马路
一( )数字 一( )旗 一( )树林 一( )小河
一( )心 一( )船 一( )歌 一( )牛
一( )石 一( )鱼 一( )虫 一( )组
一( )画 一( )汗 一( )桥 一( )书架
一( )课 一( )土 一(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