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正文

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时间:2025-05-06 22:43:00

宽恕人家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英〕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宽恕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绝不是你所能控制、所能左右的。

〔英〕狄更斯:《马丁·翟述传》

宽容为文明唯一之考验。

〔英〕赫尔普士:《随感》

那种必须为之竞争的尊严比争吵更无价值,因为真正的尊严,其本质就是容忍。

〔英〕亨利·泰勒:《政治家》

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无论哪种可能有的信念。

〔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宽容则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

〔印度〕普列姆·昌德:《舞台》

宽容是互赠的礼品。

〔中〕俞吾金:《思考与超越》

宽容并不是姑息错误和软弱,而是一种坚强和勇敢。

〔中〕周向潮:《初涉人世的十大挑战》

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它是由修养和自信,同情和仁爱组成的。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快乐必多,烦恼必少。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幸福常常是这样得来的:宽恕,永远宽恕所有的人,即使有人把你劈成两半,也要宽恕他。

〔西班牙〕鲁维奥:《尸骨还乡》

只要一个人原谅了别人,他自己就是对的。

〔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传》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俄〕屠格涅夫:《罗亭》

宽恕,对人说一句和气的好话,甚至对罪人也说句和气的好话,那是比生意要紧得远的,比财富也要紧得远。

〔俄〕契诃夫:《三年》

宽恕所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

〔苏〕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谁能原谅人,谁就能拯救人。

〔苏〕尤·邦达列夫:《人生舞台》

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科威特〕穆尼尔·纳素夫:《愿你生活更美好》

谅解也是一种勉励、启迪、指引,它能催人弃恶从善,使歧路人走入正轨,发挥他们的潜力。

〔科威特〕穆巴尔·纳素夫:《愿你生活更美好》

得饶人处且饶人,退步行最稳。

〔中〕冯惟敏:《醉太平·家训》

残酷地批评自己,无限地宽恕别人,这才有进步。

〔中〕叶紫:《叶紫文集》

人与人之间需要同情和原谅,你能同情人,就能原谅人,自己也就快乐了。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当你宽容别人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自己和别人站在敌对的位置。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把“宽恕”说了两次,并不是把宽恕分而为二,而只会格外加强宽恕的力量。

〔英〕莎士比亚:《理查二世的悲剧》

原谅敌人要比原谅朋友容易得多。

〔英〕布莱克:《耶路撒冷》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

〔英〕西德尼·史密斯:《布道文·宽恕伤害》

宽容的人不能容忍,正如和蔼的人发怒,是同样可能发生的事。

〔法〕雨果:《海上劳工》

人们对于不十分看重的人,要宽容得多。

〔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人只要上了一点年纪,判断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宽厚起来。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从广博的意义讲,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人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这些人从思想上说是摆脱了不够开明的同伴们的狭隘偏见的,看到人类具有广阔多彩的美景。

〔美〕房龙:《宽容》

一个人对别人宽容时,他也必定对自己宽容。

〔美〕马克斯威尔·马尔兹:《你的潜能》

一件刻薄事做不得,一句刻薄话说不得,一点刻薄念头动不得。

〔中〕唐彪:《人生必读书》

在我们生活中,总不免会和别人发生一些小小的误会。在发生误会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运用克己恕人的精神的时候。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能宽恕别人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将别人的错误忘得一干二净那就更好。

〔英〕勃朗宁:《诗》

我从没有向人报仇的举动,当我迫不得已而要和别人为敌时,我所做的最多不过是一些保护自己或防备他们进一步为恶的必要措施。

〔德〕贝多芬:《贝多芬

最重要的宽容就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宽容。

〔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谈人生》

尘土受到损屏,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不吹毛而求小疵。

〔中〕韩非:《韩非子·大体》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中〕《晋书·卫玖传》

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中〕史典:《愿体集》

批评和争鸣正是宽容的一种表现。

〔中〕俞吾金:《思考与超越》

让我们尽量相信,每一个有坏处的人都有他值得人同情和原谅的地方。一个人的过错,常常并不只是他一个人所造成的。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一味的端正是不够的,还得考虑温厚的宽恕才是。

〔英〕乔叟:《乔叟文集》

慈悲不是姑息,过恶不可纵容。

〔英〕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严格地说,容忍只应当是一种瞬间的情绪;它应当导向谢意和赞赏。容忍一个人无异于侮辱他。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应当善于原谅弱点,甚至原谅恶习,应当善于同情,而不是善于严惩。

〔苏〕罗佐夫:《四滴水》

大丈夫当容人,勿为人所容。

〔中〕王恽:《玉堂嘉话》

过宽杀人,过美杀身。

〔中〕吕坤:《呻吟语·修身》

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

〔中〕史典:《愿体集》

唯宽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中〕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宽容并不等于放纵。

〔中〕俞吾金:《思考·超越》

慈悲宽容的裁判,只能够哺育不义。

〔英〕莎士比亚:《克丽丝受辱记》

冒犯者从不懂得宽宥。

〔英〕赫伯特:《扔掉拘谨》

没有什么人比那些不能容忍别人错误的人更经常犯错误的。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我们常常原谅那些使我们厌烦的人,却不能原谅那些察觉我们厌烦的人。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你给他一个表现品德高尚的机会,他却没有抓住它。为此你将永远得不到他的原谅。

〔德〕尼采:《格言集锦》

嘲弄别人的痛苦却是不应该得到宽恕的。

〔俄〕契诃夫:《游猎惨剧》

在你过去的生活中,你伤害过谁,也许早已忘记了。可是波你伤害的那个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你。他决不会记住你的优点,而是记住你对他的伤害。

〔美〕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一个人要是容别人作恶,不加反对,就等于奖励作恶。

〔印度〕泰戈尔:《戈拉》

有时也觉得宽恕是美德,但立刻也疑心这话是怯汉所发明,因为他没有报复的勇气或者倒是卑怯的坏人所创造。因为他贻害于人而怕人来报复,便骗以宽恕的美名。

〔中〕鲁迅:《坟·杂忆》

由宽大平和之中认识这世界的可爱和可颂赞之处,才不辜负这难得的一生。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大海是冬季的礼拜堂,背信是地狱的礼拜堂。

〔法〕雨果:《海上劳工》

守约重于金钱。

〔俄〕屠格涅夫:《犹太人》

信赖感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条件。尤其对于青年,也许可以说,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

〔日〕池田大作:《青春

人之所助者,信也。

第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饱经风霜的青花罐,价值在历史的花纹里;流传百世的祖训,价值在智慧的字句里。然而就我看来,最具价值的传家宝是那几枚小小勋章,它们承载着家史、国史,家魂、国魂。

爷爷的勋章之所以成为小杜家的传家宝,一个直观且重要的原因是与勋章的基本功用密切相关——褒扬优秀。勋章里或许有爷爷鲜血点染,又或许由爷爷的汗水铸成,无论内容是什么,它都凝结着上老一辈的奋斗、奉献和牺牲的历史,是一段让整个家族都引以为豪的记忆,其为国建功的精神也是值得家族传承的家风。因而,其被视为“传家宝”无可争议。

诚然,青花罐较之于勋章,所承载的家族符号更为悠久而跌宕,不过,勋章的意义已越过了家族的边界,上升至民族、国家之高度。所谓的“我与共和国同成长”,勋章的颁发,与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这勋章,也可能见证着国家的创立与发展。这样一来,勋章的价值不再归于一家一姓,而归于千千万万正经历着创造历史的人。这价值,难道还小吗?

显而易见的是,勋章的价值绝不止于对历史的复述,而更多的.在于对未来的镜鉴与激励。

和家训一样,勋章承载着深厚的精神意义。不可否认,家训中闪现的忠厚、敏学的高尚家风确对家族成员的人生大有裨益,但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勋章,似乎更具激励作用。勋章象征荣誉,给人以强烈的自豪感,在这种强烈的自豪感下,人的积极心态得以激发,这时,勋章里的奋斗、奉献、牺牲的崇高品质会自然地融入这种心态从而被接纳。同时,勋章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它不是那种被龙飞凤舞地写下并高高裱起的艺术品。奋斗、奉献和牺牲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从历史的事件中来,到未来的事件中去,到为国立功的事件中去。在忠实记录下,人对于何谓崇高、何谓家魂,了如指掌,这样一来,家风才不会流于空谈。

而当“魂”的意义由微小上升至宏大时,勋章又胜其它二者一筹:其强烈的社会效能得以显露。青花罐显示的是家族的文化传承,而“家训”的内容好像更关注于修身和齐家,在个人与社会高度结合的当代,囿于家庭的小圈子似有不妥。勋章记录的是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从这里发散开来,使原本限于家庭的美德有了社会性、民族性的意义。

勋里勋外,家史国魂。价值之大,非青花罐可比,也非一个祖训能敌!

第二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金缨在《格言联璧》中写道:“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诚哉斯言,家训是家族绵延兴旺的根本,唯有铭记家训,我们方可在纷繁世界中不迷失自己的方向,一言以行。小程的家训历久弥新,福泽万代,因此我认为它是三个传家宝之中最具价值的。

青花罐典雅精致,荡涤历史旧迹,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其市场价值想必不菲,但却也只可观其形,人们无法从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勋章光华灿烂,见证着先辈的荣耀,诠释了保家卫国的豪情,后代却只能瞻仰观摩,不能将其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一部分。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虽无形,却影响着一代代的人,教导人们忠厚持家,勤学笃志。它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消逝,也不会在天灾人祸中泯灭,它将作为一笔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福泽千秋万代。其言虽轻,其立德树人之效却重如泰山。

回望历史,有周公教子吐哺,有司马谈哭嘱《命子迁》,有朱伯庐著《朱子家训》,可见家训于人,是多么重要。在小程的家训中,“忠厚传家久”是立德,“诗书继世长”是长才,司马光言:“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谨记家训,我们方可成为德才兼备的“圣人”。可见,小程的家训看似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实则意味深远,它是先人总结的人生智慧,其立德树人的作用,是其真正价值所在。

家训是一盏指引子孙前进的明灯,只有时刻铭记家训,我们才不会在大千世界中迷失自我。现如今,贪官污吏落马无数,若他们铭记忠厚廉洁的祖训,又怎会因为利益而“失其本心”?因此,我们应始终将家训奉为圭臬,无论如何都守住自己心中的底线,且不断识习诗书来充实自我。如此,我们才可成为司马光笔下的才德全尽之人。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需要我们去守护,去传承。“忠厚传家久”是让我们忠于自己,忠于他人,忠于国家;“诗书继世长”则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知识,锐意进取,两句结合便是要我们知善进取,立身报国,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王豫言:“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家训是家族的根,是民族的本,是我们不能抛弃的根本,根基不倒,才可立足千秋,家训传世,方能福泽万代!

第三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水墨气息的青花罐,古朴典雅,不失为宝;勋章高悬,彰显家族荣耀,堪称是宝。纵然如此,我却更陶醉于小程家那一句精辟,发人深思的祖训,不过只言片语却微言大义,其间体现的人文价值,令我不禁点赞。

青花罐有其文物价值,然大多时候却只能束之高阁,成为“博物馆式”的观赏品;勋章的辉煌从上辈照耀至今,却只供人瞻仰,其激励性亦乏善可陈。相较而言,一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来令后世之人口齿噙香,可谓普世价值观中别具风格的个性产物。从可持续发展性这一角度来说,祖训相较于青花罐与勋章自然更胜一筹。

首先,祖训的存在方式有别于青花罐和勋章,其没有物质表现,属精神观念范围,这是人文价值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决定了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思维观念。瓷罐与勋章作为物质,与直接的精神领域未免存在屏障,其渗透作用亦有局限之处。再者,物质难保其对人造成的印象不会为时间所冲淡,而祖训一旦植入个人的价值观,其必于每日生活中反复践行,影响自然更为久远,更具“传世”的特征。

进而谈及祖训为传家宝的更为广泛的意义所在,不妨先分析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作为社会集约体的组成单位,其家风“吹”向“社会风”,其价值观引领社会普遍价值的走向。由此可观,家庭之于社会,意义重大。习主席亦强调了家庭作用,呼吁人们专注家庭。但不难看出,小张与小杜家的传家宝更多偏至于家庭的价值与荣耀,而小程将与外界交往的“忠厚”与对自身修养的“诗书”巧妙糅合,其中体现了家庭将个人与社会相牵连的独特作用。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人文价值正是每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源之所。设想若每个家庭均有一套蕴含丰厚人文价值的祖训,代代传承,那么中华文化的传承便无忧“短节”,文化复兴亦可计日以待。

另一方面,从家庭成员的心理也可看见,程家传家宝的人文价值。转型社会发展迅猛,新式生活方式将原有观念进行“破坏式重创”,“文化焦虑”在这一时期显得格外突出。于是有了“淘宝剁手族”、“稻米”这些人为了缓解“身份焦虑”而加入的团体组织。但是,众生却为何偏偏忘却了家庭这一团体?没有在家庭找到文化归属感?这些现象恐是由于许多家庭缺少如程家般可以让家庭成员依靠的“文化支柱”。如若每个家庭都有一套体现为人处世之有人文价值的祖训,那么众生的心理焦虑便可大为缓解,不易出现高速发展社会造成的“文化脱节”问题。如此看来,小程家的“传家宝”具备这一功能。而小张家的、小杜家的不免相形见微绌了,毕竟其仍停留于物质层面,纵使能提炼出一些观念,亦不如程家的“忠厚”、“诗书”更为纯粹、精辟、成熟。

家家之宝均有闪光之处,然虑及其中的内涵韵味,思及其宏观价值,余偏崇体现人文价值的程氏传家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轻声是安全之母。——巴尔扎克(法)《人生的开端》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子,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敢,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萨迪(波斯)《蔷薇园》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盛则招拂。——程颢、程颐(宋)《二程遗书》卷十一程颢语

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薛瑄(明)《读书录》卷九

凡与人议论,务要色和词畅,非临时可勉强,大抵养定者色自和,理定者词自畅,义理虽是,而诚意未著,亦未能动人。——张岳(明)《杂言》

善辩的天赋是一种把智者仅仅思考的思想说出的才能。——哈代(英)《托马斯·哈代的晚年生活》

在甜言蜜语中间,假话听起来像真话,真话实际上就是假话。——莱辛(德)《爱米丽雅·迦洛蒂》

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尤里·邦达列夫(苏)《瞬间》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轲(战国)《孟子·公孙丑上》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荀况(战国)《荀子·大略》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战国)《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战国)《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此类是而非是也。——嵇康(三国·魏)《释弘论》

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吕坤(明)《呻吟语·应务》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洪应明(明)《菜根谭》

闻小人言语,如嚼糖霜,爽美之后,塞冰凝胸。——金缨(清)《格言联璧·接物》

闻君子议论,如啜苦茗,森严之后,甘芳溢颊。——金缨(清)《格言联璧·接物》

有人告我某谤汝,此假我以泄其所愤,勿听也。若良友借人言以相惕,意在规正,其词气自不同,要视其人何如耳。——史典(清)《愿体集》

人有投我之所好而以言诱我者,能察之,无为其所诱而至流,则智矣;人有知我之所恶而以言激我者,能察之,无为其所激而至于忿斗,则名矣。——史典(清)《原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