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佛坨的格言动画片 正文

佛坨的格言动画片

时间:2025-05-07 10:42:00

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八大人觉经》

2.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八大人觉经》

3.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八大人觉经》

4.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佛说十善业道经》

5.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

——《佛说十善业道经》

6.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佛说十善业道经》

7.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佛说十善业道经》

8.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佛说十善业道经》

9.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佛说十善业道经》

10.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佛说十善业道经》

11.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2.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3.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4.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5.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6.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7.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六祖法宝坛经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1.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2.佛法是不二之法。

13.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4.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7.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8.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 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23.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4.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2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7.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28.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29.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3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1.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宁静

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名寻求!

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四、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五、 当一个人品尝到狐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

私欲

六、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七、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八、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束缚

九、固执某一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它为「束缚」

十、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十一、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十二、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十三、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十四、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著相当多的苦恼。

十五、沉溺在爱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

十六、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地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坚牢。

洞察

十七、不可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

十八、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你才能革除它。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体力行。

十九、 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中,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

二十、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

二一、不要被任何报导、传统、或流言所左右。

二二、不要轻信别人的道听涂说,不要相信谣言,不要绝对信赖一般书籍。

二三、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二四、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愿望

二五、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二六、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 ────无论是宇宙的那一个角落 ───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二七、愿所有的众生,内心快乐。不论我们看不看得见他(它)们,不论他(它)们在远处或周遭附近,已出生或尚未出生!

二八、只要是醒著,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著这种慈悲的胸怀。

二九、愿我慷慨施舍,乐于帮助别人,愿我身心清净,做人正直,朴实无华,品性良好,不起恶念。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无私,甚至牺牲小节。愿我聪明令俐,能够把真理和知识的好处告诉别人。

三十、愿我努力精进,勤奋不懈。愿我能宽容,能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

三一、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着、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善地服务别人。

三二、愿所有的生物、动物和人类,没有任何怨恨、疾病、忧伤,而且愿他(它)们都能快乐地保护自己。

慈爱

三三、让我们本著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著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三四、在这个世界上, 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受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三五、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

三六、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三七、所有的动物都害怕刑罚,所有的动物都畏惧死亡(所有的动物都爱惜生命)。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别人和他人做个比较。一个人不应该杀害动物或教唆别人杀害动物。

烦恼

三八、当一 个人感觉到不满而刻意追求时,他就成了爱渴的奴隶。

三九、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四十、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四一、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生活在苦恼中。宁静的舍弃胜败,所以平安幸福。

四二、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四三、通常发生下列这种情形:当一个人经历过坏医生的诊疗后,他连好医生也不信任了。

四四、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障碍

四五、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损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四六、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

就充满了邪恶。

四七、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四八、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忧伤。

四九、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

五十、在恶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佛家名言:1、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2、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跟随他。

佛家名言: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佛家名言: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佛家名言: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佛家名言:当你拥有智慧,并用智慧思索变化无常的人生,便渐渐远离了愁苦。目空一世的人,也是最危险的人。

佛家名言: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不骄不躁,这样的人定会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幸福的。

佛家名言: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佛家名言:禅师牵驴云游,突然驴滑向悬崖,禅师紧抓驴尾,可驴拼命挣扎,禅师只好放开:让你得胜吧!禅师叹:事事争胜好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