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简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集体创作的一部道家名著。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评价《淮南子》说:“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上自大公,下至商鞅。其错综经纬,自谓兼于数家,无遗力矣。”
《淮南子》一书内容繁富,包罗万象,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农学、生物、音律、神话等方面,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然而,《淮南子》;也并不是杂而无统,散而无归,全书以“太上之道”为宗旨,统合百家之说,将各篇的内容熔铸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道本论”是《淮甫子》全书的核心,作者继承了先秦道家学派特别是老子、庄子的思想,对道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与说明。《淮南子》的道论包括“道本论”与“生成论”两个部分。“道本论”主要论述道的至上性、独一性,及道存在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道是天地万物存在的终极根据,它能覆天载地,贯通四方八极,它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与宇宙大化中各种具体的事物相比,道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宇宙中各种具体的事物都有固定的存在特性,有的事物刚强,有的事物柔弱;有的事物高大,有的事物矮小;有的事物天性清静,有的事物则躁动不安。任何事物都是执持着一定的规定,难以兼持它的对立的方面。因此,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总是有着缺憾和固塞,难以开通流化,与天地大化相追随。而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道则不同,它的存在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它不固定于某种具体的存在特征,而能兼通、综合对立的方面,能将各种矛盾对立的方面巧妙地统合成一体。因此它能应物不穷,贯穿于天地道化的始终。正因为道具有最大的包容性,所以才能成为万事万物的渊源。
作者还秉承老子的旨意,对道的德性做了探讨,认为道具有最伟大、最玄妙的德性,它生育万物却不据为已有、创化万象却不去主宰。天地之间的各种生物都因道的流行而获得生命,但却从来不会想到去报答它;同样,这些生物也是因道的流行而终止它们的生命,但不会因此而怨恨它。总之,道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它的造化,它超越各种赞誉与诽谤之上,有着最渊深、最伟大的德行。这种德行是圣人立德修行的基础,也是圣王为政治国的根本。《淮南子》除了论述道本身的存在特征和运行过程之外,还对道生化宇宙的过程做了认真的探讨。这部分内容构成了其道论中的生成论思想。在《俶真训》中,作者对宇宙的起源做了探讨,将宇宙的演化分成皇大阶段,这就是: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在第一个阶段中,万物处于积聚状态,虽已呈现出萌发之兆,但还没有发展完善,没有最终形成。第二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相比,宇宙更加空灵透明,天地阴阳二气互相交合,“相与优游,竟畅于宇宙之间”。宇宙中和气絪缊,处处酝酿着生化之机、但有形有质的物体还没有生化出来,只有生化的朕兆,而没有生命的形态。从这一阶段继续往前上溯,便进入到宇宙创化的原初阶段,即篇中所说的“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此时的宇宙虚无寂寥,萧条冷清,“天合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一片寂静。但这种寂静并不是死亡的寂静,而是蕴含着生化之机。对这三个阶段中的物质存在的状态,作者也分别进行了描述。这就是与上述三个阶段相对应的三种状态:“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其中第一阶段包括有有者与有无者两方面。在第一个阶段中,万物参差错落,青翠茂盛,可以捉摸度量,除了各种各样的`物质之外,还有物质赖以存在的空间。这种空间“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们之不可得也,望之不可极也”,浩浩瀚瀚,漫无边际,各种各样的物质都在其间繁衍生息。在第二个阶段,物质与空间尚未分化,宇宙还处于棍沌鸿濛的状态,它深宏广大,但却没有内外的区分。由第二阶段再向上追溯,就是所谓“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此时“天地未剖,阴阳未判,四时未分,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然清澄,莫见其形”,宇宙万物处于最初的原始状态。
此外,在《天文训》中也谈到宇宙天地的创生问题,作者认为天地万物的生化经历了从道至虚廓,再至宇宙,再至气,再至天地阴阳、四时万物的过程。“ 天地未形, 冯冯翼翼, 洞洞...., 故日太昭。道始于虚廓, 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至于阴阳、四时、万物的产生,则是由于天地之气合散的结果:“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这种对宇宙万物创生过程的解释极有见地,其基本观点与现代宇宙学关于宇宙创生的假说暗合,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以及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淮南子》对人生观问题也有充分的论述。作者认为大丈夫处世应遵循道的准则,纵志舒节,与时俯仰,针对当时社会人们拘拘于功名富贵、荣辱得失的现象,作者认为真正伟大的人应胸怀凌云之志,以“道”做为终极关怀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拓宽生命的境界,使生命获得最大的意义:“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活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去凌霄,与造化者俱。纵志舒节,以驰大区。可以步而步,可以骤而骤,令雨师洒道,使风伯扫尘。电以为鞭策,雷以为车轮。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 《原道训》)。这种气魄是何等的宏大!作者最羡慕的是“性合于道”的真人,认为真人能还本返朴,与道合体。他们恪守人的本性,无思无为,卓然独立,与宇宙万物相感相应。因此,只有真人才能领略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是大道的最完满的体现者。
在论及与生命紧密关联的死亡问题时,书中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作者认为生命与死亡、成功与毁坏,都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一般人总是热衷于生命的快乐,而对死亡则心怀恐惧。作者认为这种态度不是达人所持,而是庸人的一偏之见。作者主张对死生不应过于介怀,尤其不能将爱憎喜怒加于其间,应懂得生与死都是天地造化的自然流变,是气化的不同环节。“吾生也有七尺之形,吾死也有一棺之土。吾生之比于有形之类,犹吾死之沦于无形之中也。然则吾生也,物不以益众;吾死也,土不以加厚,吾又安知所喜憎利害其间者乎?”( 《精神训》)天地造化万物就好像陶人制造陶器一样,陶人把土制成盆盎等各种陶器,表面上看似乎与土有分别,但在本质上仍然不过是土;反之,当陶器破碎时,它们不再拥有盆盎之形,似乎是一种毁败。但实际也不过是返回到它们的原初状态,跟它们为盆盎之时,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何况“始吾未生之时,焉知生之乐也?今吾未死,又焉知死之不乐也”( 《俶真训》)!在达人看来,死亡对人来说是一种长久的休息,通人因此无需对生死做过多的关注,而应心存道化,与天地造化共呼息。
对现实人生和百姓疾苦的关注,在《淮南子》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书中有一个贯彻始终的主题,就是对治国之道的探索。作者认为,终极之道既可用于治身,又可推及于治国,治国之道与治身之道是贯通的。该书始终以至高无上的道做为立说的根基,通过贯通古今天人来探索治道之本。作者首先对所谓“至德之世”进行了考察,认为在这一时期人们的天赋本性朴实纯厚,智诈尚未萌发,因此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天然地与道契合。此时既没有仁义礼乐,也没有君臣主仆。人们仰承天和,隐然自成,享受着至纯至粹的人生快乐。
伴随着宇宙的演化进程,那始初的大朴渐渐离散,世俗的风气也随之衰颓。到了伏羲氏统治时期,人类便开始萌发智巧之心,走向与自然分离、抗争的道路。这种情形一直延续下去,经过神农氏、黄帝氏、昆吾氏、夏后氏,直到周室之衰、列国争霸,人类在与自然和自身欲望的抗争过程中,建立了礼乐制度。因此,以仁义道德为核心内容的礼乐制度实际上是道德衰败的发展结果,表明人已背离了原初的大朴之道。仁义礼智虽然可以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但却是建立在人性堕落的基础上的。作者认为,人主治国应当体察天道,以天道作为终极的依据,“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 《主术训》)。只有这样,才能上通天道,感化群生,使人们重新回复到原初的纯朴状态。
《淮南子》一书还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自然科学内容,书中的《天文训》《地形训》《时则训》等集中论述了天文学、地理学、农学和律历学的有关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在《天文训》中,作者对五星、二十八宿、八风等作了专门研究,对五星的行度、运行周期做了科学测定。篇中还根据北斗星的运行规律,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其理论依据。同时根据对木星的研究,制订了岁星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此外,《天文训》还依据对自然现象广泛而细微的观察,研究了自然界中各种物类的感应关系,如“日至而糜鹿解”“月虚而鱼脑流”“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等等。这些发现,为后世人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
大班科学《遨游太空》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及其功用,培养幼儿对太空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2、创造性地想象太空中的各种物体,并通过画、捏、拼、贴、用废旧材料做等形式大胆地进行制作,体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宇宙飞船及太空科学知识方面的图片和资料。(教师将有关太空的图片贴于活动室墙上进行环境创设,并分四个区角:建筑区,拼插区、美工区、益智区)
2、画纸、彩笔、橡皮泥、积木、各种废旧材料等。
3、课件:课件《奇妙的太空》、PPT太空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听说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进活动室。
3、观看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看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吧!”
二、感知太空
1、刚才,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员叔叔等)
2、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奇妙的太空》。
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幼儿带入太空的境界,欣赏不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感知太空的奥秘。
三、构思太空。
1、请幼儿讲述从视频上了解到的或已知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帮助补充小结。
2、教师展示PPT太空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美丽的太空欢迎每一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今天,请大家一起用能干的小手把太空世界展现出来吧!
四、建造太空城。
“这里有我们一起收集的各种材料,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想做什么?怎么做?”
1、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2、幼儿游戏:自选(建筑区游戏,拼插游戏、美工区游戏、益智区游戏),教师巡回引导,观察,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
3、请几名幼儿代表说说自己建造的太空城,共同欣赏美丽的太空城,并给它取名,挂牌,然后幼儿和星姐姐一起在太空城前留影。
4、听音乐坐飞船回到地球,和星姐姐再见,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制作新奇的太空物品。
2、请幼儿在表演区听音乐自由表现遨游太空的动作。
活动反思:
开展《遨游太空》的科学活动,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太空知识,认识了几颗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船,了解了它们的功用,对太空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展开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设计制作太空飞行器及物品,幼儿有了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态度。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去想象,提出建议,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愿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学会思考、学会协商、学会合作,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挥。活动结束部分,展示幼儿创作作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让孩子们倾听他人的介绍和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设计,发展了口语表述力,同时学会欣赏同伴的智慧,学习吸收他人的闪光点,达到资源共享,互相提高。
大班科学《遨游太空》教案2
【设计意图】
千百年来,广袤而又神秘的宇宙令地球人遐思和向往,所以,在幼儿期开展关于天文的科学活动,既是幼儿兴趣所向,又为幼儿自主进行探索活动打下基础。本活动把幼儿的目光从太阳系伸展到遥远的星座,让幼儿学习到一定的星座知识的同时,拓展幼儿的形象思维,激发幼儿的探索。
【活动目标】
1、知道天蝎座、狮子座、仙女座、双鱼座等星座的名称和形状。
2、掌握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命名法。
【活动准备】
1、关于“太阳系”和“星空”的flash课件。
2、操作材料:星座卡一套;星星图一份;各种星座图形。
3、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科学家(教师)驾驶航天飞机(教师双手平举模仿航天飞机飞翔状)到班上接幼儿,一起去拜访太阳系的一家。
师:“科学家的航天飞机来接小小科学家喽!”(口中发出飞机马达的声音,把幼儿带入情境)。
师:“穿越大气层,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地球……”(一边把幼儿引到电视前,观看课件)。
二、引导幼儿认识新的星座。
1、观看“太阳系的一家”,引出今天的任务——与五个星座建立外交关系。
2、认识五个星座。
(1)请幼儿坐到座位上,教师出示一张布满星星的图片,并问幼儿:“这些星星这么乱,我们怎样与它们建立关系,并记住这些星星啊?”
(2)引导幼儿回忆老师记小朋友的方法——记名字(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根据特征命名)。
(3)播放课件星星的图形,并提问图形像什么,然后介绍星座的名称。(必须告诉幼儿,这些星座的名字是以前的科学家已命名好的)。
3、“给星座找座位”比赛。
(1)五名幼儿一组,帮星星找到座位。组内幼儿要互相帮助,在限定时间内评比计分。
(2)评比完毕,请幼儿到前面拼给其他人看,问幼儿:“为什么这样拼?”
4、“谁的眼睛转得快”比赛。
教师出示卡片上星座的名称。先单张,后同时出示两张;先定位,后一边出示,一边移动,直到移到身后。难度逐渐加大。(正确一次记一份,两次累计得分最高组,坐飞船的最前座)。
三、遨游太空,寻找星座。
师:“现在我们驾驶航天飞机去遨游太空。”绕教室“飞”一周,坐地上,问:“我们的航天飞机还能飞吗?”“为什么只能飞这么远呢?如果我们去探访那些星座,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现在我们发射一架遥控飞机去探索太空,你们都做驾驶员。”
1、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力量相匹敌。恩格特卡西尔
2、科学是僵化概念的墓地。乌纳穆诺
3、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恩格斯
4、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达芬奇
5、没有想像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
6、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贝尔纳
7、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法拉第
8、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的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9、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
10、科学不会舍弃真诚爱它的人们。季米里亚席夫
11、谁要能使本来只出产一串谷穗、一片草叶的土地长出两串谷穗、两片草叶来,谁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于人类,对国家的贡献就更大。斯威夫特
12、水若停滞即失其纯洁,心不活动精气立消。达芬奇
13、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亚里士多德
14、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15、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16、每一门科学都曾经遭到排斥。莫格索尔
17、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
18、科学不问现在和过去,是对一切可能存在事物的观察,预见虽然是渐进的,然而它是对即将发生事物的认识。达芬奇
19、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赫斯宾塞
20、它科学是社会变革的力量。贝尔纳
21、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
22、历史上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
23、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
24、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爱因斯坦
25、用粗俗但并非不适当的定义来说,工程学是一种艺术,这用一元钱所能办好的事情,笨拙的人用两元才能勉强办好。阿韦林顿
26、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亚里士多德
27、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是死的东西。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创造出来奇迹。斯大林
28、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
29、短浅的眼光限制了我们,使我们不相信重力、化学及植物等科学的法则。爱献生
3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1、科学是宗教迷信最有效的解毒剂。亚史密斯
32、如果像你所断言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状况却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恩格斯
33、科学的进展是十分缓慢的,需要爬行才能从一点到达另一点。丁尼生
34、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爱迪生
35、科学,细心地玩味起来,并不是别的,而是正确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斯坦尼斯瓦夫
36、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37、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
38、科学与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消失了。歌德
39、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40、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41、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伽利略
42、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43、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爱因斯坦
44、对于科学,敌人比朋友还多。
45、生产力也包括科学。马克思
46、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人丑恶,萌芽时的美丽。雨果
47、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
48、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49、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崭新的大胆的想象力所带来的。杜威
50、科学是脑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产物;而诗歌只能看成是它的消遣。培根
51、艺术和科学的价值在于没有私欲的服务,在于为万人的利益服务。罗斯金
52、科学需要人的本部生命。巴甫洛夫
53、人借助科学,就能纠正自然界的缺陷。梅契尼科夫
54、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科尔莫戈罗夫
55、科学的全部目的,就是有意识地取得大自然无代价的赋予青春的一切。屠格涅夫
56、艺术是活的科学。科克托
57、科学是无知的局部解剖学。奥霍姆斯
58、饮食节制常常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捷。富兰克林
59、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60、只有艺术和科学能提高人,直到神圣的高度。胡赫
61、真正的科学首先教人们怀疑,教人们摸不着头脑。乌纳穆诺
62、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63、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的民族以外是不配做科学的。普朗克
64、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
65、在科学里,嘲笑腐儒,也就类似宗教里的嘲笑迷信。爱献生
66、科学的敌人不比朋友少。土耳其
67、早眠早起,使人健康、富有、明智。富兰克林
68、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69、假如良好的判断力不能驾驭科学,那么科学就是一种疯。
70、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歌德
71、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柏拉图
72、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73、为了照亮地球深处,在黑暗之中看到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科学之灯是必须的。门捷罗夫
74、魔术,以及人们传说的它的一切神奇之点,其实就是对于科学的能力的一种深沉的预感。爱献森
75、反复地推断,无休止地修正,就能在科学上取得勿容置疑的进步。杜克洛克斯
76、艺术属于古老的世界,科学属于现代的世界。迪斯累利
77、健康不是身体状况的问题,而是精神状况。
78、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顽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寺男寅彦
79、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达尔文
80、人类的整个发展取决于科学的发展,谁除非科学的发展,谁就阻碍了人类的发展。弗希特
81、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图
82、科学是使人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布鲁诺
83、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的途径。布鲁诺